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启钤,(1871—1964年),字桂辛,号护公,贵州开阳人。1871年生于河南信阳,幼年丧父,寄居湖南长沙外祖父家。历经清至民国的动荡时代,民国初在北洋政府中当过五任交通总长,三任内务总长,一任代国务总理,开办中兴煤矿公司和中兴轮船公司。新中国成立后,是全国政协二、三届委员。朱启钤是开阳乃至贵州历史上最具强烈的爱国心和民族气节的杰出人物,亦是中国近代政治和经济发展史上的重要人物。
朱启钤在任内务总长期间,对北京城进行了最大规模的改造,为北京市政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1914年,朱启钤向大总统袁世凯提出《修改京师前三门城埂工程呈》,获得批准。
1915年6月16日,由朱启钤主持的正阳门改造工程冒雨正式开工,朱启钤手持大总统颁发的特制银镐刨下了第一块城砖。银镐重约30两,红木手柄上刻有“内务总长朱启钤奉大总统命令修改正阳门,受与1915年6月16日用此器拆去旧城第一砖,使交通永便。”此镐至今仍在朱家收藏。正阳门改造工程,打通了北京城的中西轴线,为今天北京城的现代化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此外,朱启钤还主持打通了府佑街、南长街与北长街、南池子与北池子,开通了京城南北方向的交通要道。
在开始改造正阳门的同时,亦开始修建中央公园(中山公园)。明初,永乐皇帝修建紫禁城时,仍然遵循“前朝后市,左祖右社”的规矩。祖为祭奉列祖列宗的太庙,社为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社稷坛。
1913年,隆裕皇太后去世,国民政府决定在太和殿公祭3天。时任交通总长的朱启钤,负责天安门内外照料指挥等事宜,当他又一次走进社稷坛时,发现这座园林完全荒废了,坛内草莽丛生,蛇鼠为患,便当即萌发了把这块“地望清华,景物巨丽”的宝地辟为北京第一座公园的想法。他把改建正阳门时拆除天安门对面千步廊的木料用于公园建设,并亲自规划指挥,不仅节约了开支,还使旧料得到充分利用。他对园中的千年古柏尤为爱护,逐一造册登记,并安排妥善管理,这些古柏至今仍郁郁葱葱,成为公园中著名景观。
在大规模改造北京城的同时,他还自筹经费,将周渔璜宅第改建为贵州会馆,使贵州人在北京有了议事和吃住的地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