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原创]关于ME的调查报告

[watermark]  关于未来
  我是个喜欢简单的人,有时会觉得自己是个纯粹的单细胞动物,每天沉睡于培养液的滋润中,做着一些无意义的梦。
  脑子里常会浮现出未来的自己:一副庸懒的样子,穿宽大的棉布衬衫和肥大的休闲裤,裤子太长,便将裤脚高高地挽起来一大截。一头短发,常是凌乱的,摸上去,却又很柔顺。不施脂粉,两颊也常会有来自北方的红晕。鼻子上常架一副半框眼镜,因为近视得厉害,所以目光有一点迷茫。
  我的工作,也许是一个IT企业的白领,干着带创意性很强的工作,有着体面的着装,职业化的笑容以及凛冽的眼神,拿着丰厚的薪水,一天从早到晚,日复一日地循环着生活,无始无终,仿佛陷入了一个怪圈,怎么也走不出来;也许是一个学者,作着别人看来是痴人说梦的设想和研究,穿着扎眼的白色的大褂,不修边幅,有一点神经质,会害怕别人的疏远,却同时又在拒绝着别人的靠近,有一点科学狂人的味道;也许是一个自由职业者,以写字为生,拿一些微薄的稿费以维持生计,偶尔长篇的出版,会阔绰一阵子,因为拥有不固定的读者群,所以常会陷入贫困,这时便会依靠一个有能力的男人,做一个真正的小女人,脱离了社会,脱离了人群,只面对自己的心灵,于是变得阴郁,会莫名地伤感或愤怒。
  我的房间该是以淡蓝色及白色为主,蓝天白云的搭配。大的落地窗,粉蓝色的粗棉布窗帘,下面有着白色泛黄的粗糙的绳坠,是我一贯喜欢的沧桑感。拉开窗帘,阳光会毫无阻碍地照射进来。外面是海,可以看到日出日落,海面被红色渲染,偶尔还会闯入几只水鸟,也许是海鸥。窗边会放一把仿古的藤制摇椅,还会有一张玻璃的小茶几。上面有一套简洁的茶具,飘散着碧螺春的清香;或是一个有着淡绿色图案的咖啡杯,有着咖啡豆的浓郁而苦涩的香味。
  有一间很大的书房,没有窗,并采用墨蓝的色调,用一盏小台灯,发出足以让我看清书上的字的光芒。有一台电脑,也许是一台组装机,有着最高档的配备,又或许是一台很便宜的二手品牌机,启动时会发出沉闷的呻吟声。四边墙壁全做成书架,上面摆满了书,因为太多,所以显得凌乱。脚边是一个大的CD柜,里面同样塞满了CD及磁带。在门后一个角落里,有一张小床,隐没在门的阴影里。我在一个人的时候,会在书房里熬通宵,上网,看书,写字,听音乐……累了,便在那铺着深蓝色床单,有着星星形状的枕头并盖有月亮图案的被子的舒适小床上小睡一下。
  有一个明亮的卧室,里面放一张大的双人床,铺着柔软的粉蓝色的棉被,墙上挂着卡通挂钟,甚至卡通画。有一个镂空的木架子,上面放一些小巧精致的装饰品,大多是我从各个批发城搜罗来的便宜货,有着时间流过的痕迹。一个大衣柜,里面一半是我的休闲服,职业套装或白大褂或洗的很旧的棉布衬衣,另一半,也许会是些男人的衣服,一个有着温柔和宽容的笑容的幽雅的男人,或是一个粗暴矛盾会毫无顾忌地和我吵架甚至大打出手的处于社会下层的男人。
  有一个大的卫生间,分成两个部分。外层是白瓷的蹲式便池和洗手槽,里层是浴室,有一个大而豪华的浴缸,可以不断放出热水和冷水,里面还会放一些可以在水里玩弄的漂浮玩具,墙壁上的浴橱里放一个小小的古董收录机,被各种浴液的瓶子所包围。
  有一个大的厨房,有着各种烹调工具,尽管它们可能因被长期搁置而积一层蒙蒙灰。一个大的冰箱,有着大量的速食食品以及冷饮冰糕。方便面,面包,牛奶是不会少的。因我是个很懒的人,纵使有不错的烹饪手艺,也不会让我的胃有太好的享受。偶尔会因为心血来潮或生活所迫,要成为一个讨男人喜欢的小女人时,而露一手,在厨房里忙活一阵子,做一桌美味的菜肴。
  都是很极端的呢!极端的往往简单。
  简单又如何呢?
  我的未来没有预期。
                               2004年8月2日
[color=#0000FF]关于未来

[原创]关于ME的调查报告

  关于smile and cry
  我是个常笑的人,但玻璃曾说,我的笑太不真实。那一刻,我的笑容僵住了;那一刻我突然就想哭。
  我常放肆地笑,在充满了温馨气氛的地域。但我明白,那笑声在我空洞的口腔里四处碰撞,发出的,是寂寞的声音。
  我常抿起嘴,有些调皮的笑,露出我很深的酒窝。但沁说,那不是笑。说实话,这样的笑,常是在我照相时的表情,因为这个表情能保持得最长久——尽管也会有累到抽筋的时候——而且没有平时看起来那么傻。是的,平时的我,实在是有些傻头傻脑。
  我常努力地笑,将我的面部肌肉堆起来。成功的时候是有点儿傻冒儿的满脸堆笑,失败时是皮笑肉不笑的故作灿烂的苦笑。
  只有在我一个人时,我才会试着露齿而笑,只露出那么一点儿。我甚至可以想象出阳光在上面跳跃的样子。
  但,我分不清楚,哪种才是快乐的笑。或者,我根本不明白,所谓的快乐是什么?也许是不知足,也许是一次次错过身边一点一滴的小幸福,我发现自己笑的时候,会有一丝酸涩的疼痛。
  我是有泪痣的人。那是一颗隐藏在右眼左边眼角的细细的皱纹里的黑褐色的痣,不易察觉。小时候,曾以为那是未洗掉的脏东西,便用力地揉搓,想把它弄掉。但最后,它还是安然地在那里,只是我的眼睛变得红红的,像哭过一般。后来,我才知道,那是一颗泪痣。有泪痣的人是容易哭泣的。但我想,更多的时候,我只是默默感伤。
  不过,我因感伤而哭泣的次数,还没有被球砸到鼻子时那种酸涩的感觉刺激泪腺而哗哗流泪的次数多。那是生理上的保护,出于本能,却常让我不知所措。
我想,我是个倒霉的人。
  我极少在人前哭泣,我只是在一个人的时候莫名地眼眶湿润。这种时候,我会让泪肆意地在脸上划出一条弧线,然后很重地打下来,不做任何动作,更不会去阻止它们的坠落。这是一种发泄吧。我想。
  不错,应该是这样的。
  没想到,泪竟真的就这么落了一下,打在地上,碎开了,迸溅开来。玻璃被吓着了。我却又像孩子似的咧着嘴,发出了咯咯的笑声。
                              2004年5月23日

