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转载] 南海一号古船今日整体打捞出水 万众瞩目

昨日上午,在万众瞩目下,深藏于海底800余年的古沉船“南海Ⅰ号”进行了“调试工作”。它是中国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海上古沉船整体打捞行动,开创了世界先例,是中国水下考古的一个重大创新,标志着中国水下考古技术跨进世界先进行列。据了解,“南海Ⅰ号”今天正式出水后将举行出水仪式,固定在一艘拖运过7000吨水泥石头的拖船上运送到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的临时码头,预计拖运过程需要8~9个小时。   昨日本报兵分三路,海、陆、空全方位直击“南海Ⅰ号”出水盛世壮举,本报大洋网还全程对古船出水盛况同步进行网络直播。今日本报将推出古船现身、独家权威解读、解密古船文物、畅游水晶宫等“南海Ⅰ号”特别报道,并邀请国内、国际权威专家组成专家团对读者关注话题及未解之谜进行解读。

  海上丝路博物馆建得起养得起
  一直以来,阳江方面公布“南海Ⅰ号”出水时间为本月22日,但昨日上午现场突然传来起吊成功的消息。昨天下午5时,阳江市召开“南海Ⅰ号”上水新闻发布会,各路记者纷纷追问“南海Ⅰ号”是否昨天已正式出水了?对海上丝绸之路的养护经费以及“南海Ⅰ号”出水保护等各方面也提出疑问。

1198280887886.jpg (36.14 KB)

1198280887886.jpg

1198280963112.jpg (34.83 KB)

1198280963112.jpg

一个很有个性的人一个可以信赖的人一个能够作朋友的人 

问:“南海Ⅰ号”为何今日上水?

  答:打捞“南海Ⅰ号”主要受天气影响。有关方面原来公布“南海Ⅰ号”出水的时间为12月24日,根据天气预报,24日至26日有一股强冷空气南下,将影响“南海Ⅰ号”的打捞工作,因此改在23日戓者更早时间进行打捞。21日起吊是由于天气良好,为确保22日起吊万无一失,做前期试吊工作,是整体打捞其中的必要部分,是对“华天龙”吊环、钢索进行定位,为成功起吊作准备。22日,“华天龙”将“南海Ⅰ号”吊出水面,平稳安全地放到半潜驳船上。

  问:景德镇窑和浙江龙泉窑大多是“贡品”,在“南海Ⅰ号”上发现了大量的景德镇窑与龙泉窑瓷器,那么能否推断“南海Ⅰ号”是由两地统一配货到泉州后,再走海路呢,能否证明“南海Ⅰ号”的始发港是泉州?

  答:在“南海Ⅰ号”前期的探摸确实发现了很多的瓷器,文物数量以及还有哪些文物都是一个谜团,虽然在船上发现了包括福建两个窑在内的瓷器,但并不说明船在福建入海。

  问:“水晶宫”的旁边有很多的架子还没有拆除,而且外面没有进行装修,那么“水晶宫”达到了“南海Ⅰ号”入宫的条件了吗?什么时候又能向游客开放呢?

  答:“水晶宫”只是海上丝绸之路的一个展厅,旁边虽然有很多架子,但是可以很负责任地说,“水晶宫”已完全达到了“南海Ⅰ号”入宫的要求。至于什么时候对游客开放,将报有关部门审批才行。

  问:按照事前公布的预算,整体打捞“南海Ⅰ号”的预算约为1.5亿元,但据说现在的花费已达到了2.7亿元,到底预算是多少呢?

  答:“南海Ⅰ号”打捞是世界首创的水下考古项目,是获得国家文物局批准的。交通部广州打捞局与阳江市政府都是先把事情干好,再谈钱的事情。

  问:目前“南海Ⅰ号”已上水,不久将移至“水晶宫”中,而对“南海Ⅰ号”保护的水环境实验暂时还没有完成,那么在保护“南海Ⅰ号”方面有哪些技术难度?对“南海Ⅰ号”本身及文物有哪些影响?

  答:目前主要存在三大难度:第一是对800多年保存基本完好的文物和遗址进行保护,世界上没有一个成熟的方案可借鉴;第二是对船上铁器、凝结物的保护也是个难题,尤其是从海洋环境移至陆地,保护更是个难题;第三,对出水瓷器的保护也是个难题。

“南海Ⅰ号”入宫后,会立即封堵南门。原来制定的方案是使用原始的海水进行补给。沉船打捞出来后,表面还是泥巴保护着,虽然水环境实验还没有完成,但是在保护措施上没问题。
  问:据说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将来的养护费将是一个很大数字,甚至有人提出“建得起,养不起”,阳江怎么解决养护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的经费问题?
  答:该馆将有阳江市政府负责管理,经费阳江市政府肯定能解决,但也需要省政府的支持,经费应该不是大问题,并且争取明年开馆。

