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因爱成灾的公主

同昌公主  
     唐朝的皇帝,疼爱孩子的并不少,比如前面的代宗李豫。但是爱到懿宗李凗那个份上的,还真是独一份。他那超乎寻常的爱法,使得最受他疼惜的女儿同昌公主,成了世间的灾难。  
      李凗虽然是宣宗李忱的长子,但是李忱也是终身没有正式立后的皇帝,而且,他对这个长子没有多大的好感.因此,李凗在做皇子的时候,一直都是战战兢兢的.  
      郓王李凗困在自己的王府里,只有沉泯在美人怀里,他才觉得可以暂时忘却这令他恐慌、却也充满希望的前途。  
      在所有的姬妾里,最能体谅、抚慰他的,是一位美丽温柔的郭姬。郭姬深爱李凗,甚至愿意代他品尝可疑的食物。李凗对郭姬的感情因此与日俱增,直至情深意长.  
      同昌公主就是郭姬的女儿。  
      她和母亲一样,生得修眉秀目、温柔恬静、多才多艺,而更让李凗念念不忘的是,她会说的第一句话,居然就是安慰父亲的话。  
      据说,同昌公主长到三、四岁都不曾开口说一个字。有一天,她忽然叹息着向父亲说出了她人生的  
      父母被女儿这句话弄得糊里糊涂。  
      正在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迎接李凗即位为帝的仪仗就到了郓王府门前。  
      这个故事到底是不是真的,我们不加考证,总之,大喜过望的李凗从此把女儿看成是自己的福星,当作心头肉一样,爱得不可开交。  
        
      说起来,同昌公主也确实值得父母的疼爱。她不但貌美如花,而且心灵手巧。除了琴棋书画,她还擅于裁剪刺绣。据记载,她能在一张普通大小的锦被上,绣出三千彩色鸳鸯来。这种世间罕有的巧手功夫,不但需要出色的审美与技巧,更需要沉静柔顺的性格。而这种性格,在中国的公主群里,更是寥寥可数,属于珍稀的特质。  
      如此出色的女儿,怎么不让父母宝贝万分呢?  
        
      时间渐渐过去,同昌公主长大了,李凗和郭淑妃千挑万选,终于选中了新科进士韦保衡,做同昌公主的驸马。  
      这位韦驸马不但英俊非凡、风度翻翻,而且才华出众,因此,同昌公主应该是满怀期待地登上宝辇,做一个新娘的。当然,在她活着的时候,她永远也不会知道,藏在那美好外表下的究竟是些什么。  
      跟着这位新娘前往公主府的,是长得看不到头的送陪嫁宫使队伍。  
      李凗为了同昌公主出嫁,几乎把大唐王朝的国库翻了个遍,把所有他能看得上眼的东西都送进了同昌公主的新府里。  
      《太平广记》记录下了这些稀世珍宝中的一小部分。  
      纹布巾:洁白柔软的手巾,无论怎样用,用多少年,你在它上面都看不到一点脏腻的痕迹。  
      连珠帐:完全是用滚圆光亮的珍珠串起的帐子。  
      澄水帛:长约一丈,薄如蝉翼,但是假如将它淋上水再挂起,所有在场的人都会感觉到凉爽舒适,即使三伏夏日、拥挤不堪的场所,人们都能身轻无汗。  
      瑟瑟幕:轻薄柔软,透明得象空气一样,透过阳光,可以看见它上面有青绿色的纹路。但是即便天下大雨,它也不会湿一点,,更不可能渗过幕帘,幕中人可以放心安坐。  
      火蚕棉:用它絮棉衣,一件衣服用一两棉就足够了,如果用多了,穿衣服的人就好象被火蒸烤一样,即使数九寒冬,也热得无法忍受,  
      蠲忿犀:佩带它,能令人烦恼忿怒尽消。  
      如意玉:小如桃核,但是其上有七孔,光线同时往复折射,璀灿无穷。  
      香烛:据说是由一种奇异的蛤蜊油所制,虽然长仅尺余,却能点很长时间。而且点的时候异香百步,烛烟缓缓上升,形成亭台楼阁的形状。  
      除此之外,还有金麦银米数斛、辟寒香、辟邪香、瑞麟香、金凤香、龙脑香、辟尘犀等等等等。  
        
      而李凗为同昌公主营造的公主府,更是旷古未有的奢华,就连打扫用的簸箕,都是用金丝编织的。这个恐怕连安乐、太平公主都难以望其项背。  
      几乎送光了国库中的珍宝之后,李凗还怕女儿的现钱不够花,又另送了五百万贯给她。  
      在女儿出嫁以后,李凗心疼女儿不能保持从前做闺女时的享受,因此还不停地往公主府里给女儿送珍奇的食物。比如其中有一道灵消炙,一头羊里只有四两肉符合它的用料标准,而且做成以后,能够长期存放,经历一个酷暑都没有问题。还有一种肉干红虬脯,蓬松盘绕,高达一尺,如果用匙筷一压,能把它压得很低,但是一松手,它又能恢复原来的高度。此外有一种逍遥炙,做法与原料不知是什么,但是装它的居然是九龙食具,想来滋味一定很好。  
      别说是给同昌公主吃的珍肴,就是为公主送食物的宫使,他们所吃的酒羹,都令人羡慕。  
      有一次,一群权贵子弟在广化里饮酒,忽然闻到了一股异香,一开始以为是龙脑的香气,后来发现香气浓郁,世间少有,于是循香追寻,找到一家酒铺,才知道是为同昌公主送赐物的宫使刚刚经过,并在酒店里设过酒宴。  
      这群平常以骄奢闻名的纨裤子弟为食物的香气吸引,居然争先恐后地抢食宫使吃剩的残羹,并且赞叹不己。想象同昌公主所享用的美食,更是无比欣慕。  
        
      然而处身其中的同昌公主,却对所有的这一切都厌烦得很,找不出什么特别吸引她的地方。  
      但是虽然娇贵无比,同昌公主的为人还是很贤让和婉的。  
      她经常宴请韦氏族人和韦保衡的朋友,并让他们共同分享自己的珍宝。  
      有一次,韦家人想要连夜看戏,同昌公主就让侍丛捧出红色的琉璃盘,在盘中放上夜明珠,照得整个厅堂如同白昼,使得韦氏一族都能尽兴寻乐。  
    然而,这些过于奢华的享受,不是任何人能够坦然承受得了的。同昌公主也不能例外。  
      新婚的第二年,同昌公主在午睡的时候,做了一个梦,梦见有人来对她说:“南齐潘淑妃要来取她的九鸾钗了。”九鸾钗是同昌公主经常佩带的饰物,这枚玉钗上雕着九只鸾凤,每凤一色,各不相同,钗边还刻着“玉儿”两个字。堪称世间奇珍。  
      同昌公主对这个梦感到十分奇怪,就告诉了自己的侍女。  
        
      做梦不久,同昌公主忽然生病了。  
      懿宗广召名医巫祝,为同昌公主治病。  
      然而同昌公主的病情却一天天地加重。慌了手脚的李凗与郭淑妃,将太医院的御医集中起来,二十多人一起派赴同昌公主府,为公主诊治。  
      然而,就连太医们都弄不清,同昌公主得的是什么怪病。他们知道公主已是病至不治的地步了,惊慌之下,商量了一个主意,举出了一个满是奇珍异品的药方,送到皇帝那里,希望凑不齐药材,自己到时可以因此逃过难关。  
      药方里有红蜂蜜、白猿膏、千年灵芝、人形参等等等。  
      然而,太医们低估了皇帝爱女的决心。  
      李凗居然很快就派人拿来了所有的药材。(我怀疑,那些去拿药的人是不是也和太医们一样,惧怕皇帝的怒气,整了点假药来糊弄他的?)  
      太医们无计可施,只好将错就错,将这些药灌进了同昌公主口里。  
      灌不灌,结局都是一样的,只苦了同昌公主死前还受如此一番折磨。  
        