TOP

[原创]关于ME的调查报告

  关于天空
  我是一个喜欢蓝色的孩子,喜欢天空的蓝,透明澄澈,衬着棉絮般的云朵,却并不将其渲染得过分明丽,知识淡淡的,不带任何杂念的,在那可望而不可及的地方存在着。所以,我是个喜欢仰望天空的孩子。
  记得看过这么一句话:“仰望天空的人,是寂寞的。”为何会寂寞呢?是因为蓝,本是个寂寞的颜色?是因为仰望天空的人眼里总有着淡漠的忧郁的悲哀的疼痛的……种种无声的渴求与抗争?亦或只是因为天空的静默?
  天空,有着无限的广阔,包容着万物,也包括了对她的礼赞与侮辱,但她却始终一言不发。她聆听了太多太多的无言倾诉,她目睹了千古不变的轮回,她见证了历史的潮起潮落,她了解什么是真正的永恒。大地的喧嚣在她的眼中,只是些年幼的孩子,她用慈爱的眼神看着他们,并默默地送出温暖。
  她的沉没是真实并且永恒的。对着那些无知者无礼的的叫嚣,她沉默,因为她不屑;对着多情者深情的诉说,她沉默,因为她的爱太博大了,而无法给个体以回应;对着失意者痛楚的眼泪,她沉默,因为她经历的成败更迭实在太多太多,以致她无法找到足以抚慰其伤痛的语言;而对着像我这样同样沉默的仰望者,她沉默,因为我们彼此都已然了解,我们对于彼此,都只是无欲无求。
  就这么凝望了许久,她是累了吧,因为每一分每一秒里,她所要承载的实在太多太多。她的脸色暗淡了下来。她是沉沉睡去了吗?以致那些悄悄隐匿着的点点光亮开始肆无忌惮地闪烁。
  天空更加沉寂了,连大地也同样安静了下来。那颜色是不再透明而变得粘稠浓重了?还是已透明到再也遮掩不住她内里深沉的本质?
  记得自己在尚年幼时曾这么形容过夜幕降临后的星空:“像是一条高压的黑色绸缎上缀满了颗颗绚烂的钻石。”如今看来,这样的形容未免太华贵了。天空是质朴的啊,所以她才能够这么长久,在一个人类眼里算作永恒的时间中至始至终。
  如此这般,心中就算真有着千万的怨语,胸中总是充斥着万般的寂寞,也都溶于这广博的世界里,被她所包容了。
  我还能再说什么呢?
  我始终是个爱仰望天空的孩子,一个不会寂寞的孩子。
                              2004年10月1日

TOP

[原创]关于ME的调查报告

  关于写字
  我是个爱写字的人。
  楔子的人有两种:一种人写出的字会变成漂亮的铅印字,变成一本本书,摆在书店显眼的位置,这样的人被称为作家;另一种人,把文字当作一种任意宣泄的载体,肆无忌惮地玩儿着堆叠文字的游戏,无论那最终的成果是否见得阳光,他们都感到满足,他们只是一个个参与游戏的人。
  而我,是后者。
  我写的字,也曾给我带来个荣耀:大红的奖状,好听的称赞,逐渐充实的户头……但,我并不快乐。那些都只是我按照好孩子的标准对一个个文字进行的排列组合。我讨厌那样写字。我试着让我喜欢的感觉融入文字里,那样让我有发泄的快感。但我是个好孩子。是的,大多数时候,我都是个听话的好孩子。所以那些我喜欢的文字只有我一个人了解而已,不能让别人靠近,因为那具有潜在的杀伤力,我不想伤害任何人,于是我将一切利刃隐藏,忍耐着,并且伤害着自己。
  我不想用“叛逆”来标榜我自己,因为,我想做个好孩子。
  尽管有那么多的不顺利,我依旧写字。
  我是个脑子经常一片空白的孩子,哪怕什么都不知道,什么也不想,却仍会固执地握着笔,盯着面前的本子。这个姿势,是落寞的。郭敬明说过,那是一种完美的防御姿势。我同意。因为写字时的我,内心是脆弱的,因为对我而言,写字是一种挖掘,挖掘曾经的心伤。所以,我必须要保护好自己,不要让自己再受伤。
  有人说,写字的人注定是寂寞的。
  这让我不禁害怕起来。我善于享受孤独,但我害怕寂寞。寂寞不同于孤独,那是来自于心底的丝丝寒意,会将血液迅速地凝结成粘稠的晶体。我怕冷,我从出生的那一刻就开始怕。出生的日子,是一年中最长也是最温暖的一天。所以我习惯了温暖的包裹。但那突如其来的寒冷,任凭我如何死命地抓紧被单,也无法驱散,反倒令它更加放肆地扩散。
  那一刻,我是茫然的,恐惧的潮水是黑色的,以最快的速度将我吞没。
  朋友说,我应该去写恐怖小说,因为我的字太隐晦,以致让人感到无尽的黑暗与恐惧,难见温暖与光明。就连笑话,从我的笔下流出,也会有着渗人的寒意。
  我想,写字,只是我一个人的事情,不是为了给别人看,也不是为了给自己留下什么回忆。如之前我所说的,字,只是我情绪的一种载体。我用一个个字将我的愤怒、抑郁、以及一切不幸的东西宣泄出来,这样,我才能在生活中保持始终明媚的笑脸。
  夜幕降临,我的脸是僵硬的,因为笑容早已被昼的喧嚣消磨殆尽。字,是我的软化剂。没有了文字,也许我也将失去阳光下的生命力。
  写字的人不寂寞。
  而像我这样,被不理解的人称为“浪费笔墨纸砚”的写字的人,寂寞的是我的文字,不是我。
                               2004年10月6日

TOP

[原创]关于ME的调查报告

  关于完美
  我是个完美主义者。
  从小,我就对一切事物追求完美。也许是没有与天性相称的毅力吧,每次追求总以失败告终。不厌其烦地在美丽的憧憬中奋斗,却又一次次筋疲力尽地面对残酷的现实。
  在偶然地宁静中,突然发现,自己好累呀。
  这个世界上什么是完美的呢?
  牡丹虽贵为国花,却不免过于华丽娇艳,缺少了些生活的气息;莲荷虽然高雅拥有君子之态,却不免过于清高,居高临下,让人望而怯步;昙花纵然超凡脱俗,朴素雅致,生命却又如此短暂,一夜飘香,便香销玉陨。正如刘庸所说:“美若没有几分遗憾,如何能有那千般的滋味?”
  有人说,上帝创造了世界,创造了人类,上帝是万物之神,他该是完美的了吧。可他也会愤怒,会怀有私心,会害怕被超越。所以他将亚当夏娃赶出伊甸园,让人类拥有不同的语言而难于沟通。但人们依旧崇拜他,因为他的伟大,平凡中的伟大。人们爱他,连同他的缺点。人们努力,并相信自己也可以成为上帝,因为尽管自己并不完美,但上帝也有缺点。
  人生中有什么是可以完美的呢?
  生与死的内在联系,使人生本身就充满遗憾。
  每个人都在生命中追求永恒,但我们周遭又有什么是永恒不变的呢?爱尔兰大诗人叶慈有一句诗:“万物皆变,凡美丽的终必漂走。”得意伴随着失意,安定伴随着颠沛,花开接着是花落。这也许是所有生命最大的缺陷了,我们不可能永恒于世。
  有人说,我们害怕看到花开花落生命的不断更迭,所以我们可以用假花作为装饰,这样让自己仿佛看见可以留住的青春。可这么做,就失去了生命的价值与可贵。
假花没有轻盈的身子,没有幽幽的清香味道,它只是一块加工过的布料,任由人们摆弄,没有生命的自尊。彼得·潘是个长不大的孩子,有着永驻的青春。但当他发现身边的亲人、朋友都渐渐老去,逝去,而自己却一丝不变;当他发现自己拥有的时间无限,明天过了还有无数个明天,那是否也是一种悲哀?
  生的意义是由死来呈现的,死的价值是由生而圆满的。我们为生而努力,是因为死的日子在步步紧逼;我们为死而宁静,是因为一生我们都穿梭于喧嚣之中。
  做一件事,适时地留有余地,是一种缺憾,或许也将成为一种特质,就像维纳斯的双臂。不要为了完美而让自己的生活排得满满的,给自己留下一点发呆的时间,才可以领悟追求之所以存在的真正意义。
  既然完美本身就是一种缺憾,完美主义者也该释然了。
                              2004年10月29日