  起吊过程中何时最危险——上下沉井切割分离时和出水后
  沉箱如何打开——如果“南海Ⅰ号”一层层发掘的话,沉箱也可以一层层地切割
  打捞对文物有无损害——整个打捞都是与文物无接触施工,因为从沉箱下压到穿底梁,都为古船留了1米左右的安全距离,对文物无损害
  出水后能否看到古船的轮廓——很难
  今天何时出水——预计沉箱全部出水的时间是12时左右
  “南海Ⅰ号”出水后仍难见真容
  超过3200吨的巨大沉箱、亚洲第一吊、500米的海面平移……在创造世界海上考古奇迹的一吊中,是否存在着危险?整个过程中哪些步骤最为关键?古老的沉船被装进沉箱起吊后是否安全?带着这些问题,记者昨天在华天龙号上的打捞现场采访了现场打捞总指挥吴建成和水下考古研究所博士魏峻。
  古船结结实实固定在沉箱中
  在整个起吊过程中,最危险最容易使文物遭遇损失的阶段是什么呢?
  吴建成说,有两个阶段最容易出现危险:一是将上下沉井切割分离的时候。因为沉井本身重量已很沉重,在其四周切割一圈后,上下沉井就此分离。这个时候,因为泥沙有巨大吸附力,如果不赶紧吊上去,担心出现上沉井的下挫。而巨大的摩擦力可能使沉井遭受破坏进而威胁里面的古船。因此,我们在切割分离前,已经用粗大的缆绳将沉井的顶部吊住,减少出现下挫的危险;其次是担心出水后,泥沙和海水泄漏对沉船影响大。但从出水的情况看,沉箱中的泥沙并没有泄漏下来,连海水也漏得很少,“南海Ⅰ号”被结结实实地保存在了沉箱当中。
  “由于该处海域水深有25米左右,半潜驳沉不到水底,我们只能再专门运来了两个尾浮箱绑住半潜驳,使它浮在海水中间而不是沉到水底。总之,从整个起吊过程来看,进行得非常顺利,‘华天龙’吊着沉箱非常平稳地从海底30米的深处平移了500米到‘华天龙’另一侧水下9米的半潜驳的甲板上,没有出现预想的意外情况”。
  魏峻说,起吊后,水下考古人员对沉箱内的文物进行了探摸,非常完好,100%安全。那是因为包裹“南海Ⅰ号”的泥是比较硬的泥,不是软的泥,因此对“南海Ⅰ号”有很好的固定作用。
一个很有个性的人一个可以信赖的人一个能够作朋友的人 

TOP

预计23日开始拖移至海上码头

  22日,打捞工作就是准备在10时左右,让半潜驳将舱里的水排出去,然后浮出水面,这时半潜驳就变成跟普通的船一样,预计排水要3小时。届时沉箱就会完全露出水面。随后,工作人员要对半潜驳上的沉箱进行加固,接着要把挂在沉箱上的钢缆卸掉,并且对绑着沉箱的尾浮箱进行切割分离。在这一切工作完成后,没有意外天气因素影响的话,拖船23日就会拖着半潜驳前往水晶宫海上码头了。

  在拖曳过程中,有两条拖轮一直跟在旁边顶替,以保万无一失。拖的过程中,文物在钢沉井当中的状态就像放在家里的房子一样,非常稳定,不会出现意外。而亚洲第一吊“华天龙”在缆绳卸下以后就完成使命了。

  从海面上到陆地困难最大

  吴建成认为,在整个拉移过程中,最大的困难就是水陆连接的过程。他说,从船上将沉箱拉到水晶宫海上码头,大约需要八九个小时。但从水上拉到码头路面的气囊上,则要花很多精力。不过,到时会有装置让它移到码头的气囊上去。

  “之所以用气囊是因为气囊可以压缩,比较平稳,不会让‘南海Ⅰ号’在沉箱里有震动。而入宫以后,沉箱底下的气囊要抽走,则可以在沉箱底下穿入垫子,气囊一放气,就可抽走了。不过也不能确定23日就肯定进行拉移,还得根据天气情况决定”。

  “‘南海Ⅰ号’完全出水后,7米高的沉箱会全部露出水面,人们可以更清晰地看到‘南海Ⅰ号’的顶部淤泥和上面个别散落像瓷器碎片一样的东西,这些并不是瓷器,而是贝壳。沉箱的四壁会沾满了海藻和各种贝壳,已经不复下水时崭新的橙红色模样。”魏峻说,今天出水的时候,人们能否透过未封住的沉箱底部看到古船的轮廓?这点很难,因为沉箱下水后经过半年的时间,已经结成大约1米厚的淤泥层,所以很难看见“南海Ⅰ号”的轮廓。“沉箱全部出水的时间预计是22日的12时左右”。
一个很有个性的人一个可以信赖的人一个能够作朋友的人 

TOP

返回列表 回复 发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