      十七八岁的同昌公主,在公元870年的中秋之夜,离开了人世。  
        
      驸马韦保衡眼看着公主死在眼前,不禁大惊失色。  
      作为丈夫,他非常清楚同昌公主在皇帝心目中的地位。为了不让皇帝迁怒于自己,他开始了疯狂的诬陷与报复。  
      首先,他控诉说,御医没有好生为公主诊疗,用药不当,以致延误病情,害了公主的性命。  
      正在呼天抢地的李凗一听爱婿的话,立即红了眼睛,立刻把为同昌公主治病的二十多名御医都砍了头。还把他们的家族三百多人投入大牢治罪.  
      这样昏愦的行为,朝臣自然是要劝谏的。  
      韦保衡趁机鼓动皇帝,将三十多个与自己素来不和的大小官员或贬谪或处死。硬说是他们妒嫉同昌公主与韦家的受宠,而与御医勾通,用药害死同昌公主。  
      被这飞来横祸打中的,甚至还包括了宰相和兵部侍郎。其中还包括同昌公主的姑父于琮,与韦保衡同为驸马的他不仅辈份比韦保衡高,而且人品才学也远远超出其上,无论是朝廷还是宫廷,或是堂堂的史书,人们对他的评价,远比贪财好权的轻浮少年韦保衡高明得多。因此也一向是心胸狭隘的韦保衡嫉恨的对象。  
      现在,韦保衡借着同昌公主之死,将于琮一家亲友都远远地发配到了荒凉的南疆。磨剑山庄论坛中国大陆第一家南侠展昭专门站
  
      于琮的妻子广德公主是一位贤妻,她知道韦保衡仍旧不甘心就此放过于琮,当她明白自己无力挽留丈夫的时候,便向哥哥请求,让自己随丈夫一起去韶州,以便照顾他——公主妻子紧随身边,韦保衡果然无法再向于琮暗算下手。于琮总算保住了性命。
  
      李凗随之又将眼光转向了同昌公主的侍丛,他认为陪着同昌公主嫁入韦家的宫婢保姆没有尽到保护之责,又逼着他们也自杀。并让同昌公主的奶妈陪葬。——奇怪的是,他为什么不追究身为丈夫的韦保衡照顾不力呢?  
      在韦保衡的操纵导演下,一通血腥的屠杀放逐之后,认为总算为女儿报了仇的李凗将同昌公主追谥为文懿,并开始策划一场浩大的葬礼。  
      公元871年元宵节的前一天,丧礼如期举行。  
      李凗亲自为女儿写了挽歌,并勒令群臣都要作诗词吊唁。  
      自宰相始,文武百官都带着金银器物和各自的吊辞,来参加葬礼了。  
      所有将要与公主同葬的宝物以及仪仗,排着三十几里的长队,浩浩荡荡地往长安东郊而去。  
      同昌公主的棺椁,也是超出礼制的。到底有多大多重,史书没有记载,但是仅仅沿路赏赐给抬棺人的饮食,就多达三十驼糕点、一百斛酒。由此可见棺椁之大、抬棺人之多。  
        
      李凗对同昌公主不绝的思念,使他即使在女儿死后,都对与她相关的人大加青目。  
      乐师李可及因谱写哀挽同昌公主的《叹百年曲》有功,一直封至大将军爵,儿子娶媳忆时,李凗送他两壶酒,壶内居然全是珍珠宝石。  
      至于同昌公主的丈夫韦保衡,更是飞黄腾达,加官晋爵。等到两年后的夏天,李凗终于一命归西,临终时,居然发下遗旨,让韦保衡代十二岁的儿子李俨摄政,全权处理军国大事。  
      但是,作恶多端、品行低劣的韦保衡只会卖弄小聪明嫁祸于人,根本没有指挥若定、执掌权力的本领。
  
      仅仅三个月后,韦保衡就被贬为崖州澄迈县令(海南省海口市郊西老),比起当年被他贬到广东的朝臣来,更是被赶得远之又远。  
      痛恨韦保衡的大臣及皇族当然不会就此放过他。在流放的路上,又一道旨令追来,将他杀死在半道  
        
      虽然引发了如此天怒人怨的事件,但是无论正史野史,在提到同昌公主的时候,对她的品行为人,都仍旧没有一丝半点的贬低之辞。因此她无疑应该是一个出色的好女子。  
      然而,她却嫁了一个阴谋家,还有一个昏头昏脑的父亲。因此而掀起的大波巨变,使这个可怜的少女,即使身在黄泉,也不得安宁。

4ded54ff0104hokn.jpg (46.53 KB)

4ded54ff0104hokn.jpg

一个很有个性的人一个可以信赖的人一个能够作朋友的人 

TOP

北宋早夭的福庆公主(母亲的救星)

福庆公主  
    宋哲宗赵煦是一个好色的君王。  
      1092年,赵煦十七岁,太皇太后高氏为他挑选了祖籍四川乐山的孟氏做皇后。  
      孟氏这年十六岁,温柔贤让,足以胜任皇后的职责。然而她的姿色并非美艳绝伦——或者说,不符合赵煦的标准,因此,赵煦很快就把她撇到一边了。  
      年轻的孟氏无奈,只得静静地守着空房。幸好在和赵煦那短暂的夫妻关系里,她有了一个女儿,总算在寂寞的岁月里,有一丝慰藉。  
      这个女儿被封为福庆公主。  
      福庆公主是孟氏生活的全部希望,曾有道士说过,这个女儿是她命里的救星,她牢牢地记着这句话,在女儿身上倾注着她全部的爱。  
        
      然而,老天似乎在跟这句预言唱对台戏,1096年九月,不到三岁的福庆公主生病了,而且多方医治,都没有好转的迹象。  
      眼看着药石无灵,孟皇后的姐姐着了急,将道士用的符水带进了皇宫,要孟皇后给福庆公主喝下去。  
      由于不得宠,孟皇后一向小心谨慎,这时看到姐姐居然将触犯宫规的符咒带入皇宫,吓得脸色都变了,连忙将符咒藏起来。  
      过了几天,赵煦闻讯来看望女儿,孟氏害怕符咒的事情走漏,于是自己将这件事情向丈夫详细说明了一番,并要当着赵煦的面将符咒烧掉扔弃。赵煦对妻子的行为表示赞赏,但也觉得不妨一试,扔弃也没有必要,说:“此乃人之常情,又何必大惊小怪呢?”  
      但是孟氏仍旧坚持将符咒烧弃了。  
        
      后宫有一位刘婕妤,美貌绝伦,但是心地恶毒,她一心想爬到皇后的位置上去。然而赵煦虽然不喜欢孟皇后,却对女儿福庆爱怜有加,看在女儿的面子上,一向也不与孟氏为难。刘氏因此早将福庆公主看成是眼中钉。  
      现在刘氏听说孟氏烧弃福庆公主护身符的事情,她不禁暗笑,随即派人对福庆公主使邪术,在她的小床边偷偷洒上纸钱,诅咒她快死。  
       
      不知是不是烧符与下咒的关系,还是巧合,福庆公主两天后就夭折了。  
        
      刚刚会绕着小舌喊娘的女儿居然就这样死了,孟氏痛不欲生,她懊悔自己过于小心,早知女儿病至不治,当初为什么不试一试巫祝呢?  
      为了求得安慰,孟氏一反常态,让道家佛门一齐做法事佛会,为女儿往生祈福。  
      
  
      这个正中刘婕妤的下怀,她向赵煦诬告孟皇后,说孟皇后所做的法事佛会,都是在诅咒赵煦,要将孟氏身上不吉利的运气转到赵煦身上去.  
      赵煦勃然大怒,下令调查。  
      刘氏的亲信逐将孟皇后的侍丛宦官及婢女抓起来严刑拷打。孟氏的侍从们不愿诬陷主人,被打得遍体鳞伤,甚至割舌断肢。  
      刘氏又让人向负责调查的御史董敦逸施加压力,董敦逸害怕自己死于非命,只得将这些人主笔的“调查报告”呈交给皇帝。  
      当时的宰相章淳一向痛恨高太皇太后,高氏故去后,他迁怒于高氏挑选的孟皇后,听说此事后,一力鼓动赵煦废后。  
      赵煦被宠妃幸臣一吹风,立即下旨,贬孟皇后为华阳教主,玉清妙静仙师,法名冲真,出居瑶华宫。  
      可怜的孟氏,刚刚失去了心爱的女儿,就被暗箭击中了。  
        
