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官相卫,可能是中国由来已久的传统,也正是官官相卫导致了无数的错案,而真正能冲出了这个模式的便成了好官,比如包拯,比如海瑞。
在封建统治的传统下,普通平民很少能够民告官然后成功的。从心理上分析,为官者宁愿错杀一百,也不能得罪自己的同僚。因为老百姓杀了,或者囚了也不能够将自己的官职怎么样。而判定了同僚或者属下有罪,如果是死罪,无以面对死者家属,或许当初在死者家和死者把酒相对,一旁对方家属陪伴。而今对方不会认为自己是个清官,而只会认为是个衣官禽兽。再也无缘享受他家烧来的美味和每年送来的礼品了。就算不是死罪,以后见面也很尴尬。反之,如果判平民有罪,或死或囚,案卷一合,都是前不认识后也不认识。一样和被告者喝着黄汤,拿着天下五谷祭奠彼此的五脏庙。
如果碰到不死心的还有上告,上一层一样会判处维护原判,原因一样,大家同朝为官,何必闹的以后不好见面,何必对方还有那么多的朋友,就算把这个人杀了,其他人对自己的看法也会打折扣。
再深一层的来看待,就算不惧怕,不深交,如果严惩,也必将闹的自己其他的属下寒心,属下会认为自己这么长时间的跟丛服务,没有功劳也有苦劳,上司理应庇护。这样也就大大挫伤了他们积极性。
有了以上的理由他们便开始心安理得的去庇护,去官官相卫了。但是副的一面开始了,在下面,在平民百姓一层,大家便开始知道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官府,于是便失望,便有了联合暴乱,便有了消极反抗。
一个最高的管理者,如果英明,他会维持在正义的一方来获得民心,水能载舟也能覆舟,他们深深知道这个道理,于是他会站在正义的一方,面对着满朝文武或者众多人的保荐,他只能孤独的去维护正义,因为他看到的是远方,更多的新的国家人才来源于人民。
一个最高的管理者,如果圆滑,他会维持正义的同时私下的去抚恤被处罚者,得了民心又不得罪了属下。
实更多的管理者,是不希望揭发他们下属的短处的,只要不太过分,也就装做不知道,但是也偏有那么些人,以为不管就是上司不知道或者以为上司默认,便放肆,到最后闹到人家把诉状送到上司那里,弄的人家不好做。所以一个真正明白的下属,会知道适可而止。
包拯,海瑞,康熙,还有很多的帝王,因为做到了这一点,虽然成为当时同僚或者臣子的憎恨,但是却得到的是满天下群众的支持!
中国的错案,冤案,以及很多政权的崩溃无不与官官相位有着一丝一缕的联系
05年8月有感于南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