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百年汉奸榜(我们遇到外敌时,他们选择了背叛)

[这个贴子最后由神农架在 2005/01/23 10:06am 第 1 次编辑]

百年汉奸榜(我们遇到外敌时,他们选择了背叛)

 耆英(1790—1858),满族,爱新觉罗氏,字介春,满洲正蓝旗人,以荫生授宗人府主事。1838年,他任盛京将军。1842年3月奕经在浙江战败,清政府命耆英署理杭州将军。4月,他被任命为钦差大臣,同伊里布一起赴浙江向英军求和。8月,英军闯入南京下关长江江面,耆英同伊里布赶奔南京,跟英国代表璞鼎查谈判,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的条约——中英《南京条约》。不久,耆英又在璞鼎查要挟下,诬陷在台湾抗英的台湾道姚莹、总兵达洪阿“冒功欺罔”,致使姚、达二人被革职逮问。1843年,耆英再任钦差大臣,与英国签订中英《五口通商章程》和《虎门条约》。1844年,他任两广总督兼办通商事务,与美国签订了《望厦条约》,与法国签订了《黄埔条约》。1858年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他被派赴天津与英法联军交涉,因擅自回京,咸丰帝令其自尽。
 



江朝宗(1861-1943年),行名世尧,原名雨丞,民国时改字澄,道号大中,斋名四勿轩。因排行第四,世称"四先生"。旌德江村人,寄居六安州麻埠镇(今属金寨县)是北洋军阀重要人物。
  江朝宗早年家贫弃学,入清末淮军将领刘铭传所设之麻埠继勋典铺习商。清光绪十年(1884年)赴台湾投刘(当时刘督办台湾军务)参与抗击法军。刘部克复基隆后,江被升任海军管带。次年,清政府与法国签订《中法新约》后,江返内地办理江南等地赈务。
  光绪二十年甲午战争时,随袁世凯出关,负责前敌饷械及侦探敌情。光绪二十六年,义和团运动兴起江负责处理直隶、山东沿海地区义和团和教民之间纠纷案件。光绪三十一年,江留办京畿冬防,协同守卫皇宫禁地,经直隶总督袁世凯保奏,以知府留于直隶委用。1915年12月,袁世凯宣布恢复帝制,成立"登极大典筹备处",江朝宗为该处成员之一。
  1917年,黎元洪总统府与段祺瑞国务院发生府院之争,黎召"辫帅"张勋入京调停。张率兵入京,逼黎以解散国会为调停条件。时伍廷芳为内阁总理。于是江朝宗于1917年6月12日当上国务总理,冒天下之大不韪,悍然命令解散国会。时避难上海的国会议员们,以江非阁员不能任代总理为由,联名通电反对。6月24日,江宣告卸任。后被段祺瑞作命为将军府"迪威"将军。1921年,江朝宗保荐许世英为安徽省省长,自己则以"太上省长"自居。此后,江虽失掌军政大权,却以前清遗老、民国伟人、社会名流自命。“七七”事变后,他投降日本侵略者当了汉奸。由于他是在日本投降前病死的,所以还举行了一个较为“体面”的葬礼。
 

 郑孝胥(1860~1938)近代诗人,书法家。字苏堪,一字太夷,号海藏。福建闽侯人。清光绪八年(1882)举人。由内阁中书改官同知。光绪十七年,东渡日本,任使馆秘书。次年,升日筑领事,调神户大阪总领事。二十年归国。历官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章京、京汉铁路南段总办、督办广西边务。宣统三年(1911),为湖南布政使。清亡后,以遗老自居,先有楼在上海,题海藏楼,寓居于此,常与遗老辈相唱和。最后叛国,追随日本侵略者,并任伪满洲国国务总理,旧时朋辈,如陈衍、昌广生等,都和他绝交。


齐燮元(1879年 一1946年),字抚万,直隶宁河县(今属天津市)人。光绪年间秀才,后考入保定陆军速成学堂。民国年间,所率部队屡战屡败,然而职务却由旅长累升为副司令。1937年投靠日本侵略者,1940年被南京汪伪政府任命为 华北绥靖军总司令。日本投降后,1946年被处决于南京雨花台。
 

曹汝霖 (1877—1966)上海人,字润田。早年留学日本。1911年春任清政府外务部副大臣。1913年8月任袁世凯政府外交次长。1915年和陆徵祥一起奉袁命同日本谈判,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二十一条”。1916年后任北洋军阀政府交通总长、财政总长。1919年五四运动中,北京学生一致要求惩办亲日派卖国贼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等三人。6月10日北京政府被迫下令将曹等三人免职。抗日战争时期,曾任伪华北临时政府最高顾问、华北政务委员会咨询委员。1949年逃往台湾,后至日本、美国。死于底特律。

