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交换式HUB
│ │ │ │
│ │ │ │
D A'; + A B C <-- -- -- A、B、C 处在同一逻辑子网内
│ │
│ │
A是网关 <------ ------> 我们在这里架设 sniffer,从这里同时对A、C进行ARP
欺骗。需要到达这种效果:
A: ipC <----> macB,于是A企图和C通信的时候,包将
发向B,这个很容易验证。
B: 负责链路层包转发,进行先修改MAC后转发的操作。
这里要求我们的sniffer介入到IP层。显然我们只处
理单播地址,而不用处理广播地址。
C: ipA <----> macB,于是C企图和A通信的时候,包将
发向B,这个很容易验证。
1. 单独起一个线程负责刷新,可以在配置文件中定制刷新间隔。应该和包分析线程
doAnalyseThread 一样,当抓包线程 doCaptureThread 被外来信号 SIGEND 暂停
时,欺骗刷新线程 doSpoofThread 被阻塞住,而不要无谓进行欺骗刷新。
ipA macA
------> 这是ipA的真实macA地址
│
│
│---------------│
AA-AA-AA-AA-AA-AA 00 00-00 00 00 00 08 06 00 01
08 00 06 04 00 02 BB-BB-BB-BB-BB-BB CC-CC-CC-CC
│---------------│ │---------│
│ │
│ │
│ ------> 这是ipC
│
------> 这是即将出现在 ipA 的 ARP CACHE 中
ipC 对应的 macB 地址
00 00 00 00 00 00 AA-AA-AA-AA
│---------│
│
│
------> 这是 ipA
这种报文导致 ipA 的 ARP CACHE 中 ipC 对应的是 macB
2. 需要取得目标MAC地址和目标IP地址,每次都根据这两个数据判断,是否需要进行
链路层的包转发。如果需要进行链路层包转发,必须同时修改源MAC地址和目标
MAC地址。
当出现 destMacB + destIpA + srcMacC + srcIpC 时,
修改成 destMacA + destIpA + srcMacB + srcIpC 。
当出现 destMacB + destIpC + srcMacA + srcIpA 时,
修改成 destMacC + destIpC + srcMacB + srcIpA 。
上面的讨论仅仅限于局域网内不涉及跨网关时的arp欺骗过程,下面我们来看看如
果涉及到网关会如何。假设主机A是网关,主机D位于网关外,主机C位于网关内,
且主机C的ARP CACHE中有 ipA----macB 对,主机A的ARP CACHE中有 ipC----macB
对。
当出现 destMacB + destIpD + srcMacC + srcIpC 时,
修改成 destMacA + destIpD + srcMacB + srcIpC 。
当出现 destMacB + destIpC + srcMacA + srcIpD 时,
修改成 destMacC + destIpC + srcMacB + srcIpD 。
综合比较一下四种情况,提取出共同点,destIp、srcIp始终保持原值。
当出现 destMacB + destIpX( X等于A或X在网关外 ) + srcMacY 时,
修改成 destMacA + destIpX + srcMacB 。
当出现 destMacB + destIpX( X在网关内且不等于B ) + srcMacA 时,
修改成 destMacX + destIpX + srcMacB 。
上面都是针对"正常"情况下可能出现的包而言,如果有人正在进行其他ARP扰乱过
程,情况会很复杂,这里不做讨论。一定要理解这里简化后的最终结论,否则编
程不好处理。
3. 应该在配置文件中设置是否进行针对交换式HUB的监听。如果不做这种监听,就不
必在初始化的时候启动欺骗刷新线程。同时也就不必在函数 doIp() 中做链路层
包转发。
4. 在函数 doIp() 中增加代码,做链路层包转发处理。因为进行完整的arp欺骗需要
介入到IP层,从条目2的讨论中可以理解这一点。
5. arp cache中出现一个MAC对应多个IP的情况,虽然不合情理,但是经过实践,没
有发现什么副作用。
6. 暂时不考虑同时针对主机C、C';、C"进行arp欺骗的情况,这个以后再增加处理过
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