      朝臣对孟氏的遭遇深表同情,不满章淳与刘氏陷害孟后,一齐上书劝谏,董敦逸也追悔自己畏缩的行为,上书自责,请求重审。赵煦怒火中烧,要处分董敦逸,经另一位宰相曾布劝说,方才作罢。  
      但是,赵煦想到死去的女儿福庆公主,对孟氏被贬也深感不安,因此心有悔意,一直也不肯立刘氏为后。  
      直到三年后,刘氏生下了哲宗唯一的儿子,这才被册为皇后。  
      奸诈投机的刘氏并没有好结果:她的皇后才当了一个月,独生子就夭折了。赵煦悲痛不已,认为自己没有善待孟氏和福庆公主以至遭此报应,也随之病倒,三个月后就死了。  
        
      皇弟徽宗继位,皇太后向氏将孟氏接回皇宫,复立为哲宗皇后,地位高于刘氏。  
      然而不久,向太后就逝世了。刘氏再次兴风作浪,勾结蔡京,于1102年再次将孟氏赶出皇宫,贬居宫外的瑶华宫作女道士。  
        
      孟氏从此居住在汴京城的小巷弄里,苦苦地度过了二十五个春秋。她唯一的寄托,就是不停地为女儿福庆诵念经卷,希望她能够转世为人,一生圆满。  
      有时,孟氏也会回想那个道士说过的话:女儿早就死去了,她怎么会是自己的救星呢?  
        
      时间流逝,转眼到了靖康二年(1127),金兵攻陷汴京(开封),自徽、钦二帝始,三千多后妃、皇子、公主,以及宗室近戚,都被金兵俘往北国。  
      由于被贬居宫外,孟氏在这场浩劫里,奇迹般地得以保全,幸免于难。  
        
      由于她特殊的身份,这年四月,她被宋臣尊为元佑皇后,垂帘听政。  
      孟氏听政之后,立即派人去迎接因出使而同样逃过一劫的徽宗子康王赵构,请他即皇帝之位。  
      赵构对伯母的眷顾之情感激涕零,尊孟氏为隆佑太后,礼之如母。  
      后来赵构在绍兴立朝,是为南宋。  
      赵构虽然是个不折不扣的昏君,但是颇重亲情,孟氏晚年患病,赵构经常几日几夜衣不解带,在她的床边侍疾。  
      孟氏终年五十四岁,谥昭慈圣献。  
        
      孟氏晚年,经常回想起与自己仅有两年母女缘份的福庆公主,由衷叹息:“我一生因祸得福,她确是我的救星啊!”

4ded54ff0104hokv.jpg (41.23 KB)

4ded54ff0104hokv.jpg

一个很有个性的人一个可以信赖的人一个能够作朋友的人 

TOP

明朝 朱元璋的幼女宝庆公主。(保住母亲性命)

幼年宝庆   
明太祖朱元璋这个家伙,是中国历史上最残暴的帝王之一。他明明是个穷光蛋兼小和尚出身,登基做了皇帝以后,也居然敢自称是“上古颛顼帝之后”。    
      关于朱元璋的凶暴狠毒,从他诛杀功臣,滥用“族诛”的酷刑就可以看得出来。更好的证明是他的儿子成祖朱棣,以及他亲自抚育,“恩逾己出”的侄儿朱文正、侄孙朱守谦。这三个人,长大后的性格都是如出一辙的凶悍好杀、狠毒奸狡。——这个不知道是不是遗传基因的问题?或者,他们从小在朱元璋身边耳濡目染,形成根深蒂固的习性了。纵观整个明前期的历史,我们不得不将这个列为可能性之一。   
         
      朱元璋到了晚年,性格变本加厉的怪戾嗜血,他身边的文臣武将是真正的“伴君如伴虎”,动不动就被他送上断头台。   
      当唯一他能听得进几句话的原配妻子马皇后,在五十多岁的时候去世以后(马皇后之死,其实还要归罪于朱元璋,他下令,御医治不好皇后就统统杀头抄家,马皇后为了不连累别人,遂拒绝服药,以至不治),更是连后宫都笼罩在了他制造的血腥气息中。   
      有一种记载说,其实朱棣并非马皇后亲生,而是他很小的时候,出身高丽国的母亲贡妃就被朱元璋赐死了,朱棣便归养嫡母。    
      这样看来,后宫的女人们,在老皇帝生前,就没有过什么好日子。但是到朱元璋弥留人世的时候,她们更没有想到,这个老头,却给她们安排了更悲惨的下场。   
      公元1398年,七十一岁的朱元璋终于病倒了。   
      在他的病榻前忙碌的,除了太医侍丛,还有他晚年经常召幸的张美人。   
      张美人为朱元璋生了一个女儿。这个小女孩这时不过四、五岁的年纪,仅比父亲的曾孙大一点点。   
      作为后宫妃嫔,当初怀孕的时候,张美人非常期望自己能生下一个男孩,日后封为亲王,自己得享尊荣。但是没想到天不遂她愿,呱呱堕地的是一个女孩儿。   
      做为朱元璋十六位公主中最小的一位,这个孩子被封为宝庆公主。张美人虽然对孩子的性别感到失望,但是毕竟是自己的孩子,而且想想总比无儿无女的姐妹们要好些,因此她还是将女儿抚养在自己身边,相依相伴,百般宠爱。   
      现在老皇帝病了,张美人自然免不了天天到他的寝宫里问安侍疾   
      从小就没有离开过母亲的小宝庆公主,看见宫里忽然多了这么多人,而每个人的神色都那么紧张,忍不住害怕起来。于是,她每天都紧紧地跟在张美人的身后,只有看到母亲,她小小的心里才不会对这些陌生人感到害怕。   
      自知大限将至的朱元璋躺在他的龙床上,浑浊的眼睛死死地盯着面前来往的人群。   
      他对这些板着脸小心翼翼的家伙感到厌烦透了,恨不得一刀一个把他们全部砍杀干净。    
      忽然,他在人群里,发现了小小的宝庆公主。   
      小女孩也发现父皇的眼睛投向自己。她走到了父亲的床前,向父亲行了一个礼。站起身来,她好奇地问道:“父皇,你怎么了?”   
      朱元璋却没有生气,回答说:“孩子,父皇病了,你看父皇会好吗?” 这个问题把一旁的张美人吓得手足无措。   
      小女孩却天真地笑了起来:“ 我生病的时候,睡一觉就好了,父皇好好休息,就会好的。”朱元璋看了一眼脸色发白的张美人,继续问宝庆公主:“如果父皇的病再也不会好了呢?”    
      宝庆公主急了,不管不顾地叫了起来:“父皇一定会好的!父皇一定会好的!”   
      朱元璋看着宝庆公主涨得通红的小脸,忽然发现,这个自己一向很少注意的女儿,是那么可爱。握住女儿热乎乎的小手,他觉得,这个小小孩子对自己的关心,远远超过所有在自己病床前出现的那些人的总和。    
      喝过药,老皇帝累了,他松开宝庆公主的小手,沉沉睡去。   
      朦胧中,他看见小公主紧紧地拉着张美人的裙裾,一步一回头地离开了。朱元璋那早已硬如铁石的心,忽然难得地动了一下。   
         
      老皇帝的大限终于到了。洪武三十一年(公元1398年)的闰五月乙酉日,他终于心有不甘地咽下了最后一口气。   
      内侍向跪了一地,嘤嘤抽泣的后宫妃嫔们宣读皇帝留给她们的遗诏:内宫中所有嫔妃,以及曾经侍寝的宫女,一律赐死殉葬。宝庆公主年幼,因此,特留其母张美人,将之妥为养育。   
      这个冷酷无情、又无法推翻的决定,令女人们方才多少有些应付场面的抽泣声一下子变成了嚎啕痛哭,有几个妃嫔甚至连哭都没有哭出一声,刚听完宣诏就晕了过去。   
          