章宗祥 (1879—1962)浙江吴兴人,字仲和。早年留学日本东京帝国大学,回国后在清政府民政部任职。1912年任袁世凯总统府秘书。1914年任司法总长。1916年任驻日公使,与当时的交通总长曹汝霖、前驻日公使陆宗舆勾结,在段祺瑞指使下,出卖国家主权,向日大量借款,激起全国人民愤怒。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在全国人民的强烈抗议下,北洋军阀政府被迫将曹、章、陆等免职。1920年任中日合办的中华汇业银行总经理。1925年任北京通商银行总经理。1928年后,寓居青岛。1942年任伪华北政务委员会谘询委员。抗日战争胜利后,迁居上海。


伪满洲治安部大臣于身澄不是皇军胜似皇军

丁默村 1939年9月5日,汪伪“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特务委员会”在上海成立。此前,汉奸丁默村、李士群即在 日本指使下建立了特工组织,机构设在上海大西路76号。后因此处活动不便,又由日本特务晴气庆胤亲自选定极司菲尔路7 6号作为特务活动场所。9月5日,在汪伪“国民党召开的六届一中全会”上,正式决定成立“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特 务委员会”,特务会下设“特总部”,以丁默村为主任,李士群、唐惠民为副主任。


 李士群 1943年9月11日,南京汪伪政府特工总部主任、警政部部长、江苏省主席李士群,被日本宪兵特高课毒死。李士群,1905年生,浙江遂昌人。早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由上海美术专科学校、上海大学毕业。大革命失败后,曾留学苏联,肄业于东方大学。1928年回国,以蜀闻通讯社记者身份,从事地下活动。1932年被国民党中统特务逮捕,自首叛变,被委为国民党中央组织部党务调查科上海工作区直属情报员。抗日战争爆发后,潜伏南京,1938年逃至香港,投靠日本人,后回上海为日本侵略者做情报特务工作。1939年任汪氏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特务委员会秘书长、特工总部副主任,残酷迫害抗日军民。


陆宗舆(1876—1941)字润生。浙江海宁人。1899年赴日本早稻田大学学习。1902年归国后,任进士馆及警官学堂教习、巡警部主事。1906年冬随载泽出国考察宪政。
1907年调任奉天洋务局总办兼管东三省盐务。次年升任候补四品京堂。1909年进京任宪政编查馆馆员。1910年10月,被选为资政院议员。次年秋任交通银行协理、印铸局局长。武昌起义后,任度支部右丞并代副大臣。后任袁世凯总统府财政顾问。1913年当选为参议院议员。同年12月被任为驻日公使。1915年初由袁世凯派遣,与陆徵祥、曹汝霖一起与日方谈判签订丧权辱国的“二十一条”。6月8日,由他在东京与日本换文批准该条约。1917年8月,任中日合办的中华汇业银行总理,多次经手向日本借款。1919年4月19日,任察哈尔龙阳铁矿(今属河北)公司督办。五四运动中,与曹汝霖、章宗祥同被群众斥为卖国贼。6月,被罢免。1925年后一度出任临时参政院参政。1940年,汪伪国民政府成立,被聘为行政院顾问。1941年6月1日病死于北平。
 

褚民谊(1884-1946)著名业余昆曲家、国民党元老、日伪汉奸。原名明遗,字重行,别署乐天居士。浙江吴兴县(今湖州市)南浔镇人。1903年东渡日本求学,1906年随同乡张静江赴法国,途径新加坡时参加同盟会,抵巴黎后,与吴稚晖、李石曾、蔡元培等创办中国印书局,发行《新世纪月刊》和《世界画报》等,宣传反满革命。1911年11月上海光复后返沪,与陈璧君母亲的养女陈舜贞结婚。1912年5月任同盟会本部驻沪机关部总务长。9月再度赴欧。1915年春回沪倒袁,9月三度赴欧。1920年与吴稚晖、李石曾在法国创办里昂中法大学,任副校长。1924年在法国斯特拉斯堡大学获得医学博士学位,年底回国从事教育工作,先后任广东大学教授、代理校长、兼任广东医学院院长。1926年1月在中国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选为中央候补执行委员,嗣后递升为执行委员,7月北伐时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后方军医处处长,留守广州。1928年任上海中法工业专门学校校长。1932年1月汪精卫任国民政府行政院院长,褚任院秘书长。1937年上海沦陷前,任职中法国立工学院院长、中法技术学校医学研究部主任,未西撤。1939年5月汪精卫赴上海,遂成为汪伪政府核心人物之一。1940年3月底伪国民政府在南京成立,汪任行政院院长、褚任副院长兼伪外交部长,12月任驻日“大使”,1941年10月回南京复任外交部长。兼任伪中日文化协会理事长,在协会内设戏曲组,由溥侗指导拍曲和彩唱。1942年褚曾任访日特使,日本天皇授予一等旭日大绶章。1945年10月14日在广州被军统局诱捕,1946年8月23日以汉奸罪在苏州狮子口监狱刑场被枪决。终年62岁。


