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没发帖了,我几乎不知道该从何说起。在中日,我还算个老愤青吧,在线时间大于1万分钟,所以也敢在这里放颗小卫星。
我个人认为,从国民利益和民族存亡的角度来看,中国对于日本,政府应当采取强硬的政策,在主权问题上绝对不能退让和妥协;国民仇日情绪应当更加高涨,民间抵制日货的意识应当更加强烈和深化。二者合一,中国不应当害怕政治强硬会从根本上动摇中日经济关系,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中国和日本的经济往来,已经是谁也离不开谁、谁也不会让谁的状态了。
1.中国政府的对日政策应当更加强硬,相对于日本近年来在中日关系中的咄咄逼人,中国基于经济发展需要稳定、安全的国内、国际形势考虑,在外交上一直采取“韬光养晦”的低姿态,每当美、日经济学家高呼中国经济总量已居世界第几的时候,中国都会急忙站出来说:“我们很穷,人均GDP才****。”每当美、日政治家大肆宣扬“中国威胁论”、“黄祸”的时候,中国又才慌忙表态:“中国即使将来强大了,也永远不会称霸。”
所以,精明的日本人早早地看准了中国的死穴所在,在钓鱼岛、在台湾问题上一直对中国强硬得可以,甚至于日本右翼头子石原可以跑到台湾去给台独势力鼓气!中国人却一直在有意回避这些矛盾,一相情愿地请求与日本“世代友好下去”,虽然可能是政府的一种策略,但也是不正确的策略。与虎谋皮,是一种天真;退避三舍,是一种“绥靖”! 可喜的是,最近一段时间,我们看到政府已经开始忍无可忍地强硬起来,说话也有了一些老鹰的气势,比如对日本加入常任理事国,中国人就差直接说不了。一票否决权在手,所以日本政府在“春晓”油田的问题上也不敢妄动,大不了就是跑到国际法庭去哭诉而已。强烈支持政府对日外交趋于强硬的调整!
2.不应当害怕政治上的强硬会从根本上动摇中日经济关系,在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中国和日本的经济往来,已经是谁也离不开谁、谁也不会让谁的状态了。相信很多鸽派会这样质疑:“我们对日本强硬了,又该如何保住中日经济的合作与发展呢?日本对华投资大量减少了怎么办?”
首先,目前的中日经济往来是以互补型为主的,日本将其电子产品、音响、汽车、摩托车等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到中国、东南亚等低成本国家,而其本国则集中资金和技术在钢铁、船舶、IT硬件、超导、生物化学等以先进技术为支持的高附加值的重工业和高新产业中去。“剪刀差”就产生的:输出的只不过是资源消耗大、附加值低的传统产业,日本也可以低成本地享受这些产品;而高新技术产业、重工业的出口又会给日本高额的利润,日本可以作到永远是顺差!所以,日本只不过把中国当成了一个巨大的加工厂,低成本地消耗中国的资源,低价格地享用劳动密集型产品而已。
日本同样离不开于中国的经济合作,同样需要与中国产业互补。在中日关系中,只要不发生战争,那么,经济是经济、政治是政治!
其次,中国民间的抵制日货的意识需要加强,抵制日货的层次需要提高、规模需要加大。以日本汽车为例,都不用拿广州本田与大众宝来(德国)相比,日本人偷工减料、减少新技术运用,与德国人的注重产品质量和公司形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日本车号称省油,可是怎么作到省油的呢?减少材质、减轻底盘,换言之,以中国人的生命安全去节省汽油,呵呵,不少买了日本车的中国人却还在沾沾自喜!不要说卖到欧美、中东,就是卖到东南亚的日本车,也比卖到中国(相当数量是合资拼装整车)的日本车功能要多、技术要新,而且价格还差不多甚至更低!其他的比如日本的电子产品,与欧美的相比,一向不重视材质,专用一些不实用的、哗众取宠的“高新功能”来卖高价。相信这类日货应该被抵制吧?日本人拿中国人当傻子,可怜的是有些中国人的确傻得可以,花大把银子买回一堆破烂,还要向同胞炫耀。
当然,有些日货是抵制不了的,比如生物医药、高端医疗器械、重工业产品,中国没有或者日本的是世界上质量最好的,我们得买。但是,对于有国货替代品的,为什么不买国货而要用人民币去强大中国未来的敌人呢?说明中国人抵制日货的意识还很淡薄,爱国心还不强。
综上所述,我认为:对日强硬、抵制日货,是中国政府和国民应该采取的正确做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