TOP

[原创]关于ME的调查报告

  关于个性
  近年来,“个性”这个词席卷全球,成为在人们的交流中出现频率颇高的名词。应运而生的当然就是个性化产物。似乎只要与“个性”套个近乎,就是时尚,就是与众不同。“个性”也成了许多不符合传统的事物的借口。动不动就是一句“我这叫个性!”“俗不俗啊,一点儿个性都没有,没劲!”似乎“个性”就是叛逆,就是对一切的颠覆。
  其实,那些追求“个性”,一味只知道与社会与道统对着干,逆世道而行的人们,实际上是把“个性”与格格不入混淆了。
  “个性”是什么?“个性”就是一种特质,一种不因潮流改变而改变的东西,一种你有别人没有的东西。这种特质,有时是一种气质,高贵的,朴素的,端庄的,优雅的,绅士的,淑女的,一切确实属于自己的气质,由着时间的推移,精华的沉淀,而逐渐培养出来的一种品格;有时是一种品位,由于生活状态环境的不同,天生性格的差异,所学专业知识的区别,涉及的领域的特殊性,由此造成的一种个人的喜好;有时是一种修养,礼貌的态度,不卑不亢,给予别人应有的尊重,在适当的场合做适当的事情,控制自己的情绪以保持应有的仪态礼节,等等等等生活社交中所体现出来的品质;有时候是一种坚持,坚持自己认为正确的事物,而不因会引起非议而改变初衷,人云亦云;有时候是一种真实,真实明确地了解自己喜欢的是什么,自己想要的是什么,不会因为这些所喜欢与所想要的与大多数人相同而不去认同,甚至去“标新立异”,以达到所谓的与众不同的效果。
  “个性”不是想有就可以有的,那种一味追求的“个性”,其实只是一种潮流,一种背道而驰的另类而已。而如此获得的所谓的个性化,其实只是一种做作,一种无知。在如今这个追求所谓“个性”的年代,坚持自己的原则,不盲目追随这股势头强劲的潮流,反而是一种真正“个性”的体现。
  “个性”更不是由自己说的,就像智慧不是自己可以察觉到的一样。它来源于生活,当然也融于生活。一个连生活的酸甜苦辣都没有尝清的人,又怎么去从中提炼出自己特立独行的东西来呢?一个总是想着颠覆这个生活必然的规律的人,又如何能领略到这其中的真谛,从而找到值得自己追寻并且坚持的东西呢?连自己的人生目标都不清楚的人,怎么有东西可以成为他不变的个性而存在呢?难道莫名其妙也是一种个性?恩,或许是的,只是我比较肤浅,看不出来罢了。
  说了很多,说不清是对是错的东西,我只能保证,起码这些话对得起我的良知,不会让我受到自己良心的谴责。
  对得起自己,这就是我所坚持的东西。
  我不知道这是否属于个性的范畴,呵呵,我也并不在乎自己是否有那么点儿与个性沾边儿的特质。反正“个性”这玩儿意儿,不来钱不来米的,就算是祖传正宗的,也还是管不了吃管不了穿,管不了住。如此说来,这世界上没了“个性”这名词,地球还照样转,人还得那么活着,不管好活赖活,总不会因为没个“个性”就不要命了。
  综上所述,可得,“个性”真是个没太大用处的名词,毕竟它的真谛很难有人可以真正的理解,而且字面还容易被曲解。所以,我还是离它远点儿吧,我一向懒惰,可不想被套进个复杂的圈儿里,出不来干着急,那就太麻烦了。
                              2004年10月15日

TOP

[原创]关于ME的调查报告

  关于时间
  我是个常常很固执的孩子,比如我有很多很多个闹钟,并且他们都会很准时的在清晨一个接一个地尽忠职守地以不同的噪音形式用力叫唤,而我仍会固执地赖在床上,任凭耳膜爆炸也不起来。
  没有事的时候,我会呆呆地坐在屋里,听着来自不同方向的钟摆发出的答答声。于是我发现我在慢慢地变老,于是我心中便有了一丝的怨怒。因为我一直固执地认为如果没有这些无聊的闹钟发出无聊的声音,我生命的时钟就会停止走动,让我永远停在那一秒。
  朋友常说:“时间过得好快啊,一点感觉都没有,却已经从指间流逝得干干净净了。”我常说:“时间就像手上的钱,在用出去的那一刻开始怀念。”
  是啊,失去的东西永远都令人怀念的。比如时间,比如金钱。
  一直固执地认为,历史是对时间的缅怀。
  当时间承载着人或事的或新生或消逝而流走的时候,我们开始对他们感到模糊。模糊了恋人的相貌,模糊了相守时的幸福,只剩下了那一叶扁舟上满载的星辰与歌声,还有舟下脉脉的流水所勾勒出的碧痕。模糊了帝王的英姿,模糊了征战时的杀戮,只剩下了战后一旗飘动的萧瑟风声,以及如血夕阳下的座座孤坟。
  于是,我们突然感到害怕,害怕曾经那般深刻的幸福与成功在时间细若清风,柔若流水的点点侵蚀下,变得面目全非,变得不再温馨,不再辉煌。于是,我们用笔墨挥洒下了历史,用以缅怀我们所剩无几的记忆。
  一直固执地认为,记得与遗忘只是关于时间的一种表现形式。
  记得安妮宝贝有一本书,是关于忘记与记得的。书的名字叫“二三事”,书的扉页有几个淡淡的小字“日光之下,并无新事”。那么“事”该是忘记与记得的一种载体吧。那么这“并无新事”中的“二三事”是否也是一种对于过去记忆的缅怀?关于那记忆里的人或物?
  也许是人生阅历尚浅吧,一直无法理解,为何其中的那些记忆碎片被只字片语拼凑出来后,会让我的心有一霎那的疼痛。而如今的自己,终于也拥有了许许多多被打碎的记忆,以及曾经沾染过鲜血的碎片。但对于那时的疼痛却觉得已是很茫远的事情了。
  时间不断推搡着路上的人,没有人可以阻止脚步的流淌。
  时间教会我们遗忘,生命却需要我们记得。于是,经过时间洪流的洗刷,有一些曾被忽略的东西留了下来,一些曾经深刻的东西被带离我们身边。留下的成为了记得的,带离的成为了遗忘的。
  一直固执地认为,留下的都会是生命的精华。因为,我始终相信时间的选择。
但无论是遗忘的茫然,亦或是记得的负担,终究会在尽头处的腐朽中化作流沙,碾作浮尘。
  于是,我们带着记得的行囊,踏着遗忘铺就的小路,一路走来。
  在记得不断地为我们堆积出生命的财富时,我们逐渐地成长起来。
  一直固执地认为,成长是记得积累的结果,是时间的结晶。
  曾想,若是记忆负载的太多,而终于不堪重负,崩溃了,而任那些徐徐的往事飘散在空气中,流淌在眼前,是否也就意味着成长也到了尽头?
  成长尽头的是什么?是死亡吗?
  报着等待死亡的心情一步步地走在成长的人生道路上,这就是时间所要告诉我的吗?
所以我常常不知所措地强迫自己睁大着眼睛,因为当我闭上它,再睁开时又将是新的一天,于是,我固执地认为,只要我不闭上它们,明天就永远不会到来。
但我想,我是太天真了。
因为,明天已再次来到我的眼前。
                                                    2004年11月7日