张景惠,字叙五,1871年生于辽宁台安县八角台一个农民家庭。张景惠青年时代,跟随其父卖豆腐为生。他善于结交朋友,经常出入赌博场上。中日甲午战争后,清朝统治在东北陷于瘫痪状态,各地草泽枭雄,一时乘机而起。张景惠也拉起大排,由商务会长出面,在八角台镇成立自卫团,自任团练大,为本镇的商号富户看家护院。当时张作霖遭到土匪金寿山的袭击,借道八角台投奔冯德麟。张作霖、张景惠二人一见如故。张景惠拥护张作霖做自卫团的首领,自己情愿当副手,从此张景惠对张作霖言听计从。1902年,张作霖决定投奔清廷,张景惠等人随之。初任哨官,1903年提升为帮带,成为一名正式清朝军官。
  1906年,张作霖任后路巡防营统领,张景惠也随之升为管带。1910年,张作霖指示张景惠、汤玉麟、张作相等人,以现任管带身分进入奉天讲武堂学习,并让张景惠随时将奉天军政动态报告张作霖。民国初年,张作霖任27师师长时,张景惠任该团长。1917年,汤玉麟因张作霖重用王永江而与张作霖交恶时,张景惠最终站在张作霖一边,升任第53旅旅长。1918年2月,张景惠率53旅劫持了直系从日本购置的一批军火,先后增编7个混成旅,张作霖提升他为暂编奉军第1师师长,随后被任命为奉军前敌湘西司令。同年8月,张景惠侦知杨宇霆与徐树铮相互勾结,用奉军名义,私自招募新兵4个旅,发展个人势力,密报张作霖,遂使徐、杨被逐。张景惠升任奉军副司令,代表张作霖常住北京。1920年9月,北京政府又发表张景惠为察哈尔都统兼陆军16师师长。
  第一次直奉战争中,张景惠被委以重任,担当奉军西路总司令。但他战无决心,行动迟缓,整个战局因西路溃败而败。战争结束后,张景惠寓居北京,直系曹锟贿选为大总统后,新设全国国道局,特任他为督办,张作霖深恨之。1925年冬,张景惠因母病故,不敢奔丧,求张作相、吴俊升说情,张作霖乃准其回籍治丧。张景惠回来先到沈阳,见到张作霖就痛哭流涕、叩头谢罪。张作霖原谅了他,委其为奉天督军署参议,作为张作霖的代表,奔走于京、津之间。1926年以后,先后任陆军总长、实业总长。1928年6月4日,随张作霖返奉,身受重伤。
  1928年底,张学良任用他为东省特别区长官。因与张学良相悖,遂在东北易帜后,到南京任军事参议院院长之职。“九·一八”事变,公开投敌,先后任伪参议府议长兼东省特别行政区长官、伪军政部总长、伪满国务总理大臣等职,成为日本的最忠实走狗。“八·一五”光复,被苏军逮捕,关押于抚顺战犯管理所。1957年死于战犯管理所。终年86岁。



王揖唐安徽合肥人,早年曾在皖系军阀段祺瑞手下任职。“七七”事变后,叛国投敌,曾任华北临时政府内务总长,华北政务委员会委员长等伪职。1940年春,日本派遣军总参谋长被调回国,王曾设宴欢送,并呈递感谢状。王逆在致欢送词中称赞其功高勋著,此次离任回国,“真令人有离别慈父之感”。国人对他这种明目张胆,认贼作父的丑行,无不切齿痛恨。1940年10月,王逆应邀去日本访问,他参拜了靖国神社,还叩谒了天皇。归国后曾写诗抒感明志,其中一首诗称:“八紘一宇浴仁风,旭日萦辉递藐躬。春殿从容温语慰,外臣感激此心同。”诗的开头即对日本军阀征服世界的迷梦加以由衷的赞颂,接着表露了对被接见的感戴心情,奴颜媚骨溢于言表。最后自称“外臣”,简直是“纳表称臣”,申明了甘心作奴才到底的心志。此外,王逆还多次主持了“治安强化运动”,派遣伪军深入华北农村,破坏生产,屠杀抗日军民,更是其罪当诛。
  王逆被捕后即起诉,由冀高法院刑二庭长何承焯主审。王逆自知罪行重大,于是大耍花招,每次侦讯时都装聋作哑。1947年秋,王逆委托律师刘煌等,突然举行记者招待会并散发声明。声明承认附逆降敌,有罪于国,同时却反戈一击,声称刑二庭长何承焯曾在伪司法总署任职,是一小汉奸。称“以小汉奸高踞堂上审大汉奸,将何以杜悠悠之口”。消息传出,九城轰动。南京司法部只得撤消何承焯职务,另委派吴盛涵为刑二庭长,重新审理王揖唐汉奸案。
  在以后的侦讯中,王逆仍装病,对法庭询问,哼哼哈哈,不作明确回答。如法庭命令他解释访日诗时,他推称这是文人游戏之笔墨,无深大义。1948年秋,王逆终被处决,身中数弹而亡。


