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社石家庄8月13日电(记者王文化)“马本斋有超人的指挥才能,几乎每次战斗都亲自参战,而且是常胜将军。”86岁的杨培桐,抗战中曾担任回民支队司令员马本斋的警卫员,在马本斋身边的日子成了他至今难忘的记忆。
杨培桐瘦削的身体虽有些驼了但还显得硬朗。他1938年参加回民教导队(回民支队
前身),不久当了马本斋的警卫员。杨培桐说:"马本斋打仗时挺猛,对部下要求也严,但平时对部下说话很和气。生活上他从不讲究,和战士们一起吃大锅饭。有一次到献县48村,当地是泛洪区,群众生活困难,马本斋和大家吃麦苗拌麸子,还要给群众粮票。"
杨培桐回忆说,马本斋很爱学习,一停下来休息就抓紧时间看书、看文件。他还有记日记的习惯,就是白天行军百八十里,晚上到达目的地后,也要写完日记再休息。军情不急的行军途中,马本斋常和他们唠家常,有时还讲战斗故事给他们听。
究竟在马本斋身边打过多少次仗,杨培桐已记不清了。他说:"日 本人的武器好,咱只能打游击战,有时一天要打两次仗。1940年4、5月份,回民支队在深南(今深州市南部)得到情报,日军一个中队要经过衡水城西北的康庄。马本斋命令部队在康庄设伏,消灭了日军这个中队的大部分。还有一次得到情报,磨头据点20来个日 本兵每天下午经南花盆村南回据点,部队在南花盆设伏,日 本兵押民工到村西时,回民支队击毙日 本兵18名。
他记得一次回民支队在深县贡家台子被日军优势兵力包围,马本斋在村边一个打麦场设了临时指挥所。敌人炮火非常猛烈,坚持到快晌午的时候,敌人已步步逼近,马本斋命令部队从敌人薄弱地带突围。杨培桐急忙拽马本斋离开,才走出十几米,一发炮弹就落在马本斋身后,若是迟走几步就危险了。
1941年,杨培桐进入设在唐县的抗大二分校学习。日寇进行大"扫荡",学校化整为零。杨培桐带着5个学员、几支枪和其他武器,奉命坚持敌后工作,后又被敌人打散,他辗转回到家乡献县杨家洼村。
在村中务农的杨培桐,一直怀念在马本斋身边的日子,想念那些出生入死的老战友,这些年他终于与在北京等地的老战友取得联系,今年"五一",还到北京和老战友相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