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央视军事题材剧VS芙蓉姐姐

仅就标题而言,这的确是一篇作践的文章,各位央视的名编大导,假如你们有幸看到我这篇短文,不管你们高兴也罢,生气也好。如果要怨,你最好是埋怨你自己的作品留下了太多的硬伤。
  关于芙蓉姐姐,平面纸媒和网络已经讨论过不少,我在这里也不多说,就我的感觉,整个儿要么是犯神经、要么是被人当枪使做了炒作的对象。
  战争与爱情,是人类的两大永恒主题,影视作品表现的也是最多,国内如此,国外也是这样。更因为我们还提倡主旋律的东西呢。
  曾经,我们也拍摄出一些在当时可以算着是经典的电影,老的有《红日》、《南征北战》、《挺近中原》等,八十年代的《千里跃进大别山》、《血战台儿庄》也不错。
  这几年,中国的电影江河日下,好莱坞的二战经典片子给我们带来了不仅仅是视觉上的冲击。平心而论,的确拍摄得很好。可我们就有一批不服气的编剧、导演,个个都扬言要打败斯皮尔博格们,尤其是我们央视的大腕。只可惜,拍出来的号称是精品,但瑕疵太多。纵然有的也创下了收视率,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中国的电视观众本来就庞大,加上没有别的更多、更好的选择。
  央视的战争片,最大的问题,我认为还是导演的水平。里面有不少不尊重历史真相、有违军事常理的东西。每每在片头或者是片尾看见演职员里列有军事顾问,往往这些人还是军方大有来头的人物。我就犯起了迷糊——他们只是挂名吗?如果真的顾问过,不应该留下这么多的硬伤的啊!
  下面,我就列出一些本人的凡眼看到的自己认为算是荒谬的镜头和情节:

   一、中高级指挥员当突击队队长
   这已经成了近来不少电视剧的通病。先是有《激情燃烧的岁月里》的师长石光荣手持冲锋枪亲临第一线战斗;紧跟着又有孙红雷扮演的志愿军团长与敌人面对面对射并身受重伤险些丧命;然后又是《历史的天空》里团长当机枪手并牺牲;这两天八路军的陈锡联团长亲率一个营长和几十个战士杀敌炸飞机。更有甚者,一部很狂妄地宣称超过原著和苏联人自己拍摄的《这里的黎明静悄悄》里竟然也出现了近卫师师长端起波波莎冲锋枪冲锋的师长!怎么看也是漏洞百出!
   红军时期的确有过师长与敌人拼刺刀的,但那是很特殊的情况下。当时的红军,有的虽然号称是一个师或者一个团,其实没有多少人枪,甚至有过这样的情况:师长就是团长就是营长。我举个例子吧:长征途中,红军在扎西进行了缩编,当时中央红军是三万余人,缩编成两个军团和两个军,大概共16个师。简单的除法,抛去中央机关和直属部队,平均下来,每个师也就不到两千人。正常情况下,一个师应该是上万人,两千人也就是一个团的规模。这还是缩编以后的,兴许缩编前有的师就只有几百人,充其量就是一个营。
   抗战初期就不同了,三大主力红军受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每个师下辖约两万人,师辖三个旅,旅辖三个团,依此类推可以说是齐装满员。一些红军时期的军长、师长这时候甚至只能低配担任团长、营长。对于这些人民军队的财富、骨干,我虽然没有看到有当年中央的文件规定,但我可以想象到应该有要求不允许他们冲到一线战壕的。何况他们也知道打仗的时候,指挥员应该所处的位置在什么地方。除非是战至最后几个人了,通常连长也是不会出现在与敌人对射的战壕里的。
   所以说,那种团长打冲锋、师长打阻击的情景,最好还是别在八路军、志愿军以及后来的人民解放军里出现。出现了这样的镜头,除了虚假,就是让人感觉滑稽,不会有什么教育意义和感人的。仗如果打到这个份上,只能说明指挥员无能!