TOP

[原创]关于ME的调查报告

  关于忧郁
  漠然地在纸上写下了两个字——忧郁,讶异于快乐的自己怎么会写下那么压抑的字眼。
  深呼吸,似乎有一种淡淡的气息溶解在空气里,有一点酸涩,过后回味,却也仿佛能品出一丝甘甜滋味。
  回想这些年的生活,那些被遗忘的日子,不禁怀疑成长就是跌进了忧郁空间里的成熟吗?
  站在镜子前,注视着自己的眼,有一种窥视自己心灵的感觉。明与暗的交界已不再清晰,取而代之的是一片灰白。我的眼终究是变得浑浊了。记得母亲曾告诉我,在我尚年幼时,眼睛里有着比一般的孩子要浓重得多的婴儿蓝,在别的孩子眼睛逐渐清澈成一片白的时候,我的眼却依旧在阳光下投射出一种幽幽的蓝色。不知是否从小就浸染在这样的色彩中,于是对蓝色有了一种若即若离的依赖。但仅此而已,我对幼时的事情已经全然不记得了,记得的,只是现在眼中那种渗着血丝的淡黄色,如同流脓一般。
  这就是成长的痕迹,淡淡地流过我的全身,侵入每一寸肌肤,直至血液里也满是这样的忧郁。
  忧郁是成长的产物,因为想得太多。
  成长的故事从出生的那一刻就开始书写,写了16年,却怎么也说不清。可是人总是这样,明明已经有了可以作为答案的答案——没有答案——却总不能满足,费劲力气,最终却又回到原地。这就是成长中的彷徨,这种彷徨转化为一种情绪,就是忧郁。
  朋友曾劝我说:“别想得太多,心情忧郁,会伤身体。”可她不知道,我的忧郁,恰是我的一种自我保护。
  黑与白的对比太强烈,亦如悲与喜总有着迸裂不尽的冲突。我们得用灰色来调节黑与白之间的过度,亦如我们需要忧郁来成为悲与喜的一种介质。当我们不悲也不喜的时候,我们停留在忧郁里,直到我们需要变换角色,于是选择跳进白色的泡沫中或黑色的泥沼里。这总比拖着一身的泡沫的喜悦一下子坠入泥沼的肮脏与怒火中来得舒缓吧。
  至于那退却的婴儿蓝,就让她带着忧郁的颜色在这空气中飘荡吧,如缕缕青烟妖娆地在红瓦的屋顶徘徊,奏出散曲的音符,随后飘散开来,再无处寻觅。
  那浑浊,就让她继续下去吧。忧郁只不过是成长过成中彷徨的一个避风港,总有一天,我们需要起航,起航之后我们就再无须去怀念那曾经袅袅的青烟和曾经终日不肯离去的港湾。
  直到那时,我们的忧郁自会退却,如那婴儿蓝由浓到淡,由淡到无。
  难道是不再需要保护了吗?
  不是的,那是因为成熟的结果是经历了过多的沧桑,不再有可以触动内心的足够深刻的东西,于是再不会大悲或大喜。我将始终保持着干燥的身体,在两暗交界的土地上,缓缓而行,不再如年轻时的轻狂,轻易地跳进任何一边的沟壑,品尝泡沫的虚无与泥沼的沉重。
  好了好了,别再责怪我的沉默与忧郁的脸色,我还只是个孩子,不是吗?
                              2004年11月28日

TOP

[原创]关于ME的调查报告

  关于矛盾
  我是个出生在后八十年代的孩子。都说,“矛盾”是后八十年代的孩子的通病,我想,以我的平凡,我是在劫难逃。
  曾很庆幸自己生长在这么一个一切都腾飞发展的时代,庆幸自己这稚嫩的眼睛曾见证了港澳的回归,祖国的50大庆,以后,大概也有望用混沌的眼睛见证台湾的收复以及祖国的百年大庆。
  听说,20世纪90年代,是发展最迅速的阶段。我恰是在这个阶段里成长起来。
  记得母亲说,在我很小很小的时候,奶粉很少,更别提什么奶糕之类的东西了。父母那时在四川工作,那是个四面环山的地方,交通很闭塞,没有什么供应品,只好托姥爷从武汉这样的大城市寄些奶粉奶糕来。如此看来,我的孩童时代跟现在的小孩子比起来,可真是天差地别。仅在这短短10年的时间里,那所谓生在蜜里的一代人,也开始对更小的孩子说:“你真是生在福中不知福,想当年,我那日子过的……”云云。
  由于社会发展得太迅速,以致我们这一代人每天都仿佛在经历着变革。日新月异在我们的眼中一遍又一遍地流过。于是,我们开始不知所措,我们脑子里的思想,在胃里的食物还未消化完的时候,就已经又更新了一代,甚至一下由奔腾2代窜到了奔腾4代。曾有某位仿佛是先哲的人说过:“我们不能改变环境,所以,我们只能适应环境。”环境在不断的改变,我们不能改变“环境在不断改变”这个事实,于是我们只能忽略懒惰的天性,去努力着适应环境,调动起我们一切的感官功能,去适应并且融入。我想,这样的不断适应,是与我们年幼的能力相矛盾的,于是,冥冥中,这个社会就已注定我们要在矛盾中度过我们短暂的一生。
  我们的父母大多都对文革的残酷记忆犹新。那个知识被严重践踏的年代,给我们的父母多多少少地留下了一些抹不去的阴影,他们的思想被豪不留情地烙上了时代的烙印。虽然他们有很多人只是经历了文革的末期,如我的父母,甚至还很幸运地赶上了恢复高考的政策,于是为数不多一部分人接受了更高等的教育,成为了那个时代的人才。但他们的青春及理念终究还是遗落在那个时代里了。
  于是,他们无法理解我们所谓“新新人类”的想法,他们觉得那是不可理喻的,而我们也截然对于他们那老旧的观念嗤之以鼻。于是,我们之间产生了一条又宽有深的代沟,一条连缩短一点点距离都不可能的永不能逾越的代沟,这也许是后八十年代出生的孩子与父母间特有的一种现象(我指的不是存在代沟,而是代沟的严重程度)。
  在我们还小的时候,我们接受着父母乃至爷爷奶奶给我们灌输的革命思想,传统教育。我们的骨子里有着一种轰轰烈烈的红色的冲动,却由于完全不可能经历而完全无法理解,而导致最后表面的不屑。
  表里不一,是一种很痛苦的矛盾。
  而另一面的,我们接受的是来自西方的先进开放的思想,却又由于传统思想的压抑性而使得我们始终难以取舍,最后干脆来个折中,这又恰是中国亘古不变的中庸之道。
  因此,我们在中西方思想的共同侵入下,努力的调试着它们的比例,企图让他们达到某种最佳的平衡。这样的努力是异常艰辛的,因为要不断面对的是一次又一次残酷的失败。于是我们在继续与放弃之间徘徊,思想的斗争让我们在梦中不断的演绎不同的结局,在矛与盾的交锋中,矛损盾裂,亦或只是在一声有力的铿锵后擦出绚烂的火花,最终归于平静。
  在这种种主观客观所造成的矛盾中,我们学会了伪装。我们以笑脸面对一切,以致到最后,连心底最真实的苦涩也被忽略掉了。
  我们就这么经历了承上启下的历史使命,让一切的问题都出现在我们的这一代,让问题的解决用在我们的下一代。
  我们用我们特有的方式,充满矛盾的方式,见证了人类社会历史的进程。
                             