      看着眼前的场面,仿佛从一场恶梦中醒来的张美人紧紧地抱住女儿,似乎这样就能止住浑身的颤抖。   
      小小的宝庆公主不懂发生了什么事,茫然地看着母亲。   
         
      三天哭临之后的深夜,南京城的大明后宫,随着一声声绝望的痛哭,朱元璋所有的妃嫔,除张美人之外,共38人被迫自尽殉葬。此外,还有曾经侍寝而未获封号的宫女十多人。   
         
      当初曾经因为生下女儿而懊恼的张美人,却因为这个女儿,而成了朱元璋的女人中,唯一幸存于世得以善终的一个。

[ 本帖最后由 随 于 2007-11-16 06:01 编辑 ]

4ded54ff0104hol7.jpg (34.89 KB)

4ded54ff0104hol7.jpg

4ded54ff0104holc.jpg (36.84 KB)

4ded54ff0104holc.jpg

一个很有个性的人一个可以信赖的人一个能够作朋友的人 

TOP

最後的汉家公主

长平与周世显   
    最後一代汉家的公主,因其特殊的身世,凄婉的故事,历来留给後人无尽的感慨与惆怅……   
    其实,长平公主一事,原就疑窦甚多,诸种正史野史颇有出入。因资料不全和笔者水平所限,本文仅择笔者所认同的史料,对其馀史料不加勘校,编作一家之言。   
    《明史》中并未记载长平公主的名字,古代由於男尊女卑,史书中一般只有公主的封号,但在《春明梦余录》中却清楚的记载了公主的名字,可能也是因为她特殊的悲惨身世。   
    长平公主本名朱徽娖(音「绰」,意为谨慎),生於明崇祯元年(1628年),生母王选侍原是周皇后的侍女,生下公主後因产後血崩而亡,临死前封为「顺妃」,年仅18岁。公主出生後便被送入坤宁宫,由周皇后抚养,所以许多史书中均误载公主为周皇后所生,其实,若从时间来看,长平出生的时候,周皇后正怀著身孕,并於不久後生下了皇长子慈烺,所以她不可能是长平的生母。在皇长子周岁之日,崇祯册封他为皇太子,同日封其姊徽娖为长平公主。   
    崇祯共有六女,坤仪公主、长平公主、昭仁公主,和其馀三个早夭无考的女儿。周皇后只生过一个女儿,那是在崇祯为信王时,早夭,崇祯即位後追諡坤仪公主。昭仁公主,长平之妹,被难时尚是十岁幼女,因殒於昭仁殿,後人以其居所为名,称之为昭仁公主。崇祯六女中四女早逝,长平公主是崇祯皇帝的第二个女儿,也是六位公主中唯一长大成人的一个,历来为崇祯所疼爱,人称长公主。   
    崇祯即位时,还不到二十岁,满怀壮志豪情,认为自己能够挽回大明王朝的颓势,成为一代中兴之主。作为中兴新举措之一,他下旨裁减了许多不必要的冗员。就在小公主降生的时候,陕西米脂县银川驿,有一位名叫李自成的驿卒,随著崇祯皇帝裁减令的下达,黯然离开了驿站,投向了茫茫天地间。远在禁紫城里,正依偎在奶妈怀中熟睡的小公主不会知道,这个千里外的小卒,将会在某一天,彻底更改她的命运轨迹。   
    也许是因为母亲不幸的经历,崇祯的嫔妃很少,而且很重视家庭,与子女妻妾的关系也很好。然而正如史书上所说,他虽非亡国之君,却面临亡国之运,自己又缺乏力挽狂澜的能力和个性,更何况明朝廷已如将倾大厦,积习深重难返,已无法再扶立起来。他倾尽全部力量,也只能让大明朝多喘几口气罢了。在内外交困、殚精竭虑中,时间很快就推进到了崇祯十六年。   
    这年,公主已经十六岁了,崇祯对女儿很疼爱,虽然国事繁重,日以继夜,还是在这一年为她挑选了驸马:周显。周显,亦称周世显,其父亲周国辅官居太仆,祖上数代都是京中官员,其本人时为都尉,人才出众,各方面都是上上之选。   
    然而,大明王朝已经走到了末路。在这一年,李自成和张献忠两路义军,分头进逼,一座座城池,一片片土地,都被起义军占领。整个紫禁城连同它里面的人,都在风雨飘摇中颤抖。长平公主与周显的婚期一拖再拖,始终没能举行婚礼。   
    崇祯十七年正月初四,已是心力交瘁的崇祯帝朱由检向天问卜,却得到了这样一句卦辞:「星走月中,国破君亡。」果然,他很快就得到李自成自称大顺皇帝的消息,同时,也听说远在南京的太祖朱元璋孝陵发生的不祥之兆:深夜时分,总有凄厉的哭声从孝陵深处传出,守陵军士吓得逃之夭夭。   
    正月,凤阳地震;同月,南京地震;北京则出现了「星入月」的天象。   
    三月甲辰(十六)日,李自成的军队攻陷北京城的最後一道天然屏障:昌平。   
    仅仅过了两天,丙午(三月十八)日,北京城破。   
    崇祯和周皇后勉强支撑著,将三个儿子叫到面前,为他们换上粗布旧衣,让太监将他们送出皇宫逃生。弟弟们能够逃出皇宫,长平公主弱质小足的女子,却无法逃出。送走了三个弟弟,她知道自己的结局将会是什麼。   
    崇祯向后妃传下了他最後一道旨意,让她们全数自裁。周皇后自尽,袁贵妃自缢绳断,崇祯皇帝焦躁,连刺三剑,又砍死其他几名妃子,茫茫然地在乱成一团的紫禁城里游走,来到了女儿长平公主居住的寿宁宫。长平公主不幸生在了末代帝王之家,这就注定了她的悲剧命运。为了保全亡国之君的最後一点尊严,为了不让自己的女儿受辱,崇祯在决意自缢之前,对自己的两个女儿狠下杀手。   
    长平公主只有十六岁,还在期待能与未婚夫周显相会、像弟弟们那样逃出皇宫的可能,她不愿就这样死去,见崇祯进来,上前拉住父亲的衣袖哭泣,不胜悲恸。   
    崇祯摇摇头,哭道:「孩子,你为什麼要生在我家?」话音刚落,他的剑就向毫无准备的长平公主劈面挥去。   