   二、道具太离谱
  曾经,我们见识过日军乘坐解放牌卡车扫荡抗日根据地,日本宪兵骑着长江750搜捕地下党游击队,开着解放军的五九式坦克进攻国民军,国军指挥官坐着北京212吉普进攻解放区。现在更热闹了——能看见解放军在79年的时候背着81式步枪、开着85式或者更新式的坦克去越南作战;解放战争时候国军端着MP5冲锋枪;八路军使用五六式半自动打鬼子;红军使用五六式冲锋枪痛打川军;也许有一天是不是要让八路军新四军武工队使用红箭73或者是红箭8去打日本鬼子的坦克?我还真的担心有朝一日会有这样的镜头出现呢。
  《这里的黎明静悄悄》里,德军身上别的毛病没有,可手上却莫名其妙的拿着美式冲锋枪,人手还一只精美的也不知道里面装着什么东西的密码箱(怎么看也象是空的)。稍微有点常识的就知道,行军的时候,第一是背、其次是扛,实在不行才会提。那一个排的女兵也很有意思:每人一枝五三式步枪。高炮部队能做到人手一枝吗?
  都知道日军装备的是三八大盖和歪把子机枪,二战时候,三八步枪可以算是比较另类的,口径小、外形特别(主要是刺刀),歪把子也是如此。可我们现在常常看见的是:日本兵手里端着中正式、汉阳造,架着捷克式机枪或者是加拿大式机枪。
  《抗日名将左权》里,八路军誓师大会一场戏,刚刚换上了新军装的官兵们,服装竟然很旧,颜色深浅不一,完全还是红军游击队的装束。一个字,假!夜袭阳明堡机场,日军的战斗机不伦不类,倒是很像那个时候的小型运输机。
  其实,中国如此之大,库房里保存的老式枪械不少,即使是要制作一些仿真老式枪械、服装等道具,花不了多少钱。不少的私人企业很擅长仿冒盗版的。很疑惑为什么不能在这方面稍微下点功夫,并且,这些还能重复使用。在这方面,好莱坞做得就比起我们好了很多。

  三、情节夸大虚假
   现在已经肯定了国~党军队正面战场抗日,蒋公介石和国~党对抗战的领导。那么,不应为了突出共~党极其军队的英勇抗日而丑化贬低另外一方。我很厌恶左权与陈庚、左权与彭德怀的一些关于蒋公介石和国军的对话。甚至我认为在刻画日军的时候,也不要把日军描写得除了残忍就一无是处。能战胜强大的对手的,才是更值得歌颂的。
  《抗日名将左权》里,彭德怀、左权在进行山城堡战役部署的会议上,台下坐着的至少也应该是团级以上的军官。可我看电视里都象是几十个新兵!部队集合时候的队形,除了是在操练刺杀、拳术,一般都是那种左右间隔10cm,前后距离80cm,可现在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但凡领导训话的时候,都是那种人与人相距两步的队列。多请一些群众演员就这样难?还张口就是大场面、大制作。作战的时候,战壕里人与人紧挨在一起,须知,通常单兵的间距一般为10m。导演也不怕敌人的一发炮弹杀伤我们几个战士?还好,当年我们的指挥员没这样愚蠢。
  要说到打枪就更有意思了——我还真的怀疑我们的导演看见过真正的射击场面没有。机枪、冲锋枪在连发射击的时候,通常的射速是每分钟600发,换句话说就是每秒钟10发子弹。捷克式轻机枪和歪把子每次容弹量是20发,连射就两秒钟;一般冲锋枪30发,就算是苏联的弹鼓供弹的波波莎和德军的P40冲锋枪可以一次装弹70余发,也是经不住打连发的。所以都以点射为主,除了重机枪连发扫射外。可电视里,给人们的感觉却是枪里有打不完的子弹,很少看见有换弹匣的镜头。
  《这里的黎明静悄悄》中,导演煞费苦心地编出了一幕37高炮打爆跳伞德国飞行员降落伞的情节。好玩!手榴弹的投掷距离一般30-40米,爆炸以后靠弹片杀伤人,不会有火光冲天浓烟滚滚。又不是打的燃烧弹、烟雾弹。人中弹了,倒下就完了,哪会还来上一些体操一样的高难度飞腾动作。比较一下前苏联和好莱坞电影展现的战争战斗场面,我只能说,我们拍摄的很幼稚、虚假。
  
  可以列举的还很多,不少网友把这些有明显硬伤的称为央视的烂片。说实话,这些片子总的来说还是不错的,还是很受观众欢迎的。只是希望我们的导演更加严谨一些,尽量避免犯下那些低级的、本来是很容易不犯的错误。严肃的题材,还是不要戏说的好。今后如果再拍摄军事题材的片子,最好是请一两位能真正可以顾问的专家。也别再夜郎自大,自我感觉良好,目中无人。
  我写此文,拉上芙蓉姐姐,一是为了吸引看这篇文章的人的眼球;二是感觉我们央视名导有时候还真的与芙蓉姐姐挺想象的。是不是美人和精品,不能是自己在那里吹捧,往往你自己把自己描述得很好、很美,别人和观众一看,哇!这就叫美人?!这就是宏篇巨作?!审美观是有一定的标准的。请不要糟蹋观众的鉴赏能力。
  衷心希望能有真正意义上的精品作品呈现给广大的电视观众!

返回列表 回复 发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