                              2004年11月14日

TOP

[原创]关于ME的调查报告

  关于雪——在这南方的小城
  下雪了!
  在这南方的小城。
  不知谁一声尖叫,窗前走廊边便在瞬间围满了人。这是少有的景象,包括这叽叽喳喳的人群和那大团大团的棉花雪。
  我默然地坐在座位上,在我的斜前方便是一扇开得大大的窗,风从那里无声地涌进来,带着刺骨的寒气,冻结了我的目光。
  窗外的雪刚才明明还只是些米粒似的冰渣,急促地打在地上,屋顶上,窗上,发出啪啪清脆的声音,而如今,却奇迹般的变成了绒毛般的雪花,棉絮一样的,有着不规则的形状,随着风,慢慢飘下,偶尔风大了些,竟仿佛棉絮被抽出了丝一般,有着凌乱的质感。
  耳边是吵杂的声浪,偶尔冒出些尖利的呼声,透着欣喜,仿佛一串突兀的音符,刺痛了耳膜。眼前那红红绿绿的身影,不断地晃动着,不知疲倦。这些南方小城里长大的孩子,雪是多么美丽的东西,白得太纯粹,阴霾的天空下竟有了些刺眼的感觉。可我不知道为什么竟缺少了欢腾的力气。关于名字里的雪字始终都让我有些恍惚的感觉。伴随了我十六年的东西,却不曾有什么就机会真正地去触碰,因此,期盼便无时无刻不在心头滋长。大概是等待得太久,这一刻,竟只是呆呆地望着那梦里的洁白,想要让眼前的一切深深刻在记忆里,挥之不去。嘴角不经意地,浮现一丝笑意。
  雪仿佛下大了些,想要跟上她们的速度,却怎么也追不上她们的身影。就只这么目送着那些一团团的白色在一瞬间地现身后消失在视野的尽头。直到眼前模糊了一切,包括白色的雪花以及灰色的教学楼。
  我想,我的人生是注定要留在一个有山有水的南方小城里的了。因为我太现实,我明白,我无法适应北方的寒冷以及大城市的纷纷扰扰。但我一定会到北方的一个雪花漫天,而路人却视而不见的城市里去走一遭的。因为,我喜欢简单的东西,比如目力所及之处都只是一片干净的白色,简单但是茫然。站在铺满了雪的马路上,看着自己的手心接下的雪花很快地化成一小滩水,看着脚下的白色并不因为黑色的土壤而变得污浊,看着发梢处粘住的一粒粒冰粒,想起从前在那南方小城常有的绵绵细雨里奔跑时大叫着冲后面的伙伴做鬼脸,并且骄傲地说:“你看你看,我头上的白糖比你的多!”之后,将命中注定的那一个字遗落了,在这陌生的北方城市。
  放学了,我慢慢地踱在满是泥水的路上,眉头渐渐地锁起,无奈,这南方的小城,纵使难得地下一回雪,却也总让人无法清爽。这么想着,却又突然发现自己的傻,南方的小城,本是属于缠绵雨丝的,因为她太娇弱了,又如何能承载这雪的重量。
  不属于雪的南方小城,偶尔下雪,大概也只是想让人们多一句开场白吧——
  你看,下雪了!
                               2005年1月12日

TOP

[原创]关于ME的调查报告

  关于三月——烟雨在这个南方的小城
  2005年的3月是适合桂林的时节。桂林,这典型的南方小城,以秀丽的山水名扬天下。记得在同样的一个阴雨绵绵的日子,在纸上涂抹下的一首小诗:烟雨漓江轻浮雾,漫翠象山氤氲中,碧水轻舟桂香岸,四湖三山两洞传。如此一个轻盈的小城,属于缠绵细雨的小城,在霉雨的三月,静静地,发出滴答的声响。青色的山与水,都在白茫茫中融成了一片,淡净地过渡,没有拖沓出任何的痕迹,浑然天成。
  我就这么踢踢踏踏地在这小城的略显狭窄的街道上走着,以一贯的散漫姿势:书包斜挎在右肩上,沉甸甸的,有着充实的分量。右肩因着负担而略微上抬着。眼镜滑到了鼻尖,上面早已覆满了雨滴,有着被放大的光泽。
  经过一条有很长远的历史的小道,尚铺着青石板的小径,上面繁茂的青苔,在雨水的滋润下现出了眨眼的绿色。一两株野草被雨滴打得颤动不已,不知是因为疼痛而抗议还是因为欢娱而嬉笑。时间还早,我的右脚斜去45度,于是拐进了这条看得清尽头的围栏的小巷。青石板被雨水冲刷得格外干净,隐隐地泛着青白色的光泽,平滑柔顺。两边的建筑已经很古老,有很多残破的屋檐和木栅。这里,曾经是王城的一部分,也曾有过灯火通明的繁华吧。只是,一切都像是昨天发生的,却像这雨水一般,流走,不易察觉。只余下这被蛀蚀了的楼阁和难以显露沧桑的青石板路。
  尽头一户人家的木门轻轻开启,在这静谧的早晨里,自顾地发出“吱呀”的声音,仿佛带上了时代的叹息,通过千百年的时光,在从前与现在共同回响。一个穿粗布衣服的老妇人慢慢地踱出来,胳膊上挂着一个红色的小书包。她往门里望了一眼,好象招呼了一句什么,声音却听不清,隐没在“哗哗”的雨声里。我望着眼前突然变得清晰的雨丝,额前的发丝已经开始一缕缕地纠结起来。雨又下大了呢!于是我回转身,很快地跑出了巷子,在青石板上留下了“啪啪”的回响。身后一个清脆的童音响起,那大概是老妇人的孙子吧,我想。
  桥上刺眼的红色油漆在这雾气里也变得柔和了。可一场大雨过后,雾便散去了不少。一艘小的游艇拖着长长的马达声从桥下穿过,水面被拉开一条条褶皱,像一大块丝绸,被从一点拉起,上面周边散开的波纹;亦如一把渐渐张开的折扇。
  小艇走远了。发现自己又绕了远路,中间本该转弯的地方被错过了,于是只好加快脚步往前赶。不想走回头路。其实只要路边有足够的精彩,又何不多走几不多看几眼。
  目的地在尚浓的雾气中遥不可见,清晰的只是眼前的风景罢了。
  三月的雨,在这南方的小城,一直下,一直下……
                                 2005.3.26

