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陆军航空兵:撑开陆军机械化信息化的翅膀

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是中国军队在新世纪最现实、最紧迫、最重大的历史性任务。陆军在这一变革浪潮中,应正确选择发展道路,加速自身机械化信息化建设,努力实现跨越式发展。
  纵观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生的一系列局部战争,可以看出一种趋势:陆战场上大量使用直升机,以超低空优势,实施快速制胜。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几乎每一场有影响的地面作战都有陆航的身影。20世纪60年代中期的越战,美军首次运用陆航实施“蛙跳”战术;1973年第四次中东战争,以军尝试编组空中指挥直升机;1982年的英阿马岛之战,英军实施机降作战;1983年的美军入侵格林纳达,创造性地运用直升机进行垂直登陆。
  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直升机逐步向全程使用、综合运用方向发展。使用时机上,自地面作战开始到战争结束,坚持全程使用。1991年海湾战争,美军101空中突击师使用直升机进行战役机动,在100小时内将4000余名全副武装的士兵向前推进300公里,在距巴格达240公里和巴士拉以北地区实施机降,完成对伊军的迂回包围。2001年阿富汗战争,美军首先派出EH-60电子战直升机参加夺取制电磁权,再派出武装直升机执行低空攻击任务,尔后用运输直升机协同特种部队进行近距离高效率的机动袭击,完成了对“塔利班”政权的决定性打击。
  2003年伊拉克战争更为典型,美英联军广泛使用陆军航空兵。在美军参战的地面部队中,几乎都编有陆航部(分)队,直升机数量比固定翼飞机多出50%%。一方面,直升机为地面部队提供实时的情报与火力支援,使地面部队在5天内向巴格达机动500公里;另一方面,在伊军侧后快速机降完成对伊军的分割包围,加速了战役进程;同时,战斗中直升机曾多次垂直夺占核心建筑物,肢解伊防御体系,清剿残余兵力,大大加快了作战节奏。
  透过战争烟云,可以清楚地看到:现代陆战场的重心已向低空超低空位移,直升机已经由支援兵种发展成主战兵种,由“配角”变为陆军的“主角”。通过运用陆航实施广泛灵活的空中快速机动,寻求和创造战机,对敌人实施有效的综合打击,能够迅速夺取主动和胜利。正因为这一发展需求,许多发达国家提出建设“飞行陆军”,打造“空中机械化突击部队”的主张。
  打赢信息化局部战争,是我军建设和发展的长远目标。现代乃至未来的局部战争,常常集战略、战役、战术于一体,具有强烈的时间观念,要求必须速战速决;具有作战对象、作战地区的不确定性,要求军队建设必须着力打造多功能作战能力。陆军为适应未来联合作战,必须将信息、速度、火力紧密地结合起来,形成快速机动、立体攻防的多功能作战能力,适应现代和未来陆战场的新要求。陆军航空兵不受江河湖海、山岳丛林等障碍限制,不需要专用机场,能够适应全方位机动的动态化战场需要,增强陆军部署的灵活性,提高处理突发事件的时效性。
  从外军的经验看,陆军加强机械化信息化建设,十分注意在影响陆军转型、影响战斗力生长、影响陆军机械化信息化建设的关键力量上加大投入,加快发展,确保陆军整体作战能力稳步提高。陆军航空兵正是这一关键兵种,其主战装备直升机随着复合材料、高端技术的发展,机动力、防护力、打击力将越来越强,是陆军其他兵种专业部队无法比拟的。同时,直升机平时参加抗震救灾、抗洪抢险、紧急救援、航空探测、卫星回收等重要活动,可以军民兼用,更能提高军费的有效利用率。因此,陆军航空兵可以担当陆军机械化信息化建设“翅膀”的历史性重任。
  现代战争是体系与体系的对抗,联合作战已成为现代战争的基本作战样式。陆军航空兵集垂直起降、快速反应、兵力与火力机动等优点于一身,有效开发和利用100米以下作战空间,直接参加地面突击与空中突击、空中机动、空中防护,是一种立体化地面作战,能够较好地解决当前陆军与海、空等其他军种发展不相匹配、机动能力不同步的矛盾,促进陆军与诸军兵种的一体化联合。
  由于地面部队的机动受制于地形,作战双方为获得有利战势,往往不惜代价抢占制高点,以夺取战场主动权。陆航实施集群突击、编队空战、机降抢点、电磁对抗、大规模空中机动和空中实时实地指挥等行动,使得陆军的作战空间扩展为多维一体,时时处处都有“制高点”,弥补了地面部队的“先天不足”,也有效地促进了陆军内部兵种部队协同作战的融合。许多国家都认为,未来的陆军作战对抗双方谁失去“一树高”的优势,谁就失去了赢得胜利的主动权。

返回列表 回复 发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