 臧式毅,字奉久,1885年出生于奉天城南三道岗子村。早年追随孙烈臣。1924年6月,臧式毅奉张作霖之命调回沈阳,接替张学良的东北陆军整理处参谋长一职。1928年6月4日,张作霖遇炸身亡之后,臧式毅与刘尚清等人商议“秘不发丧”,封锁大帅去世消息,并且秘密派人告之张学良。由于臧式毅等人的妥善处理,缓和了当时局面,使张学良平稳接管整个东三省,受到张的赏识。东北易帜后,任东三省保安总司令部少将参议。后任东三省保安总司令部中将参谋长。1930年,臧式毅担任辽宁省政府主席,在治理东北财政金融方面颇有建树。任职期间清政廉洁,起初他在省城租几间瓦房居住,后张学良出钱为他购置了一套房子。在省长任职期间,他参与组织领导“奉天通志”的编撰工作。

  “九·一八”事变时,臧式毅被日本关东军扣押,软禁3个月后,他不遵母命,投降日本,任伪奉天省长,其母投缳自杀,以身殉国。臧式毅积极参与策划成立伪满州国。伪满州国建立后,他担任伪满民政部总长兼奉天省长,1934年任伪民政大臣,1935年5月任伪参议府议长、兴亚国民运动大会总司令。1941年10月28日,他以伪满州国全权代表身分飞往南京,与南京汪伪政权签订所谓《日满华三国共同宣言》。在伪满的“新京”,日本人派特务暗中监视他,臧式毅感觉苦闷,以鸦片烟自醉。1945年,伪满政府垮台后,臧等人举行“重臣会议”,梦想成立“维持会”,以地方政权实体的资格与苏军谈判。8月30日苏军逮捕了臧式毅,押在苏联远东监狱,后引渡回国。1956年11月13日,病死于抚顺战犯管理所,终年71岁。


殷汝耕(1885—1947)汉奸。浙江平阳人。日本早稻田大学毕业。早年在军阀间进行投机活动,后投靠国民党亲日派黄郛,1927年以国民党政府驻日代表名义,代表蒋介石与日本帝国主义勾结。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先后参加签订卖国的《淞沪停战协定》和《塘沽协定》。1935年11月,在日本帝国的指使下,制造冀东事变,成立伪冀东防共自治政府。抗战胜利后被捕,1947年枪决。

1940年3月30日, 酝酿了一年三个月的汪伪中央政权终于成立了。原来的国民政府的建筑在沦陷中给日军捣毁得支离破碎,故汪氏的“国民政府”,迁入了战前考试院的旧址。这天清晨,礼堂挤得满满的,没有热烈高兴的气氛,全场一片冷静。汪氏出现了,许多居高位的武官是军装,文官是蓝袍黑褂,唯有汪氏穿着一套晨礼服,仍然如当年的丰采,但开始显得有些苍老和憔悴。汪氏的演说,一向是充满煽动性,生动而有力,可今天他声音很低,讲话无力,这也许是他一生中最失败的一次演讲。他讲话的大意为: (1)大亚洲主义是中山先生北上过日时所提出的最后主张; (2)历史上决元百年不和之战(3)收拾山河,拯救苍生。典礼在他讲完以后,匆匆地结束了。在礼堂门口,全体合摄了一张照片。一切外交上常例的各国使节的祝贺形式都没有,日本也并没有象周佛海所力争的派出了常驻大使。连日本驻华最高司令官西尾等也是到了翌日上午,才往汪政府作形式上的周旋。汪政府的成立颇为凄凉。同日.重庆国民政府发表了一百多人的通缉名单,自汪精卫起,包括汪政权的院部会正副长官以及所有次长在内,一网无遗。


周佛海(1897-1948)湖南沅陵人。早年留学日本。1921年7月参加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后回日本求学,毕业于京都帝国大学系。1924年脱离共产党,加入国民党。1926年北伐军攻占武汉后,任中央军事政治学校秘书长兼政治部主任。1929年后,历任国民党政府训练总监部政治训练处处长、江苏省政府委员兼教育厅长、国民党中央党部民众训练部长、国民党中央宣传部长等职。1938年底,随汪精卫投敌。1940年后,历任汪伪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汪伪政府警政部长、行政院副院长兼财政部长、上海市长等职。日本投降后曾被蒋介石任为上海行动总队总队长。后在舆论压力下被捕。1948年死于南京狱中。

