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亚洲周刊:应改变「台独」而非被「台独」改变

亚洲周刊载文分析指,胡连会是人性对人性、善意响应善意的相会。海峡两岸互动的新价值、新模式、新行为,已经打开大门。期勉陈*水*扁顺应台湾大多数民意,去改变独派群众,而不是被独派群众所改变。
国 民  党 主 席 连*战的跨历史大陆之旅已结束。当人们在观看相关的报道时,都在一定程度上感受到心灵被洗涤的那种清凉。而我们倒是愿意从心灵的观点来评价他的表现。因为连*战之行以及胡连会,其实已创造出近代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的包容、体恤、尊重、谦抑等品质,而政治只有在这些品质里,始有可能被提高。
连*战大陆之行,洋溢着温馨的感性与善良的理性,有些言谈和画面甚至动人肺腑,原因即在于它透露出了那种具有升华与超越意含的价值,而成为具有道德制高点意义的旅程。
对两岸事务,尤其对国民党有理解的人都知道,连*战其实是个言辞相当笨拙的政治人物。在台湾必须依靠煽情、滑溜、诡辩的言辞来吸引群众的政治生态下,他的笨拙成了他的负债。而整个台湾的政治也成了虚辞谰言的大泥淖。政客们拼了命地在讲谎言,被自己的谎言所绑架,要用新的谎言来遮掩上一个谎言,最后被谎言束缚,动弹不得。
言辞笨拙的连 战,为什么到了大陆后,却恍若脱胎换骨般的成了一个新人呢?他态度从容、言辞感人、举止雍容。合理的解释是,当他被一种具有超越性的价值所召唤,决定跨出这历史性的第一步起,他内在的那些品质即被调动出来。当心有了新的改变,言与行当然也就被催化出另一种完全不同的表现。
连 战所行之处,无论是中山陵的即兴讲话,或到北大面对学生,甚至对西安小孩,以及上海的辞别谈话,都非常得体,有一种温厚敦勉之底蕴。尤其是他适时引用诸如「化刀剑为锄犁」以及「永远为了现在和过去而纠缠不清,可能就会失去未来」等睿语,更焕发了和解、和好的新价值。
作「和平之旅」的连 战,他偏废了所谓的「台湾立场」吗?一点也没有。当今的台湾在民 进 党那种挑衅逻辑下,早己习以为常地以挑衅践踏对方为能事,似乎只有当别人面吐口水,才足以证明自己的存在;只有公然踩踏别人痛脚,才足以证明自己优越。但连 战却不如此,他早已超过了这样的格局,而以一种「求同存异」的态度,一方面为两岸寻找公分母,另方面也在为台湾人民代言。他以晋谒中山陵为第一站,把北大的自由主义传统和台大相连的记忆重提,这都有其深意在焉。这和台湾有些政客跑去日本靖国神社朝拜相比,真是有天壤之别。价值的高下、人品的优劣,还需多费唇舌吗?
当然,重头戏仍在那历史性的胡连会了。那当然是一次「政治会」,但更多的却是「人性对人性的相会」。胡 锦 涛表现得可圈可点,他谦抑、敦厚,尤其是在赞扬孙中山先生,以及自承大陆政治改革仍有极大努力空间这一段,相信大陆人民的心弦也必然会为之起伏。而连 战的表现也同样值得夸赞,他同样善良而弘大,能以两岸福祉共系的未来为念。在这种人性对人性、善意响应着善意的相会里,两岸互动的新价值、新模式、新行为,已打开了大门。
我们认为连 战之行以及胡连会,它真正重要的其实是人性面和价值面上的意义。当今的世界,政治早已变成恃强凌弱、剑拔弩张、没话找狠话讲,甚至和平与战争也都在语言变乱里被混淆。在这样的时刻,言行合一的善意、体贴、尊重、包容,已愈来愈成了人们的渴望。所谓的「软权力」,所谓的「温柔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承受地土」,所指的即是这样的境界。而在这次连 战之行以及胡连会上,所散发出来的即是这样的道德力量。我们相信,在连 战之行后,无论大陆人的「台湾印象」,或台湾人的「大陆印象」,必然会出现更良性的反应与互动。政治要变,必须从心开始,现在我们已看到了它的起步。
从胡连会发布的新闻公报,我们已可看出,一个两党间未来的互动架构及努力的课题,从促进复谈、和平协议、军事互信、经贸合作、台湾参与国际活动和成立对话平台等,可谓已正式出现。将来两岸间有许多工作,台湾的政府愿意推动当然最好。但即使民进党政府拒绝,透过国共双方对话和民间整合,仍可运作。
连 战出访前,支持出访的正反民意为四成四对二成七;胡连会后,台湾相关的正反民意为五成六对二成七。因此,在这个连 战已成功结束访问行程、台湾那不到三成的强硬独派群众怒目贲张、而陈 水 扁也在犹豫中张惶的此刻,我们倒愿意期勉陈 水 扁,努力去做一个向未来负责、而不是被现在的独派威胁的领袖。顺应绝大多数的民意,像中 国 国 民 党 主 席 连 战一样,也跨出应跨出的那一步,去改变独派群众,而非被独派群众所改变。这才是政治人物当有的器识,也才是最符合两岸利益、共创双赢的契机。

返回列表 回复 发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