    长平公主下意识地一避,本能地挥出柔弱的左臂去挡格,利剑落下,顿时血流如注,公主当场晕绝地上。失魂落魄的崇祯认为女儿已经死了,掩面而出。   
    他转身又来到了三女儿居住的昭仁殿,一剑结束了女儿十岁的生命。   
    第二天,崇祯皇帝朱由检蓬头赤足,自尽於寿皇宫外煤山的一棵树上。太监王承恩从死殉主。   
    紫禁城里乱成一团,谁也没有顾得上去看看长平公主的「屍体」,她就那麼躺在冰冷的青砖地上。   
    尚衣监何新入宫,见长平公主断臂仆地,还有气息,恐其为贼所辱,负之而出,送入周皇后的父亲周奎府中,五天後公主才得苏醒,听说父亲已经上吊而死,李自成已经入主北京,大明变成了大顺,不禁悲痛欲绝。   
    长平公主身体尚未恢复,仍然挣扎在生死边缘,一片混乱中,她只能躺在病榻上,国破家亡,更与弟弟们从此生死两茫茫。   
    然而风云变化莫测,四十天後,大顺又变成了大清。   
    为了笼络人心,鞑酋多尔衮下令,五月初六至初八,为崇祯帝哭灵三日,上谥号怀宗端皇帝,後来又改称庄烈愍皇帝。   
    崇祯十七年(1644)十一月的北京城,已经牢固地掌握在清朝的手中。然而,一个貌似太子的男子在一位太监的陪同下出现在嘉定侯周奎府中,自称皇太子。当时在周奎府中的长平公主见後,两人抱头痛哭。单看这一节,想来太子应该是真的,否则以长平公主之心如死灰,何以会与一个陌生男子抱头痛哭?而且,长平公主与太子都是周皇后所抚,自小到大相处的姐弟,怎麼可能认错呢?周奎举家向太子行君臣之礼,并问太子:「你一直藏在哪里?」太子回答说:「城陷之日,我单独藏匿在东厂门外。一日夜出,潜至东华门,投身於一个豆腐店里。店小二心知我是避难的人,给我穿上旧衣服,让我在灶前烧火,又害怕我暴露,五天之後将我送到崇文门外的尼姑庵中,在那里假装贫困无依的孤儿住了半个月。常侍(太监)来尼姑庵,发现了我,又把我带回家,藏在密室里。听说公主还在,所以就来相见了。」说完,与公主哭别而去。几天之後,太子又来了,公主告诫他说:「慎毋再至矣。」也许公主明白,三月份周奎既然能把皇三子定王和皇四子永王交给李自成,这次也许会再出卖太子给清朝。果然,十一月十九日太子再来,周奎留宿太子。二十二日,他要求太子自称姓刘,是一个假太子。太子说:「悔不从公主之言,今已晚矣。」当晚,周奎令家人将太子逐出门外。太子出门後,被巡逻的清兵以「犯夜」罪逮捕,交给刑部审理,断为假冒太子。主审的刑部主事钱凤览找来原司礼监太监王德化、原锦衣卫10名侍卫太子的锦衣卫来辨认,都说是真太子。侍卫们还下跪说:「此真太子,愿毋伤。」於是钱凤览上书朝廷,指责某些明朝的官员以真太子为假太子。但鞑酋多尔衮为斩草除根,太子朱慈烺被害。   
    长平公主伤心绝望中,向清廷上书,说「九死臣妾,跼蹐高天,愿髡缁空王,稍申罔极。」她希望自己能够出家为尼,断绝这尘世间的哀伤悲痛。   
    翻译过来是:「臣妾我死里逃生,崇高恩泽下仍感恐惧,愿意削去头发披上修行的缁衣皈依佛门,以稍微表达彰显父母的恩惠。」「跼蹐」两个字,来自陆机的《变亡论》「屏气跼蹐」。变亡论也是亡国之音,是陆机在吴亡後要叙述其父祖陆逊与陆抗的事迹而写,那麼「高天」必是崇祯帝,那个断她手臂的君父呀!「罔极」两个字,来自《诗经》「昊天罔极」,是指父母的恩惠比天还高,公主在上书的文字里面,使用这两个字,是指父母之恩。末尾把孝道端出来,算是绝招,要知道中国自有佛教传入,出家和尽孝都是牴触的,她那段文字把此二者串在一起是一绝,一个新的朝代是要使人以出家尽孝,那这是什麼时代?她虽然起首姿态低,到这里算是不卑不亢,把她作为亡国公主生死存亡的难题,丢给清廷,看看自己下一步能怎麼走。   
    长平公主应该是个天资聪颖而且饱览群书的公主,才写的出这种文字,毕竟在那种情形下,是找不到人替她代笔了。   
    然而,她是先朝长公主,为了让汉人归心,这个愿望,清廷是不会答应她的。因公主非男儿身,不会有人拥立她为帝,造成对清廷的威胁,所以对她赏赐有加。   
    为了反衬弘光帝虐待崇祯子嗣的恶行(南太子案),在长平公主上书不久,顺治帝的诏命就跟著下达了——不许公主出家,而是为之「诏求原配」,让她与崇祯为她选定的驸马周显完婚(其时周世显已降清),并且同时赐予府邸(故武清侯之第)、金银、车马、田地若干顷。   
    长平公主接到这道诏命,自觉身不由己,痛哭流涕。   
    顺治二年(1645年)六月上旬,赐婚如期举行,婚礼隆重浩大。   
    长平公主与周世显夫妻恩爱,相敬如宾,但长平公主经历家破国亡之痛,身心都受到极大创伤,「公主喜诗文,善针饪,视都尉君加礼。御臧获,阳笑语,隐处则饮泣,呼皇父皇母。泣尽继以血,是以坐羸疾,怀娠五月,於丙辰八月十八日薨。」   
    婚後仅一年多,长平公主便在哀怨中病逝,时为顺治三年(1646年)八月十八日,长平公主十八岁。   
    公主其时尚有五个月的身孕,葬广宁门(亦称彰义门)外周氏宅旁。   
    长平公主短暂的人生就到此为止,她一生没有踏出过北京城一步,而且缠了一双小脚,也就不可能修习高超武功。她的生命起伏太大,超出她能够承受的范围也太大。   
    公主一生没有做过什麼好事,但也没干过什麼坏事。如果是在太平盛世,她也许会像明朝绝大多数公主一样,在富足与尊荣中安然度过一生。然而时运不济「生於末世运偏消」,明朝二百多年来列代帝王造的罪孽全部压在了这最後一代帝王之家的头上,除了认命,还能如何?   
    松江张宸为之诔,太仓吴伟业有诗挽之。
  