 陈璧君(1891--1959)广东新会人,生于马来亚槟榔屿乔治市(今槟城)。女。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在槟城与汪精卫相识,遂入同盟会。宣统元年(1909年)追随汪去日本留学。二年,随汪回北京执行暗杀摄政王的秘密使命。1912年5月,与汪精卫正式宣布结婚。1924年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被选为中央监察委员。1938年随汪公开投降日本。汪伪政权期间任中央监察委员会常委、中央政治委员会委员。1946年被国民党当局以叛国罪判处无期徒刑,终身监禁。1949年5月,由苏州监狱遣送上海提篮桥监狱继续关押,1959年病死于上海监狱医院。


石友三(1891-1940)吉林省长春人。幼年家境贫寒,父亲靠给地主家赶大车维生。石友三早年入伍当兵,后在冯玉祥手下任营长,1924年,冯玉祥出任西北边防督办,便提升石友三为第八混成旅旅长驻防包头,任包头镇守使。
  1926年3月,冯玉祥离包头赴苏联考察,石友三在晋军的拉拢下投靠了晋军,编为十四师,仍驻包头。同年9月17日,冯玉祥"五原誓师"组成国民军联军,参加国民革命。石友三因背叛冯玉祥投靠晋军,害怕得到报复,乘车前往五原赔罪,一见冯玉祥扑身跪在地上大哭起来,冯玉祥说:“过去的事,一概不谈,过两天我就到包头去!”10月8日,国民军联军总部迁至包头,石友三脱离晋军编入国民军联军。11月24日,冯玉祥率国民军联军撤离包头赴陕西,石友三为援陕第五路总指挥,但石友三迟迟不动,直到奉军万福麟部逼近包头,他才率部离包。
  石友三曾当过安徽省主席、四方面军总司令、十三路军总指挥等,他一生投机钻营,反复无常,三次背叛冯玉祥,二次背叛蒋介石,1932年又曾投降日军,组织伪军在冀东一带活动。次年,又被国民党军收编。抗日战争爆发后,曾任一八一师师长、六十九军军长、第十军团总司令。一度还与八路军联合,邓小平、杨秀峰曾到石友三部工作,但仍脚踏两只船。
  1939年我党干部从石友三部撤出,1940年石友三在开封与日本驻军司令佐佐木签订协议,公开投敌。12月1日蒋介石命高树勋部在河南濮阳将石友三诱捕,用麻绳套住石友三的脖子,背到黄河边活埋了,正是"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

张敬尧(1881-1933)北洋皖系军阀。字勋臣。安徽霍丘人。保定军官学校毕业。历任北洋军官第三混成旅旅长、江西南昌镇守使、第七师师长。为皖系军阀首领之一。1917年任苏皖鲁豫四省交界剿匪督办,旋调任察哈尔都统。次年任湖南督军兼省长,因统治残暴,湖南人民曾展开驱张运动。1920年被迫退出湖南。先后在吴佩孚、张宗昌、张作霖部下任司令、军长等职。1933年与日寇勾结,在北平(今北京)遇刺身死。


李守信,字子忠,蒙古族,1892年生于内蒙古卓索图盟土默特右旗。青年时即加入热河省地方武装,曾任营长、团长,同时又以“信”字为号聚匪为害地方,成为热河地区恶名昭彰的匪首。
  1933年,日军进犯热河,李守信率部投敌。先后任“热河游击司令”、“察东警备军司令”等伪职,在日军的驱使下进犯察哈尔地区,与抗日武装作战。1936年5月,经日本关东军授意,参加了以德王为首的伪蒙古军政府,任伪蒙古军副总司令(后任总司令);1938年,出任伪蒙古联盟自治政府副主席。日本投降后,随德王赴重庆晋谒蒋介石,被任命为“第10路军总司令”、“东北民众自卫军”司令等职。内战爆发后,受命到内蒙古东部地区招纳旧部,组织武装,配合国民党军队进攻解放区。1947年,其部众被人民解放军全歼于开鲁,他逃往北平,后又辗转到台湾。
  1949年,返回内蒙古,追随德王在阿拉善旗参与组织“蒙古自治政府”的活动。阿拉善旗和平解放后,又出逃至蒙古人民共和国,于1950年被逮捕并引渡回国受审。1964年,获人民政府特赦,被安置在内蒙古自治区文史研究馆任馆员。1970年5月,在呼和浩特病故。终年78岁。