TOP

[原创]关于ME的调查报告

  关于故事,和故事里的人
  故事,字面意思就是故去的事情。这么说,不知道会不会缺少一点文气。但如何来说,解释,只要让人看得懂便好。文学化本是将简单的变朦胧了,如今解释自是应将朦胧的明朗化,所以,简洁扼要是不为过的吧。
  我自认为是个爱看故事的人,从很小时候的童话到现在一本本良莠不齐的小说。
  曾经,那里是一个又一个让我牵挂的人。
  他们行走,或昂首阔步,或低头哈腰,或轻快跳跃,或忧郁沉稳。他们在他们的故事里,扮演着各种不同的角色,属于他们自己的角色。他们不需要我理解,不需要我担心,不需要我帮助,不需要我收留。但,我会试着理解,我会不由自主地担心,我会想向他们伸出一只手,我会想要让他们在我的安静里慢慢睡熟,像个孩子。我的情绪,与他们的无关;他们的情素却总牵扯着我。我像所有小女生一样,看到悲惨的命运会哭得很悲伤,看到滑稽的谈话会笑得很嚣张,看到令人愤慨的事情会恨得牙痒痒,看到平淡的幸福会轻轻在嘴角挂上一抹淡淡的微笑。
  那时,我知道,作者是一种邪恶的生物,他操纵着那么多人的生活,一句话,一个细微的动作,都是他的意愿。写故事,那是一种有着上帝一样感觉的工作。
  我以后,会写故事,会写很多残存于自己脑海中的幻想。让他们在文字中仿佛真的成真,让那些故事里的人帮我完成我无法完成的愿望。
  但我从不曾想过,我会成为那故事里的人。
  那种理智或许是与生俱来的自我保护。小时候,看到公主与王子的故事,也会幻想一下如果我是公主……但,很快,我便会告诉自己:你不是公主,所以,你不拥有属于公主的浪漫。长大以后,连幻想的过程都被省略了。因为我是个趋于平凡的人。很多时候我都清醒得可怕。平凡的家境,平凡的容貌,平凡的成长经历,与我周遭的孩子没有什么不同,甚至比他们来得更加平淡。我没有所谓青梅竹马的朋友,从小住在牢笼一样的水泥房子里,楼上楼下,住了很久也不知道谁是谁。我没有脾气暴躁的父亲,他打我,是因为我做了错事,做了很严重很严重的错事,所以,我甘心领受。我没有会偷偷带我出去闯天下的哥哥,没有会精心把我打扮成洋娃娃的姐姐,我是老大,而弟弟妹妹都还小,还太小太小,我需要的是努力学习成为他们的榜样,长大以后努力挣钱,让他们可以经常从我这里拿到零花。我的心态平和到没有人会注意到偶尔我也会有小女孩的任性;我的性格乐观到没有人会觉得我会有忧愁烦恼;我的能力顽强到没有人会相信我也有解决不了的难题。
  这些所有的因素,都注定我成为不了那故事里的人。
  因为太多人都在像我一样的生活着,学习着,工作着。而故事,实际上是给人们在轻松消遣之外平添的一种阅历,一种自己也许永远也不可能经历的事情。所以,那些故事都不平凡,那些故事里的人也都不平凡。他们都有着自己的特别,有着自己的坚持,有着自己特殊的经历。
  可我的身边,偏偏会有这样那样形形色色的人,他们有些如我一样淡然无味,有些就像那故事里的人,轻轻地注意着一些会被忽略的细节,然后把它们放大,让它们的光亮成为自己的光华。
  像那个女孩儿,那个仿佛故事一样的女孩儿。
  她会像故事里的人一样,把那些心中的情素一点点收藏,把那些落拓的印象藏在文字里,然后很久很久不会将其翻起。但她知道,它们在那里,很好,很安心。
  她会想很多很多的方法来处理那些令她伤心的信笺,她需要刻意地做一些事情来让自己心中的伤口平复。而这些事情,总带着故事里的味道。将它们交给自己信得过的朋友收管,仿佛这样自己就再不会想起。让它们被小火一点点地吞噬掉,仿佛这样那些曾经的过往就可以烟消云散,好象从未经历。
  她会细细地观察着身边人的一举一动。她会因为朋友一个小小的皱眉而惶恐,一遍一遍地折磨自己:是不是自己又做错了什么,让他们不高兴了?我是不是很讨厌,很麻烦?她会因为朋友眼中偶尔泛起的波澜而猜测:她是不是又有什么烦心的事了?其实,她的悲哀,我都可以明白,我能够看得出来,可她总不会对我说。
  她会在那些故事里常常出现的场景里驻足,并且在那场景里演绎着一段又一段故事里的故事。铁轨旁的粉笔字,田野里的一个小小的脚印,伞下的一缕发丝,电话里调皮的小性子……
  因此,我知道,她是属于故事的人,那些所有故事里的人会思考的事情她也一样会在生活里思考,那样独特的思维方式,她会让它们在生活中更加鲜明凌厉。
  因此,我知道,我永远也不可能是故事里的人。我将故事与我的生活分得太清楚了。我没有那些敏锐的神经让我时刻记挂着自己的伤心,我没有那些细小的柔情可以令我去默默品评那些微小的曾经,那些所谓甜蜜的字句。只要我不再刻意提起,一切创伤我都可以轻易忘却,起码是淡然吧。那些都只是故事,所以与我无关。我不会让故事里的阴霾挡住我生活里的阳光,我不会让故事里的辉煌照亮我生活里的阴湿小道。我是生活在现实里的人,故事,永远只在那个小小的角落里释放它自己的光彩。
曾经,我为那光彩驻足,而现在,我知道,那光彩与我无关。
  我不再为故事里的喜怒哀乐而感到惴惴不安,我不再为那故事里的人牵肠挂肚。我明白,对于一个看故事的人,我可以对故事里的人或事做出任何的反应,但那都不会影响到它们的发展。该死的人终究会死,该活着的人依旧活着。
  心已经变得硬了,因为现实中的眼泪都已见得太多。那些真实的痛苦摆在眼前,一遍又一遍。那些心痛的人儿,那些悲痛的经历,一遍一遍地钻进耳朵里,那种倾诉,已经没办法再触动我的同情,安慰也只是机械的动作。正如故事里的那些人,流过了,风过了,太阳出来,连痕迹都不见一些。而我,依旧是那个没有柔情,没有娇弱的女孩儿,那个常常被身边的人忽略了真实性别的女孩儿。我依旧有男孩儿似的肩膀可以供女孩儿们倚靠,我依旧有很多很多给人慰藉的大道理可以一点点地摆出来,我依旧不需要别人的保护和关怀。是的,我自己可以应付一切。
  而我也明白,对于那个故事里的女孩儿,我却只能无能为力地离开。
  因为,她与她的故事,我只是一个看客,无法左右,无法改变。
  我的生活还需要我很用劲地努力,精力有限的自己,已经不可能再有时间去做一些无用功了。
  故事里的人会累,生活里的人更会累。
  于是,为了自己的轻松,我这个活在现实生活里的人,这个自私的人,只能放下故事里的负累,轻装上阵,走自己的路去了。我在路的中途放下的那些故事以及故事里的人,它们的未来与我无关,亦如他们的过去我也不想过问一样。
  故事里的人的故事还会继续,而生活里的人的生活也还在往前奔波,一路奔波。
                                 2005.5.25