[ 本帖最后由 随 于 2007-11-16 06:04 编辑 ]

4ded54ff0104holq.jpg (50.25 KB)

4ded54ff0104holq.jpg

4ded54ff0104hols.jpg (38.34 KB)

4ded54ff0104hols.jpg

一个很有个性的人一个可以信赖的人一个能够作朋友的人 

TOP

北京的公主坟---孔四贞

固伦公主孔四贞   
    大清王朝在建国初年,曾经分封了四位汉族亲王,其中一位封地广西,首府桂林的,称为定南王,名孔有德。    
      当然,作为汉人,孔有德投靠满清,是被汉家所不齿的。因此,他最后死在南明王朝的反攻之中。    
      但是,孔有德毕竟是一代悍将,他死得还是很有英雄气慨的。    
      "顺治九年六月二十九日,定南王亲率铁骑出兴安,次严关。酉时回省,下令紧闭城门,王邸四门亦闭。......王仰天叹息。初四午,武胜门破,王单骑入邸,自焚死......宝南擐甲胄,挟弓矢,身不离鞍,口不咽食,盖六昼夜。力竭扃邸,聚其宝玩,挈其图书,阖室自焚。与王妃白氏相对死。不忍贰乃心,不肯膏人刃,亦伟然烈丈夫哉!"    
      跳出民族的圈子,孔有德不愧是有胆气有担当的汉子,他的妻子也算得是忠贞的女人。    
      从定南王府里逃出来的,只有孔氏夫妇的女儿四贞而已。    
      孔有德夫妇的死,令孝庄皇太后深为感触,她收养了尚未成年的小四贞,并认为义女,封固伦公主。    
      孔四贞从此生活在紫禁城里。    
      长成后,她和从小青梅竹马的顺治皇帝产生了刻骨铭心的爱情。    
      然而,孔四贞出生不久,就已经订下了亲,未婚夫是孔有德手下将领的儿子孙延龄。    
      一个难题摆在了孝庄太后的面前。    
      孝庄太后很清楚孔四贞乃是有主的名花,也不愿她影响自己科尔沁王族女人在后宫的地位,夺自己侄女们的皇宠;更不愿因为儿子与她的情缘,得罪朝中的汉官汉将。    
      因此,为了分儿子的心,孝庄太后巧妙地将孔四贞和顺治帝分开了。    
      然而,孝庄太后做梦也没想到,看不到孔四贞的顺治帝,将一腔情意转而投向了弟弟博穆博果尔的福晋董鄂氏身上,惹出了更大的麻烦。    
      无计可施的孝庄太后于是想出了一个不是办法的办法,传旨礼部,商议孔四贞立妃的事宜。    
      但是这时已经迟了,顺治深陷与董鄂氏的情网而不能自拨,并且已经让董鄂氏怀上了自己的孩子。博穆博果尔狂怒之下,痛殴董鄂氏,造成了她流产。    
      顺治闻讯,将弟弟唤入宫中,几个耳光挥了过去。    
      博穆博果尔不堪羞辱,回府便自刎了。    
      董鄂氏入宫遂成定局。    
      但是这样一来,孔四贞封妃的事宜也就中途搁置了。    
      孝庄皇太后只得接受这个事实。    
      其实,孔四贞是非常反感自己那个从小订亲的丈夫孙延龄的。    
      清史稿是这样描述他的:"骄纵不臣......纵兵殃民"。而且他野心极大,之所以再三重提自己与孔四贞的婚约,原因只是想将孔家的旧部全数收归自己管辖,扩充势力而已。他对自己呆在北京城无所事事的处境十分不满,到处惹是生非,犯下了不少罪。    
      顺治虽然沉湎于与董鄂氏的恋情中,但还没有忘记孔四贞。听说她的未婚夫将被治罪,顺治法外开恩,赦免了孙延龄,并让他提前返回广西任将军之职。    
      没有了孙延龄的干扰,孔四贞和顺治之间,自然就发生了一些超乎兄妹的关系。    
      孙延龄自然也很明白未婚妻与皇帝之间的明来暗往。在前往广西的路上,他沿途散播孔四贞被皇帝强占的流言,以泄心头之气。    
      一面赶路,一面散布流言的孙延龄来到广西之后,看到了定南王府中的孔氏旧部兵将,更是产生了一个狂妄的念头。    
      他居然宣称顺治帝污辱了孔四贞,使得孔四贞屡寻自尽。以此向孔氏旧部招揽,想要拥兵自重,自封王爵,继承"老丈人"的权势地位。    
      这个消息很快就传到了北京城中孔四贞的耳里。为了制止事态进一步恶化,更不愿忠于孔家的兵将掉入孙延龄的陷阱,孔四贞决定,赶到桂林,消弭越传越离谱的谣言。    
      孝庄太后与顺治帝不得已,同意了孔四贞的计划。    
      但是,当孔四贞赶到桂林以后,她发现孙延龄不仅仅是因为妒忌而胡闹那么简单,他正在与吴三桂、耿精忠、尚可喜等三王筹划自立为王、造反叛乱。    
      孔四贞原本想设局杀掉这个猖狂自大的孙延龄,但是孙延龄此时有老奸巨滑的三藩王指点,居然从孔四贞设的局中脱了身。    
    在这种情形之下,孔四贞只剩了最后一个办法,也是她最不情愿用的办法——她匆匆决定下嫁孙延龄,以婚姻的形式控制他。    
      远在北京城的孝庄太后及顺治帝得知这个消息,惊得目瞪口呆。太后等不回自己的养女,顺治帝从此失去了自己的红颜知己,孔四贞更从此深陷虎穴。这若大的代价,只是为应对"三藩之乱"争取回了一段宝贵的时间。    
      孝庄太后只得假戏真做,封孔四贞为和硕公主,品位相当于郡王,并派专人前往桂林,为和硕公主孔四贞主持了婚礼。    
      孔四贞恐怕是明清两朝公主中,唯一一个对公主驸马分居,驸马"非召不得入"的陋习额手称庆的一个了。她身边的宫女,利用这一宫规,理直气壮地将惹人讨厌的孙额驸拒之门外——孔四贞此时已相当于广西王,如果她愿意亲近自己的丈夫,恐怕一百个、一千个女官也不敢拦着。而女官们竟然敢将孙延龄赶出王府,唯一的理由就是此举出自公主的授意。    
      自以为从此可以掌控广西军政大权、财色兼收的孙延龄,万万没有想到,自己原来太小看这位外表温婉的小女子了。    
      婚礼举行之后,正式获得封号的孔四贞很快就顺理成章地重整了父亲的余部,并将军政大权全部牢牢地控制在了自己的手中。孙延龄不但连一点权力边儿都沾不着,甚至连孔四贞的头发丝儿也都沾不着,是真正的人财两空。成了一个空头驸马、光杆将军。    
      虽然掌控着军政大权,孔四贞呆在公主府里却是无比的愁闷困苦,她无时无刻不盼望自己能够早点脱离这苦海,回到自己钟情的爱新觉罗福临身边、回到宠爱自己的养母身边去。    
      但是孔四贞没有想到,正当自己情思郁郁的时候,北方却传来了顺治帝驾崩的消息。    
      这好比一个晴天霹雳。孔四贞大病了一场,从此断绝了男女情欲。    
      十二年后,1673年,康熙帝下令撤藩,吴三桂立即起兵造反。    
      康熙封孙延龄为抚蛮将军,要他首先就近剿吴。孙延龄却早蓄反志,将皇帝派来的册封官员杀掉,自封"安远王",要与吴三桂呼应。    
      但是,虽然经过了十二年的时间,无能的孙延龄也没能真正在广西树起自己的队伍和亲信来。他根本就无力调动广西的兵马,孔有德的旧部压根就没人听从他的指挥。跟着他胡闹的,仅仅是几千市井亡命之徒而已。    
      得知孙延龄的反谋,孔四贞立即派出兵马征讨,孙延龄无力与之对抗,只得投降。吴三桂对孙延龄的无能、孔四贞的强硬极其恼怒,掉头攻打广西的省城桂林。    
      孙延龄自视甚高,却是外强中干,根本没有他吹嘘的才略武功与胆量,更不能跟定南王孔有德相比。因此很快就被吴三桂的军队杀掉了。    
      而被孙延龄看成是"无知女流"的孔四贞,却成功地保住了桂林城,乱了吴三桂的后阵。    
      不久,孔四贞向京城上书请战。    
      得知养女的赫赫战功,孝庄太皇太后又惊又喜。为了养女的安全,她拒绝让孔四贞继续留在烽烟战场,特旨将她召回京师与自己作伴。    
      孝庄太皇太后和康熙帝为孔四贞修建了一座府邸。孔四贞脱下穿了十四年的戎装,又恢复了宫样梳妆。    
      她拒绝了孝庄太皇太后为她再觅佳婿的建议,终身没有嫁人。    
      和硕公主孔四贞死后,清廷为她举行了隆重的丧礼。    
      孔四贞下葬在北京城西南——即今公主坟。    
      言情小说家浮想联翩,将公主坟的故事嫁接到了乾隆帝身上,说那里葬的是乾隆流落民间的女儿。    
      其实,公主坟里长眠的这位公主,不是乾隆的私生女,而是乾隆的祖姑姑。

[ 本帖最后由 随 于 2007-11-16 06:05 编辑 ]

4ded54ff0104hom7.jpg (51.85 KB)

4ded54ff0104hom7.jpg

4ded54ff0104homa.jpg (38.38 KB)

4ded54ff0104homa.jpg

一个很有个性的人一个可以信赖的人一个能够作朋友的人 

TOP

乾隆的十公主固伦和孝

清中叶的乾隆年间,算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盛世之一。乾隆帝作为盛世的主人,当然享有无上的权威。  
      自然,乾隆极重视养生之道,希望能多享有这无上权威一些日子。  
      不过,做为皇帝,清心寡欲这最基本的养生之道,乾隆是办不到的。所谓“寡人有疾,寡人好货;寡人有疾,寡人好勇;寡人有疾,寡人好色。”——这三个毛病,乾隆一样不落,款款俱全,而且登峰造极。  
      从我们现在能找到的太医院札录来看,乾隆的养生之道,除了骑射习武的锻炼之外,就是食用药饵。他每天都要噙服少许上好野山参(——这跟他的祖父康熙不同,康熙对参类非但没有好感甚至深恶痛绝,因此,民间传说雍正在康熙常饮的参汤里下毒弑父,纯属胡言乱语。)乾隆还常饮药酒(这些酒的种类很多,其中有一种酒,制作过程中甚至还要埋在深山古松之下)。常服补品。在他常吃的小食中,很多食物的配方都是遵循养生的原则制作的,其中很多甚至是他亲自配伍的——例如一种八珍糕,其中的八种成份,都是味道又好又强身祛病的东西(莲子茯苓薏米之类)。  
        
