返回列表 发帖

千兆以太网漫谈(三)


千兆以太网漫谈(三)----那么5类的布线呢?说过分点就是一种“鸡肋”了——我并非贬低现在还在建设100M企业网络的单位!我相信如果他们看了这篇文章之后也会认为1000M对于他们来说似乎是伸手可及的了。
  现在5类的线缆连接很多,如果让一个企业为了建设1000M网络而放弃原有的100M网络5类布线不是很现实。那么这里我们就可以考虑到一个网络阶段性升级了。由于前边提到的种种原因,我们暂时可以不用考虑工作站的1000M到桌面。我们首先需要改造的就是服务器到交换机这个部分。一个大型网络中,工作站每天要从服务器上存取的数据上百G,仅仅100M的带宽就显得捉襟见肘了。所以我们考虑到首先提升这里的带宽。然后因为一个大中型网络不可能只有一个交换机集中点,所以交换机和交换机之间的带宽也是一个问题,这里也可以升级,那么这样的升级完成了之后也就成了一个主干1000M,分支100M到桌面的网络系统。这样的一个升级也是很有意义的。而且由于1000M网络和100M网络的线缆要求一样,所以当主机的内部瓶颈均已打破之后,原来线缆符合CAT5要求(1998)的前提下只需要更换两端的设备——网卡和交换机既可实现“1000M到桌面”的网络了。
  ATM网络也算是一个相当有竞争实力的对手。那么我们来看看ATM和千兆以太网之间如何取舍吧。
  首先,ATM技术起源于B-ISDN(宽带ISDN),具有电信网技术的所有特点。但是ATM技术相对而言是比较复杂的。从技术上来说ATM网络是分为AAL、ATM和物理层三个层次的。而其中每一层又可以分为两个子层。ATM是面向连接的传输技术,它使用的是类似于电话号码的十进制数字进行呼叫连接。而且它的呼叫编码就有4种以上,而且现在都还没有得到统一,最长的可以达到20位。在每个ATM交换机上,建立连接过程需要10~30ms的时间,相对于最快10μs的ATM交换机速度而言,10~30ms实在是太长了。此外,为保证服务质量所需的资源预约等也要在此阶段进行,更增加了建立连接的时间。所以现在ATM网中多采用永久虚电路(静态路由)。这就限制了ATM网的伸缩能力。ATM信元的53个字节中,有5个字节的信元头,编码效率不高。其他协议的数据包要经由ATM网传送时,必须在入网处分解转换为ATM信元流,出网时再恢复成原来的数据包。若信道质量不是足够高,或因传输控制策略不佳,就会出现信元丢弃现象,而一个信元的丢弃将导致整个数据包的重传。这些处理都会增加系统开销,加大传输时延,降低ATM网的传输能力。使得广为宣传的、ATM技术的各种优越性大打折扣。而且价格因素也是一个为什么ATM技术不能将他的触角伸到局域网中的原因之一。
如何鉴定千兆网络
  1000M以太网是什么以及怎么样我们讲得差不多了。作为网络中心的交换机无可否认的成为了这个1000M的以太网中的重中之重了。那么用什么来衡量这个交换机质量、性能的优劣呢?
  首先就是吞吐量了。吞吐量的高低决定了交换机在有效工作(没有丢失数据帧)的情况下发送和接收数据帧的最大速度。吞吐量也是我们选择和衡量交换机性能最重要的指标之一了。
  然后是延迟。这个延迟就是数据包通过交换机所花费的时间。讲细一点,如果是FIFO(First in and First Out,先进先出)的话,那么这个性能参数则是说的数据帧的第一位到达交换机的入口到数据帧的第一位到达交换机的出口的这个时间间隔。
  接着就是帧丢失率,我们也叫做丢包率。按照交换机的工作方式,当交换机处于持续负载的时候,由于缺乏资源,所以有一些帧将会无法转发,而我们计算出的这个百分比——丢包率就是衡量交换机在非正常状态中(比如说网络风暴、恶意广播)工作的性能情况了。
  还有错误帧过滤。这个性能参数是说网络中有一些错误的帧,比如说“超小帧、超大帧、CRC错误帧、Alignent错误……”等等。
  背压也是一个比较重要的因素。在交换机在阻止外来数据包发送到堵塞端口的时候可能会发生丢包。而背压就是考验交换机在这个时候避免丢包的能力。很多的交换机当发送或接收缓冲区溢出的时候通过将阻塞信号发送回源地址来实现背压。交换机在全双工时使用IEEE802.3x流控制达到同样目的。
  HOL(Head of Line Blocking,线端阻塞)是反映了阻塞端口如何的影响非阻塞端口的转发速率。
  全网状是用来反映交换机所有端口同时接受到数据包时所能处理的总数据帧数量。交换机的每个端口在以特定速度接收来自其他端口数据的同时,还以均匀分布的、循环方式向所有其他端口发送帧。我们在测试千兆骨干交换机时采用全网状方法获得更为苛刻的测试环境,而挑选出来的交换机也是最能克服恶劣环境的产品。   部分网状一般用来衡量接入型交换机。改性能参数反映了交换机在恶劣情况下最大的承受能力。通过从多个发送端口向多个接收端口以网状形式(紊乱网状模式)发送帧进行测试。
  Back-to-Back通过对交换机在不丢包的而持续转发数据包的数量来客观的反映交换机的数据缓冲区的容量大小。
  网络的发展潜力可谓无可限量,以太网作为历史最悠久的网络技术之一,将继续向前发展,利用其出色的性价比、灵活性和互操作性提供新的业经验证的优势。与大多数技术解决方案一样,成本将始终是决定以太网技术过渡速度的重要因素。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数据传输量的增长率也是大家有目共睹的。根据有关部门预测,在3年后,数据传输量将会超过语音传输量,一跃成为成为全球通信网络主要的传输方式。面对日益增长的数据流和多媒体服务,大容量、高速率、多功能模块高端网络产品将接踵面市,而其市场规模也将不断的得到扩大。千兆以太网产品所占的市场份额会越来越大,随着Internet的发展和网络上高带宽应用的出现,万兆以太网将是以后的主流,但是,千兆网络在目前阶段绝对是够用的。所以,按照IT行业不成文的“定律”来解释,也能说明千兆网络在未来的一两年内绝对是网络中的主流!

返回列表 回复 发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