TOP

[原创]关于ME的调查报告

  关于家庭
  这是个很没有创意的三口之家。一个父亲,一个母亲,一个女儿。
  作父亲的是一个言语不多的人。
  看父亲年轻时候的照片,曾经很夸张地举着大拇指说:“老爸原来也算个帅哥啊!”那时的父亲脸上依旧可见骨骼的棱角,那两个被我原封不动地继承下来的酒窝还只是淡淡地印子,陷在青涩的胡渣里,看不怎么出来。而现在,开始惊叹岁月的令人无可奈何。当同父亲一块上街遇到熟人的时候,他们总回感叹一下:“你的女儿和你越长越像了啊!”若是从前,我总会很孩子气地说:“不对不对,我是圆脸呢!老爸是三角脸!”但现在,我抬起头,看见父亲眯成一条缝的眼睛,终于相信,这是真的。不是我变了,而是父亲的脸已经显出了一个中年男人的臃肿,圆圆的,上面的酒窝变得很深很深。
  记得小时候,奶奶给我讲父亲小时候的故事。在海南的椰子树上窜上窜下,把椰子从树上扔下来结果砸到了姑姑的脚,被爷爷用皮带狠狠地打了一顿,他却一滴眼泪都没掉过;在贵阳为一只脖子折了的小鸭做手术,虽然它变成了一只歪脖鸭,却很快乐地活了下来,他每次总会为那只小鸭单独准备食物,一条小蚯蚓或是一只蚂蚱;他去营地找爷爷,炊事班的小战士给了他一个大白膜,他没吃,说是要留给奶奶的,战士又给了他一个,他又没吃,说是要留给家里的妹妹,也就是我姑姑,后来,他抱着三个大白膜回了家;他不允许别的孩子说爷爷奶奶的坏话,哪怕一句口头禅似的“操你妈”也不能对他说,他打架很厉害,那些孩子都叫他老大;他成绩很好,用功起来很刻苦,这点显然我没有继承到他……那么多那么多的故事,奶奶用平缓的语气述说着,眼前是一个调皮男孩儿的影象。但当5岁的时候,爸爸回到桂林,第一次在记忆里留下他的样子,那是一个年轻却很沉稳的男子的形象。和我印象里的全然不同。
  后来,我做错了一些小事情,他便很生气,那只宽厚的手掌用力地落在我身上。我终于发现,父亲隐藏着的那些急噪和倔强的性格。那时的我,亦是个倔强的小孩,我记得奶奶给我讲的父亲的故事,被打的时候从来都不会哭,也不会有任何求饶的话语。于是,我很安静地站在那里,闭上眼睛感受着父亲对我做错事的惩罚,记住了那一次又一次火辣辣的疼痛。有一次,因为回家的路上跑去玩儿忘了时间,到家时天已经黑了。当门打开时,我一瞬间看见了父亲焦急的眼神和仿佛放下了心的微微吁出的气息,但还来不及让我有任何的留意,父亲的大巴掌就打了上来,嘴里吼着:“野到哪里去了!你还知道回来!”我愣了,随后是很幼稚的反驳着:“你凭什么打我,凭什么打我!”这是第一次,我反击地那么强烈,让父亲在愤怒升级的瞬间抓起了我的胳膊,把我整个人拎了起来,随后重重地像舂米一样地把我杵在了瓷砖地板上。我的膝盖就那么直接地撞击了地板,发出沉闷的声响。我恨恨地盯着他,一个字一个字地从齿缝里崩出来:“我恨你!恨你!你打死我好了!”父亲的巴掌如雨点般地打下来,并且吼着:“你厉害,你出息,你给我站起来,你给我站起来!”但我只是跪在那里,闭着眼睛。母亲大概被这个情景下到了,赶紧冲上来挡在我和父亲之间,叫着:“你干嘛,你干嘛,孩子还小啊!你真要打死她啊!”父亲一下子停了手,我只感觉到沉默,随后是重重地脚步声,一直延伸到里屋。母亲转过身要拉我起来,我却根本站不起来了。是啊,以我的性子,我一定会站起来的,我才不要保持着那么屈辱的姿势,但我真的站不起来。后来我被送到医院,检查出来,是膝盖骨骨裂。父亲什么也没说,只是在有一天早晨,在我迷迷糊糊刷着牙的时候,很快地说了句:“疼的话你要说……”我知道,这是父亲的道歉。我们都是倔强的人,因此我们了解这样的方式。在那天以后,我不再那么突兀地顶撞父亲,我明白我的错误,因此我甘心领受惩罚。父亲也不再那么激烈地打我,他采取了更温和或者说更文明的方式来让我了解自己的错误。
  我知道父亲在变,我亦在变。我们曾经都是有很多刺的人,但时间流过,让我们的刺一点点儿地变圆。就像父亲逐渐消失棱角的脸,就像我终于变得柔软的发丝。而那些恨,也随风飘散了。我们都知道,激动时说出的话语都不能当真。
  作母亲的是个有着傲气的人。
  从很小的时候,我就有些惧怕母亲,我是个不会和母亲撒娇的的女孩儿。因为母亲的眼神总让我觉得有着太尖锐的锋芒,而母亲的一言一行总有着高高在上的凌厉,这让我常常不敢跟母亲靠得太近。甚至,上幼儿园的时候我悄悄地跟父亲说:“我想换个妈妈可以吗?”母亲知道了这事儿,狠狠地骂了我,我第一次看见了母亲的眼泪。我知道,我伤害了母亲。这让我至今仍怀着某种内疚的心情。
  其实母亲是个温柔的女人,只是其中融杂了太多太多的干练。母亲走路的姿态总有着一种端庄的气质,白领的冷漠表情常常挂在母亲的脸上。
  母亲常常训斥我,觉得我总是太懒散了,没有女孩子的细腻。小时候做事情总是毛手毛脚,考试的时候也常常会漏掉一大道题没有做,不是不会,而是我真的没有发现那道题的存在。而我的思想总是游离得厉害,在母亲训斥我的时候我总会不知道想到什么地方去了,她的训斥恐怕连耳旁风的效用都没有,风尚且让我感到寒冷,而母亲的训斥却常让我想不起那是否真实地发生过。母亲说,她真怀疑我是不是她生的,怎么一点儿都不像她。我总是嬉皮笑脸地回答她:“从遗传学上讲,这叫作基因突变,嘿嘿。”然后她会用那双我一直很羡慕的大眼睛蹬我一眼,然后,我们一起笑起来,笑得极其夸张地倒在沙发上。我常常很纳闷,为什么母亲的眼睛是越瞪越大,而我却是越瞪越小,最后眯成一条缝,成了笑的姿势。但结论总是那句:“这是基因遗传不到位。”
  常常觉得父亲和我的变化很多时候是因为母亲。曾经疑惑,都说两个性情急噪的人是没办法和睦相处的,我家里这两位却在一起快二十年,争执在所难免,但很快便会消停。现在也甚有了些老夫老妻的默契。后来在一次与父亲的交谈中,无意中提到了这一点。父亲说:“一个男人,理应有包容的胸怀。以前年轻,什么事都喜欢固执己见,但那时偏偏就有了你,呵呵,一个男人不管多年轻,一旦做了父亲就会一下成熟起来,知道,现在自己的责任已经不仅仅在妻子身上,更是在孩子身上了。更何况,妻子可能会成为别人的,但孩子永远都是自己的嘛!那时候,你妈倔起来常常让我很想打她,但想到一旦打了,以后便会一发不可收拾,有第一次就会有第二次,那么下来,就无法给你一个好的家庭环境了。所以,我忍着,渐渐忍习惯了,便学会了沉默。你妈也并不是不通情理的人,所以只要她气发完了,有时还会跟我道歉呢,呵呵。”
  我们总是戏称母亲做领导。母亲也确实有领导风范,在工作中,她也确实是个不小的领导。所以母亲挣的钱总比父亲多。家里的事儿也常常是母亲做主的。一直以来都没有感觉到父亲所谓家庭顶梁柱的作用。父亲常说:“我们家是大事儿我做主,小事你妈做主。只是目前还没发生过大事罢了。”我常常一副很不屑的姿态说:“老爸,这种论调几百年前就过时了。”父亲也并不说什么。但母亲这时总会说我:“小孩子,怎么跟你爸说话呢!没大没小的!”这时的母亲让我常常觉得像个恋爱中的小姑娘,想为自己心仪的男子维护什么却又羞于做得太明白。突然想到一个词——女生外向。母亲再怎么一副女强人的模样也最终逃不出是个女人的事实,在感情上,母亲平凡得让我常常想要偷笑。常常看到母亲撒娇似地对父亲提出一些任性的要求,父亲也只是很憨厚地笑着为她去办这办那。那一年的情人节,父亲心血来潮买了一束玫瑰送给母亲,母亲为此高兴了很久。那一晚做了很多好菜,我就借光享了口福。于是从那以后,我便常常撺掇父亲偶尔整点儿小浪漫让母亲开心,而父亲会做出一副不高兴的样子说:“小孩子,懂什么,尽整没用的!”这就是母亲和父亲的爱情。淡淡地却很温馨。
  发现自己在提到母亲的时候总是要免不了地提到父亲。这才明了,其实父亲真的是家里的顶梁柱。而母亲就算表面再强大,最后也需要倚赖父亲宽厚的肩膀。母亲毕竟只是一个女人,而父亲是她乐意托付的男子。嘿嘿,写下这些的时候不小心被母亲看到。母亲敲着我的脑袋说:“现在的小孩子,脑子里尽想什么呢!”
  作女儿的,也就是我,是个可以做儿子使唤的家伙。
  我的声音像母亲,甚至比母亲更显得低沉还有些沙哑。妈妈说我很小的时候哭起来声音也很细很嫩,但有一次不知什么原因,我哭了一天,直到把嗓子哭哑了还在扯着嗓子哭——我真是怀疑我那时候是不是在学狼嚎——总之,后来就再也没有恢复。
我没有母亲那种女生本该与生俱来的爱美性情。对我而言,一切打扮都必须以不麻烦为基本前提。但显然的,只要打扮,总是很麻烦的事情。所以从小,我就留很短的头发,曾经被母亲说服留过一年的长头发,结果实在太麻烦,于是就剪短了。所以,小学时,不止一次被当作男生,情人节跟朋友出去玩,甚至有卖花的小姑娘对我说:“大哥哥,你看你旁边的姐姐多漂亮,买多花送她吧!”我朋友笑得叉了一天的气,我也只能无语。
  我觉得人活着,最起码也得对得起自己的嘴。所以,我很不客气地吃喜欢的食物,比如牛肉丸子。这样的直接后果是我长得越来越像偶吃的食物,比如牛肉丸子。因此,我不是个漂亮的女孩子。
  我父母都是各自家里的老大,所以,我也自然成为了老大。从小被放到爷爷家养,爷爷就把我当他的大孙子看待。力气活也绝不忌讳让我干。干得好时,还会附加一句:“我这大孙子,是越来越能干了!”我父母都是正统大学本科生,父亲是恢复高考的那一年参加的高考,考的是昆明理工大学,母亲比父亲晚两年。在他们那个时代,实在是很值得骄傲的事情。因此,在家里人看来,作为这两个优秀的人的孩子,我理所应当地将成为优秀的小孩。我想,我自认为没有辜负他们的希冀。从小学到高中,我一直沿着那条出生前就被设计好的路不偏不移地走着。贵族小学,重点初中,重点高中……因此我自然而然成为懂得解压的人,什么都看得很开。毕竟,那环境中不断出现的对手,不对增加的压力都使我没有太多的精力和时间去考虑太多的伤心事,最后,我几乎记不得自己是否有过伤心事了。这让我的理智不断地得到巩固,习惯了用理论去定义所有,甚至感情。
  母亲曾说,我有着比她和父亲都好的性格。我总是开朗着轻松着,并且很多时候,我有着让人无法理解的温和,对于那些戏谑的玩笑,对于那些沉闷的空气。朋友说,出去玩儿的时候没有我会觉得没意思,因为我是和稀泥的高手,可以调和一切的矛盾,甚至在必要的时候,我不见意被当作开玩笑的对象,我是个不会记仇的人。朋友说,我的文字和我本人相差太远。但他们相信,我是可以信任的人,他们可以理解我的表里不一。因为,我们都是偶着太多相似之处的人。因此,从小学到高中,我不知道当过多少次的聆听者,我不知道借出过多少次肩膀,我不知道我的空气里多少时候充满了泪水咸湿的味道。我擅长安慰人,因为我有很多很多的理论可以说,我摆出的姿势让他们觉得这里可以被当作一个伤心时停泊的港湾。朋友说:“如果你是个男孩儿,我真愿意嫁给你。”朋友说:“有时真觉得你就是个男孩儿。”但我想,我是让他们失望了,我偏偏就真的是个女孩儿。
  这也不知道可不可以算作我的一种悲哀。
  这就是我的家庭,那个简单却真实得不可救药的家庭。要说得还有太多太多,17年的记忆,不可能尽现在这区区4千字的字里行间。但,还是在此结束了,因为太多的内容,我需要用一辈子去清晰。而那些清晰,却无法化作文字。
  我能做的,到这里,已经结束了。
                                                                 2005.5.28