      作为他养生健身大有成就的重要表现之一,就是在他六十五岁的时候,后宫的淳妃为他生下了一个女儿。  
      这就是乾隆的十女儿固伦和孝公主。按照清朝宫规,只有皇后的嫡出女儿,才能被封为固伦公主,享受的待遇相当于亲王,妃嫔的女儿只能受封和硕公主,待遇等于郡王。  
      而十公主居然能被破格封为固伦公主,可见乾隆对这个女儿的宠爱到了何等地步。  
        
    淳妃姓汪,十八岁入宫,封为“永常在”。在同时进宫的少女里,淳妃算是出色的一个,因此很快就得到了乾隆的临幸,封为“永贵人”,不久更得以晋封为淳嫔,正式成为皇帝的六宫粉黛之一。乾隆三十九年,并非宠妃的淳嫔居然怀孕了,这令六十多岁的老皇帝大喜过望——从乾隆三十一年小儿子永璘出生以来,八年里后宫就再没响起婴儿的啼声。因此他久没想到,自己和青壮年男子一样,仍然还有让女人孕育孩子的能力,那就是说,自己定能得享遐龄。  
      作为一个花甲老人,六十五岁的乾隆不可避免地已经开始畏惧死神的降临。因此,淳妃有孕的消息让乾隆所感到的欣喜,恐怕仅次于当初即位为帝。  
      十公主生在乾隆四十年的正月初三,正是宫内宫外都喜气洋洋地过新年的时候。  
      既有如前所述的原因,又选了这么大吉大利的日子降生,十公主的受宠,便有了充分的先天理由。  
      她刚刚降世,立下大功的淳嫔便被册封为妃。  
        
      乾隆一生,有十七个儿子,可惜,大多数都夭折了。元配皇后富察氏连生两个嫡子,都没有成年,庶长子永璜只活到二十三岁,皇三子永璋死时二十六岁。还有一位皇五子即五阿哥永琪(就是《还珠格格》里提到过的那个),是乾隆十七个儿子中最出色的,生母为愉贵妃,从小聪明稳重,文武双全,一表人材,是乾隆最赏识的,满心要传帝位于他,因此乾隆三十年时,就破格封他为和硕荣亲王,谁知封亲王的第二年永琪就病逝了,年仅二十六岁——说句题外话,这个荣亲王的封号不太对劲啊,顺治的皇四子即董鄂贵妃的儿子早夭,就是追封的荣亲王,现在永琪好端端地落了这么个封号在头上,真是想不夭也难哪。  
      到乾隆四十年的时候,乾隆的儿子只剩了七个,其中还有两个过继给了皇室宗亲。剩下的五个乾隆也并不是完全满意,正因如此,甚至曾经有人猜测过,他会不会把皇位直接传给已经成年的孙辈,比如庶长子永璜的儿子绵恩,他年纪比后来的嘉庆帝永琰还要大些,而且文才武略十分超众,称为第一勇士,十九岁就掌管了大清国的顶尖兵力:火器营及建锐营。  
      不难想象,假如淳妃此次生下的不是公主,而是皇子的话,不但她自己有成为贵妃、皇贵妃的机会,历史都是大有可能改写的。  
    即使如此,乾隆对这个盼望已久的女儿,给予的关爱也是超过所有其它子女的。经常有世间稀少的珍宝被送入淳妃宫中,赏赐给十公主以及她的母亲。  
      倚仗着女儿,淳妃渐渐地被宠坏了,不但不象刚入宫时那么谨慎小心,反而经常会为一点小事,就打骂宫女内侍解气。  
      乾隆四十三年的时候,淳妃一怒之下,居然把一名宫女活活打死了。  
      这可闯下了大祸。清宫的宫女制度与前朝不同,宫女都是在八旗自己的眷属里挑选出来的,在宫里如果得到皇帝宠幸,便能得到晋封,即使不能,到了一定年纪也还要送回家嫁人的。并不是就此卖给帝王家的。  
      通过正式选秀入宫的女子,一般出身较高,得幸后便能直接封贵人,如后来的慈禧太后,第一个封号就是兰贵人;而宫女出身受宠的才要从常在、答应起封。从淳妃自己曾为“常在”的经历来看,初入宫时,她也不过是宫女子而已。现在她飞上枝头,居然动手打死宫女,行为可谓恶劣之极。  
      乾隆得知这个消息,不由勃然大怒。照他的脾气,本来是要狠狠处置的,但是想到十公主的前途,他手下留情,只是将淳妃革去妃位,降为嫔级  
      淳妃既然带罪,自然没有抚养女儿的权力,十公主遂被送到其它的贵妃宫中。  
      但是不知世事的小女孩儿,离开了母亲,怎么会习惯呢,于是十公主不停地啼哭,日不能食,夜不能眠。乾隆看着女儿红红的小脸几天工夫就变得苍白起来,不禁心疼万分。只得又将十公主送回淳嫔宫里。  
      女儿既然回了淳嫔宫中,乾隆想念女儿时,便只能去那里看望。不可避免的,也要就跟淳嫔碰面了。  
      正所谓见面三分情,不多久,乾隆就看在女儿的份上,宽恕了淳嫔,将她恢复了妃位。  
      小小的女孩儿,挽救了母亲及整个汪氏家族的前途和颜面。  
        
    由于特别受宠,十公主从小就跟在父亲的身边,经常与大臣公卿见面,与亲哥哥及堂兄弟们混在一起,熟知政务。为了方便,她经常穿着男装,显得风姿不凡、爽朗开阔。  
      十公主尤其与她的姐姐们不同的是,在例行的上书房学习之外,她还沿袭了满蒙女子的特色,喜好骑射。在木兰秋狩的时候,每当她弯弓搭箭,总是能箭无虚发,比她的哥哥们要能干得多。因此,她甚至还得到过乾隆赏赐的黄马褂。  
      乾隆看着这个文武双全,酷似自己的女儿,总是不由自主地慨叹:“恨你不是男儿身啊。”  
        
      然而,十公主生来就是女儿身,她不可能继承父亲的皇位。深感遗憾的乾隆只能用其它的方法来表达自己的爱女之心。  
      十公主六岁的时候,乾隆就在满朝文武的子弟中,挑选了自己最信任的人、权臣和珅的独生子丰绅殷德为未婚夫。这其实是皇帝最大的失误,也是十公主一生悲剧的起点。  
      丰绅殷德本身没有什么大问题,问题出在他的父亲身上。但是乾隆并不知道。  
      十三岁的时候,乾隆开始为女儿筹备大婚的事宜。  
      首先,他破格晋封十公主为“固伦和孝公主”,享受皇后嫡出女儿的待遇,相当于亲王。而且,他还让十公主享有乘坐金顶轿的资格,那更是嫡出公主都不一定能得到的特殊待遇,超过了她所有的姐姐们。  
      就在这一年,乾隆晚年最宠爱的妃子之一,维吾尔族的容妃和卓氏因病去世了。容妃,即传说中的“香妃”。但是她的人生与民间传说大相径庭——她的家族和卓,被认为是先知穆罕默德的后人,在穆斯林中享有至高的威望,出于政治考虑,乾隆迎娶了和卓氏二十九代王的女儿买木礼艾则穆。和卓氏初入宫受封和贵人,后封容嫔、容妃。她的家族因为她而备受皇宠,哥哥与堂兄都被封为一等台吉(享有封地握有兵权的王爷)。  
      从宫廷画家留下的油画来看,和卓氏气质高贵,样貌秀丽,身材袅娜。由于娘家的雄厚背景,再加上自己出众的品貌,容妃在后宫备受皇宠。可惜,她一生都没有生育儿女。  
      没有亲生儿女的容妃,热爱草原,也热心皇家狩猎活动,常常追随在乾隆身边,一身戎装,在木兰围场上追逐奔跑的兽群。——因此,她十分喜爱与自己兴趣相投的十公主,将她作视作亲生女儿一般地疼爱。  
      容妃去世的时候,大约是五十多岁,临终时,她对自己不能亲眼看着十公主出嫁感到十分遗憾,她在留下的遗言里,将自己多年收藏的珍宝财物分送给家人以及后宫的姐妹。得到遗赠最多的,就是她念念不忘的十公主,遗赠的珍宝器物多达二百四十多样。  
        