内蒙王公德王(德穆楚克栋鲁普)1937年10月27日,内蒙王公德王(德穆楚克栋鲁普)在日本特务机关策划下,在归绥市召开“第二次蒙古大会”,宣布蒙古“ 自治”,成立了“蒙古联盟自治政府”。经日本关东军指定,云王任伪自治政府主席,德王任副主席。由于云王称病,德王总揽了该政权的一切事务。蒙古大会还通过了伪自治政府组织大纲,规定该政府“以蒙古固有之疆土为领域,暂以乌兰察布盟、锡林郭勒盟、察哈尔盟、巴彦塔拉盟、伊克昭盟及厚和市、包头市为统治区域”;”以防止共产、协和民族为基本方针”;以“生、聚、教、兴、养、卫六事”为施政纲领;以成吉思汗纪元为年号,定都于归绥市。该伪政府下设政务院,德王兼任院长。

川岛芳子,号诚之,又名金璧辉,是驰名的国际女间谍,其父是逊清肃亲王,1915年生于日本,母为日本人。三岁时丧父,经日本人川岛浪速收养,故取名川岛芳子。川岛浪速之妻与日本皇后系属同宗,因此,芳子亦跻身于贵族,凡日本的军政各界要人,如近卫文、东条英机、本庄繁、冈村宁次、多田骏、土肥原贤二等,均与芳子熟识。
  “九·一八”事变的次年,即1932年春,川岛芳子与其任伪满新京市长兼警备司令的哥哥金碧东和多田骏司令等计议伪满军事。她又与其侄毓策划将伪满皇帝迎还北平,以复帝业。其后常与特务机关长和知鹰二等研讨中国问题,主张利用汪精卫。后又任华北人民自卫军总司令等伪职。日本投降后被捕,关押于北平第一监狱,以汉奸罪向河北省高等法院起诉,后被处决。

清末代皇帝、伪“满洲国”皇帝。姓爱新觉罗,字浩然。满族。醇亲王载沣之子。1908年11月14日,3岁时被立为嗣皇帝,授载沣为摄政王,年号“宣统”。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登基不满3年的溥仪由隆裕太后于2月12日代行颁布《退位诏书》。根据清室退位优待条件规定,不废帝号,仍居宫禁。1917年7月1日,溥仪在紫禁城召见张勋,接受他的奏请,复辟帝制,恢复宣统年号,但只做了12天皇帝,随着张勋的失败而被迫退位。1924年冯玉祥等发动北京政变后,摄政内阁决定修正清室优待条件,废除皇帝称号并将其驱逐出宫。溥仪先搬进原醇王府,不久逃入日本公使馆。1925年2月由日本便衣警察护送到天津日租界,继续进行复辟活动。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在侵华日军的策划下潜往东北。次年3月,当上伪“满洲国”执政,1934年3月又改称伪“满洲帝国”皇帝,改元“康德”。溥仪于1935年4月和1940年6月,以伪“满洲国”皇帝的身分,先后两次访问日本。1945年8月14日日本无条件投降后,溥仪于8月17日逃往日本途中被苏军俘获,押到西伯利亚,在集中营里关押五年。1950年8月溥仪与其他伪“满洲国”战犯一起被苏联政府移交给中国政府,先后在哈尔滨和抚顺两个战犯管理所关押10年,1959年12月4日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根据特赦令予以释放。后任全国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专员,1964年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四届全国委员会委员。1967年10月17日在北京病逝。


 任援道(1890—1980),字良才,号豁庵。1890年(清光绪十六年)生于江苏省宜兴县城西大街永宁巷进士第任宅,早年毕业于河北保定军官司学校,参加过辛亥革命,曾任平津警备司令。
  1939年6月19日,任援道参加汪精卫、梁鸿志的上海会谈,会后发表声明,支持汪精卫组建伪政府。8月25日,汪精卫在上海秘密召开伪国民党第六次代表大会,有240多人参加,组织起伪国民党中央党部,任被指定为伪国民党“中央委员”。1940年11月22日,随日本顾问原田永吉到达青岛,参加“汪、梁、王”青岛会谈,结束后即组成汪伪国民政府筹备委员会,任为委员,并担任“警卫组长”,这大概是他握有兵权的缘故。1月29日,伪维新政府宣布解散,汪伪国民政府在南京粉墨登场,任援道从“维新政府”要员一变成为汪伪政府中的巨奸。1940年3月31日,任援道被任命为苏浙皖三省绥靖军总司令,所辖部属一律一不变。4月4日,苏浙皖绥靖军总司令部在南京成立,群丑弹冠相庆,任当然十分得意,并组建了绥靖军军官学校,亲任校长,培植亲信。
  任援道在日本侵略者支持下,在汪伪政权中先后任伪职有13项之多,几乎兼全了汪伪政权各重要委员会的委员,如汪伪国民党中委、汪伪中央政治委员、汪伪最高国防会议委员、汪伪军事积分委员等,主要实职有:伪第一方面军总司令,伪军事参议院副院长、代院长,伪海军部部长,伪江苏省省长(主席),伪苏州绥靖主任公署主任,伪江苏省保安司令,伪上海市市长,牢固地确立了他在汪伪政权中的地位。