TOP

[原创]关于ME的调查报告

写的真的好好,文学区,黑海的一大特色!

TOP

[原创]关于ME的调查报告

[ADMINOPE=starlight|昼若|威望由 1 增加至 2|威望+2|1117714074][这个贴子最后由昼若在 2005/06/01 06:39pm 第 1 次编辑]

想了想,还是把这个帖子再帖出来.关于你的,关于我的,关于我们的.
        天空中的那一抹阳光  ————写给箐然 
   箐然,一直以来你似乎总是在躲在某个角落里为我撑起一片天空,在那离我不远不近的距离中. 那是一种不知不觉的渗透.
  灵曾说:“你是一个会在平淡的生活中把自己的思想融入别人体内的人,只要你愿意,你就会让对方上瘾.”
  只是我想,不管你愿意与否,你都能让对方上瘾.吸食鸦片般地上瘾,想走进你的生活,走进你的世界.
  你是一个把哀伤留给自己的人,不轻易流露.你微笑时的眉宇之间有一种让人感觉氤氲的东西,那或许是你的微笑无法掩饰的.
  曾经,我认为我们是如此相象的两个人.我们是两个受伤的小野兽跑进了一个洞穴里疗伤,并且互相安慰.只是我是一个不太会掩饰哀伤的孩子,而你总是小心翼翼把自己藏得太好,好得让他人无法寻匿你的伤悲.
  当我看到你的哀伤的时候,你的微笑只是成为一种纯粹的掩饰,看着你微笑时那浅浅的酒窝,我好想去捧住你的脸,然后把你的哀伤一点一点的挖出来,然后深深地埋起来.
  灵曾经让我这个作为姐姐的好好照顾你,你是一个脆弱的孩子.我们都是脆弱的孩子.
  可是,你却反过来照顾我,你用一点一滴的言行去影响着我,甚至在去年那个最艰难的时期,是你让寂来到我的身边帮助那个因为心中的累赘所束缚的我,然后看着我一点一点的好起来.
  我说,谢谢.
  而你说,我只是想让你快乐.
  其实,我也想让你快乐,可是却发现似乎在你的生活中我毫无是处地处于一种被动的地位,等着自己受伤,等着你用那最激烈最理性的话语扇我几个巴掌,让我从困顿中醒来.
  我在乎你,并且你有我所没有的东西,而我从你身上所得到的一点点的感悟都会筑垒起一个坚实的阶梯。
  我站得高,望得远。
  而你,是一个太过于优秀的女子.虽然,你并不是一个太漂亮的女子,你的举手投足之间彰显着你的沉稳,突兀着你那淡淡书香气所诠释出来的气质.你让我看到了一朵马蹄莲,一朵插在透明玻璃瓶中的一朵美丽的马蹄莲.
  在我心中,你很美丽.
  你从不会把自己放在一个被动的地位,你总是很宽容地去接纳着生活中的一切,快乐亦或是苦恼.并且你似乎总能有一种乐观的态度把事情处理得很好.而我总是在事情已经开始恶化的时候才会手忙脚乱地去找生命中的支点,我的生活永远都是紊乱的.
  自从爬上了高中,从你的文字中似乎再也找不到那时和我一起去找寻忧郁的孩子了.我知道,你在慢慢长大,这或许是你生活的环境以及你自身所有需要的东西.而我,在你的影响下似乎也丢弃了一些颓废,只是我永远都无法做到你所达到的境界.我是一个放不下的人.始终还怀抱着我那一点点的颓废坐在马路中间让你去抱我起来,带我走一段路程.
  你身上有我缺少的东西,却也是生活必须的.
  我曾说过,我是一株槲寄生,你是我的寄主,我在你身上吸食着养料去滋润着我的生活.
  我喜欢你的微笑,虽然有些疲倦,却也是温暖.在我心中那是一种纯粹.
  我喜欢你的文字,有着太温暖的流质,理性的文字.
  我喜欢你的味道,永远都是一抹淡淡的阳光所给人温暖的感觉.
  我喜欢你的声音,有着磨砂般质感的真实,也有着沁入人心的清新.
  ……
  很想轻声对你说声“谢谢”.
  谢谢你一直陪在我的身边.
  我说过,你是一个让我欢喜的女子.

TOP

返回列表 回复 发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