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mil.eastday.com/eastday/mil/node62186/node62664/node62666/node87550/images/00432848.jpg
台军CM11勇虎主战坦克
台军近日接连发生数起重大意外,引起了外界关注。9月7日,台“陆军”某部在大肚山营区实施战车机动装载时,孙吉祥“上尉”被战车撞倒死亡。7日晚,“联勤马祖地区支援指挥部”弹药分库发生弹药爆炸,引发大火。9日早上,位于高雄县大树乡的“军备局”生产制造中心203厂药棉所发生爆炸,造成三人死亡。
虽然台湾“国防部”称这三起事件纯属意外,但事实上几起事件并非偶然,它暴露了台军在管理体制弊端和台军战略转型的意图。
台军“小兵”难当家
仔细分析这三项军事事故可以看出,殉职的与肇事的,不是经验不足的新兵,而是工作细致与经验老到的资深军士官。台军方若硬要从人为疏忽方面来找原因,恐怕很难获得认同。但反过来想,为什么这些一般性操作全都是老兵来完成呢?新兵在做什么?这涉及到台湾新兵管理上的一个问题。
台军方征兵过程中腐败现象严重,经常出现“后门兵”,班长说不得、管不得。新兵也没什么“追求”,目的只是为了完成规定的兵役任务,时间一到就拍屁股走人。台湾现行兵役制度规定士兵服役期为一年半,要教他们专业的业务,一方面新兵不学,另一方面计算时间成本还不如不教,这就导致各种事项都得由志愿役军官来做。所以,原本连连长亲自指挥也用不到的战车上平板车,就因为没有一位兵会处理,就得劳驾连长亲自出马。而高雄大树兵工厂的爆炸案,也是由三位志愿役军官负责解决仪器故障。
“六字真言”应对检查
这三起事故暴露出的另一个主要问题还在于台军装备的妥善率(装备的完好数与现有数的百分比)极差。早在2001年,美军到台湾评估陆军作战能力时就指出,台湾陆军作战车辆的妥善率约只有六至七成,后勤支援的妥善率更不到二成。然而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台军每年的总部高级装备检查报告都指出,一切装备符合规定。
台湾的装备检查制度倒是很正规的,从连队装检、营级、旅级、军团级到总部“高装检”,服役的部队几乎周周都有装检,但其检查效果却不敢让人恭维。台湾官兵早已经习惯了例行的装检,甚至总结出了“藏、丢、埋、借、买、偷”六字真言。每次检查,为使军用品与帐目相符合,对于多余装备的处理方式是“藏、丢、埋”,也就是营区旁边有山埋山、有湖丢湖,能藏的藏;如果装备短缺的话,就采用“借、买、偷”,先向别的部队借,借不到的自己买,实在不行就偷,反正就是要在受检当日看到装备就行。
事故暴露台军机械化意图
前两个原因都是台军体制的问题,如果再往深挖掘原因,恐怕就要涉及到台湾的军事战略了。
陈水扁上台后,对大陆一直坚持“有效吓阻、防卫固守”的指导原则。但他心里十分清楚,在登陆作战中如果大陆部队进行大规模空降,对台湾将是致命的打击。为此,他在巨额购买武器的同时,大力加强了快速反应部队建设,特别是大量组建新型机械化步兵旅,陈水扁认为,机械化步兵旅是反空降的专业户。
台军今年在屏东演习中,首次使用这种“重金打造”的新型机械化步兵旅,该旅每个营特遣队配备十四辆“CM12”主战坦克、“CM21”装甲战车、“V15OS”轮式装甲车,“CM22A1”型五寸自行迫击炮和二十六辆“悍马”车,可在两小时内赶到台湾岛内任何地区,打击空降及登陆部队。
为大量组建这种“价格不菲”的部队,陈水扁上台后不断裁减军队数量,从38万裁至今年的35万,至2012年目标是27万,减幅超过30%。而裁减的大部分兵力都是从事装备维修和后勤保障的,这些老兵退役后新兵难挑重担,再加上新型部队装备种类繁多,美式装备和自制装备混杂,后勤保障任务重,致使现有的后勤和装备保障部门难以满足作战部队的需要。由此也就不难想象为什么台湾军队总是事故频繁发生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