      乾隆五十四年的十一月,十五岁的固伦和孝十公主出嫁了。乾隆送给女儿的陪嫁丰厚奢华,仅绫缎类的衣料就达到近两千匹,可以堆满一间仓库。  
      婚后,十公主与丰绅殷德琴瑟和谐,感情倒也融洽恩爱。  
      然而,她的“丈人”和珅却仗着自己成了皇帝的亲家,更加地为所欲为起来。  
      从小跟随在乾隆身边,深谙政事微妙的十公主意识到了平静中潜藏的危险,正在向自己靠近,但是她对这一切都无能为力,只能时时提醒规劝丈夫,尽量不要参与公爹的事务。  
    按照自己的承诺,乾隆在登基六十年的时候,将帝位传给了第十五子永琰,是为嘉庆帝。  
      嘉庆四年的正月初三,十公主刚满二十四岁的这一天,她的父亲、人生的保护伞乾隆皇帝去世了,享年八十八岁。  
      乾隆帝刚去世,嘉庆便向和家动手了。他当天便下旨,让和珅与死党福长安昼夜轮守梓宫殡殿。这等于变相地将和珅除去了军政大权,软禁起来了。  
      随后,嘉庆调兵遣将,立即起用自己的亲信和亲兄弟,接管了军机处及户部,并让兄弟们领着大内侍卫将乾隆的殡殿团团围住。  
      正月初十,和珅就在乾隆的棺木前束手就擒。  
        
      和珅一入天牢,立即引发了控诉他的高潮,各省督抚、各部公卿多年受他压制敲诈,这时纷纷上书,要求将他以大逆之罪凌迟处死。  
      在这种波澜之下,和府被抄,丰绅殷德也被抓起来审讯。十公主惊恐悲哀,没有想到这一天这么快就来到了。为了自己的丈夫和儿女,她只得忍着眼泪,赶进皇宫,跪着请求自己的哥哥,放公爹和丈夫一条生路。  
      嘉庆从小就特别疼爱这个小妹妹,但也从小就痛恨和珅。据说当年,他得知父亲将小妹许配和家时,曾愤恨得饮食不入。  
      现在,面对哭成泪人的妹妹,他思来想去,只得扶起她,答应饶恕额驸。但是和珅罪大恶极,至多只能保他一个全尸。  
      十公主只得打道回府。  
        
      仅仅又过了四天,嘉庆便在正月十五元宵佳节颁旨公布了和珅的二十条罪状。三天后的正月十八日,刚满五十岁的和珅便在狱中收到了一条御赐的白帛,悬梁自尽了。  
    总算兄妹情深,嘉庆信守了承诺,不但赦免了丰绅殷德,还让他仍旧享受伯爵的封号待遇。  
      对于和家那富丽堂皇的府邸,嘉庆将它一分为二,一半归还十公主及额驸,另一半赏给了同母的弟弟庆郡王永璘。  
      永璘是乾隆儿子中最没出息的一个,但是性格开朗,没有非分之想,早在乾隆年间,就曾经跟几位哥哥说:“使皇帝多如雨落,亦不能滴吾头顶上,惟求诸兄见怜,日后将和珅府邸赐居,则愿已足矣。”永琰记住了弟弟的这句玩笑,履行了诺言。  
      关于和家的产业,太长的单子我们也不用开列了,仅举一个小小的例子:和家收缴的上好人参太多,多得内务府贮参的地方都装不下了,不得不卖掉一部份——这一部份是多少呢?——几百斤。  
        
      和家颓态毕现,靠着十公主的身份,苦苦地支撑着。  
      不过丰绅殷德确是个人材,再加上他是十公主的丈夫,因此,三年后,嘉庆因破白莲教而大封群臣时,没有忘记他,将他晋升为公爵。  
      和府似乎又出现了生机。  
    然而,仅仅过了一年,公主府里的长史奎福(即管家,但是这位管家享受国家六品官的待遇)因为私怨,向嘉庆皇帝打小报告,说丰绅殷德有心造反,而且对公主不敬。  
      嘉庆大怒,下令调查。调查结果,丰绅殷德造反是纯属诬陷,但是对公主不忠却是事实——他曾在国丧与公主分房而居的期间,宠幸一个侍妾,还将她偷偷藏起来,生下了一个女儿。  
      嘉庆怒火中烧:自己看在妹妹的面子上才放过丰绅殷德,没想到这个家伙居然敢背着妹妹勾引别的女人,还冒天下之大不韪,在国丧守孝的时候生出了孩子!  
      嘉庆下旨,将丰绅殷德所有的官职都革掉,禁闭在家里不许出门。  
      丰绅殷德彻底没有了出头之日,病倒了。  
        
      自己全力维护的丈夫居然背着自己另有所爱,十公主遭到了莫大的打击。但是作为乾隆最宠爱的女儿,十公主有寻常女子没有的刚强和毅力。这一切,她都承受下来了,一如往常一样,主持着偌大的家,照顾着病魔缠身的丈夫。  
      嘉庆十五年,不到四十岁的丰绅殷德一命归西。35岁的十公主成了寡妇。  
        
      嘉庆帝对妹妹凄凉的处境无能为力,明清两朝的公主都是不能再嫁的。他只能经常给妹妹送来钱物,从经济上帮助她。  
        
      道光三年九月,十公主在冷清寂寞中去世了,享年58  
      道光帝对姑姑一生的遭遇备感哀伤,亲临她的墓前祭奠。  
      这份破格的优遇,应该算是十公主一生中最后一次盛大的场面了。

[ 本帖最后由 随 于 2007-11-16 06:06 编辑 ]

4ded54ff0104homm.jpg (36.83 KB)

4ded54ff0104homm.jpg

4ded54ff0104homo.jpg (37.5 KB)

4ded54ff0104homo.jpg

一个很有个性的人一个可以信赖的人一个能够作朋友的人 

TOP

太多不想看了
有个适合我的就可以了

TOP

同上..........
也不知道那个公主性格最好额........

寵辱不驚,看庭前花開花落.
去留無意,望天空雲卷雲舒.

TOP

很美……  可惜是画中人
勾勾の小指头﹎説好﹎永远Ъù分手メ_愛伱↘又怎能ヽoo轻易說ツ放棄. ↗單純﹎Dé`﹎開始.o
           勾勾の小指头﹎説好﹎永远Ъù分手メ_愛伱↘又怎能ヽoo轻易說ツ放棄. ↗單純﹎Dé`﹎開始.o     

TOP

朕怎么不知道哦?
借我三千虎骑,复我浩荡中华!饮马恒河畔,剑指天山西;碎叶城揽月,库叶岛赏雪;黑海之滨垂钓,贝加尔湖面张弓;中南半岛访古,东京废墟遥祭华夏列祖。汉旗指处­,望尘逃遁——敢犯中华天威者、虽远必诛

TOP

原帖由 fcts1230 于 16-11-2007 23:12 发表
朕怎么不知道哦?

你不知道的太多了额......

寵辱不驚,看庭前花開花落.
去留無意,望天空雲卷雲舒.

TOP

我感觉歼十有点向航天飞机
借我三千虎骑,复我浩荡中华!饮马恒河畔,剑指天山西;碎叶城揽月,库叶岛赏雪;黑海之滨垂钓,贝加尔湖面张弓;中南半岛访古,东京废墟遥祭华夏列祖。汉旗指处­,望尘逃遁——敢犯中华天威者、虽远必诛

TOP

累死我了```看了一晚上还没看完``

困的不行``明天接着看

TOP

不但要看美女,关健在于了解一些历史
一个很有个性的人一个可以信赖的人一个能够作朋友的人 

TOP

看了2天看完了```

  什么时候 时光倒转让我回去做个公主多好啊````

TOP

返回列表 回复 发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