  1949年,中国人民解放军饮马深圳河,任援道顿觉香港也难以立足,于是又举家远飞加拿大定居。1980年死于加拿大,结束了罪恶的一生。

 陈公博 广东南海人。1920年北京大学毕业。回广州和谭平同创办《群报》。1921年初参加广州共产主义小组。同年参加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1923年被开除出党.1925年加入国民党,曾任广东省农业厅长、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国民党政府实业部长等职。因对蒋介石独揽大权不满,同汪精卫、顾孟余等到人于是1928年底在上海成立“中国国民党改组同志会”。抗日战争爆发后,随汪投敌,任汪伪政府立法院长,1944年汪死后,任伪国民政府主席兼行政院长, 抗战胜利后逃亡日本,后被解回,1946年被处死。


李登辉 1923年1月出生于台湾台北县三芝乡。当时,台湾处于日本殖民统治之下。李登辉之父李金龙,毕业于警察官练习所,在日本殖民者手下充当刑警10余年。其兄李登钦曾在日军中服役,二战期间在菲律宾战场战死,其灵位至今仍摆在日本靖国神社。
  1941年毕业于淡水中学,考入台北高等学校文科(即台湾师范大学前身)。1943年东渡日本入帝国大学农业经济系。1946年返台,转入台湾大学农学院农经系,参加“新民主义读书会”,1949年与曾文惠结婚,并毕业留校任教。
  1952年考取公费,首次赴美,入依阿华大学,主攻农业经济与物价的关系。翌年回台,任“台湾农林厅”经济分析股长,并执教于台大。1957年调任台湾合作金库研究员,嗣任“农复会”技正,并升任台大教授,兼中兴大学农经研究所教授。1965年,考取美国洛克菲勒农业经济协会与康奈尔大学联合奖学金,再度赴美,入康奈尔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其博士论文《台湾农工部门间之资本流通》获全美最佳博士论文奖;引起蒋经国重视。
  1969年学成归台,续任台大教授,兼“农复会”农业经济组组长、顾问。1972年为蒋经国延揽入阁,任“政务委员”,至此投身政界,为国民党新生代台籍政客骨干人物。参与制订《加速农村建设重要措施》、《农业发展条例》等,推动台湾农业向现代化转型。
  1978年调任台北市长,标榜“物质与精神并重、郊区与市区均衡发展”为市政建设原则,创办“台北音乐节”,推行都市更新计划,建立公务人员训练中心、台北市资料处理中心,取得一定政绩。
  1981年12月出任“台湾省主席”。1984年被蒋经国提升为“副总统”,并进入中常会,刻意培植其为接班人。1986年任“十二人革新小组”成员,后接替严家淦任总召集人,研拟政治革新方案。
  1988年1月13日,蒋经国逝世,当天继任“总统”,旋即出任国民党代理主席,在“十三大”(即国民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正式当选主席。1990年5月任第八任“总统”,嗣兼任“国家统一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文化复兴运动推行委员会会长”。著有“台湾农业发展的经济分析”、“台湾农业成长的过程与型态”、“农产品价格政策与水准”、“农业发展的初期条件与政策”等。
  2000年5月20日,陈水扁当选台湾当局新“总统”,李登辉下台。
  2002年5月19日,李登辉就在《台湾的主张》一书中提出了分裂祖国的“七块论”。7月9日,李登辉又抛出了分裂祖国的“两国论”。这之前,李登辉在与日本作家司马辽太郎谈话时,大讲“生为台湾人的悲哀”,“中国”、“中华”、“中国人”这些词含混不清;“国民党也是外来政权”;台湾是“无主之国”;台湾学生学习中国历史毫无用处。两岸统一是“奇怪的梦”。李登辉大肆美化日本帝国主义在台湾血腥统治的“武功”,殖民时代日本人留下的事物很多”,要“用科学的观点来评价”。他还说:“在台湾的经济发展历程中,日本曾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如果说日本是台湾经济发展的启蒙者,也不为过”。
  李登辉还以“言论自由”为名,默许“台独”分子极力鼓吹《马关条约》合法化,放肆地进行分裂祖国的活动;当台湾人民隆重纪念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时,李登辉却说“抗日战争纪念从台湾本土角度看,较有争议”, “不宜直接表态”;他还与日本军国主义遥相呼应,将“台湾光复50年”改成“台湾终战50年”;只字不提日本帝国主义在台湾的血腥统治,仅1898-1902年就杀害台湾人民1.19万人之多的罪恶事实。

百年汉奸榜(我们遇到外敌时,他们选择了背叛)

NND下面的该阿扁了
http://photo.sohu.com/2004/02/01/78/Img218857859.gif
 国民党统治结束前,陈水扁已成为台湾在野党阵营中声望最高、最有实力的人物。2000年3月18日,陈代表民进党击败国民党候选人,当选为台湾当局领导人。上台后,陈虽一度对其激进的“台独”主张有所收敛,但他从来就没有放弃其“台独”思想。两年多来,在“四不一没有”的幌子下,他不断地运用执政资源大肆进行“渐进式台独”活动。今年7月以来,伴随岛内外形势的变化,陈水扁在两岸政策上的谈话日趋强硬,8月3日,陈水扁一改其伪善面孔,悍然抛出海峡两岸“一边一国”论。陈水扁激进的“台独”宣示是对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体中国人民的公然挑衅,必将对两岸关系造成严重的破坏,影响亚太地区的稳定与和平。那么陈水扁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是如何从一介草民登上台湾最高领导人地位的?
  从佃农之子到律师
  1951年2月18日,陈水扁出生在台湾省台南县官田乡西庄村一个世代贫困的农民家庭。父亲陈松根是佃农与长工,母亲李慎为不识字的家庭妇女,陈在家中四个孩子中排行老大。
  在陈水扁成长过程中,家庭经济状况一直不好,常会出现寅吃卯粮、入不敷出的窘境。据陈回忆,小时候,家中的米钱、菜钱、小孩上学的注册费都是向亲友借支、告贷而来,家中积欠的债务总是在好多年后才能还清,陈母用粉笔将借债和利息都写在墙上,但经常是刚擦过了又马上写满,所以家中墙上总是写满密密麻麻的阿拉伯数字。最难忘的是母亲为他准备的便当盒,只是几块没有选择的“地瓜签”或是没有蛋的菜脯团,让他在同学面前拿着便当盒总得遮遮掩掩,怕人看见。直到大学三年级时,陈才用自己从法学院获得的一万二千元全额奖学金给家中买了一部黑白电视机。但这种拮据的生活,即使到了陈大学毕业还未结束。据陈妻吴淑贞回忆说,就是由于陈家家境太差,作为医生世家的吴父最初一向不同意这桩婚事。结婚后好多年,陈都一直在挣钱还家中的借债。
  然而,家境的贫寒并未能妨碍陈水扁学业,从小学到大学成绩一直优异。1963年6月,陈水扁以第一名成绩从隆田国小毕业,并获得“县长奖”,被保送至曾文中学初中部(现为麻豆国中)。1966年6月,陈水扁以初中第一名毕业直升至曾文中学高中部,次年台南一中。1969年6月,陈又以高中第一名的成绩毕业,并于同年8月以第一志愿考取台湾大学商学系工商管理组。
  1969年底,台湾举行“第一届中央民代”增补选举,受著名“党外”人士、已故前民进党主席黄信介竞选演讲的影响,陈水扁决定弃商学法,并不顾家中反对而退学。次年8月,陈水扁以唯一志愿、全系最高分被录取入台湾大学法律系司法组。在大学期间,陈水扁非常活跃,曾先后任台大法律系刊“法讯”总编辑、法学院刊物“台大法言”社长。大学三年级时,陈以全台第一名的成绩通过律师资格考试,成为当时最年轻的律师。1974年6月,陈水扁以第一名成绩自台大法律系毕业。
  1975年2月,陈与中学时的校友、同乡吴淑珍结婚。从1977年直至1979年“美丽岛”事件发生前,陈在台北市华夏海事商务法律事务所工作,致力于海商法案件代理,并成为台湾海商界颇为有名的律师之一,曾出任阳明海运等公司的法律顾问、长荣海运公司的诉讼代理律师,并与曾担任过“海峡交流基金会”副董事长的陈长文博士在法庭上交过手。而“美丽岛”事件发生后,张俊雄找上陈水扁,请求其担任黄信介的辩护律师,直到此时,陈的人生才发生重大转折,一头撞进了政治圈。
  借“美丽岛事件”崛起政坛
  1979年12月10日,以黄信介领导的《美丽岛》杂志社为代表的部分岛内“党外”人士,因在高雄市举行抗议国民党当局专制“戒严”统治的示威游行遭到镇压,酿成“美丽岛事件”。由于对陈弃商从法有重要影响的黄信介成为涉案人,在此案进行“军法大审”时,陈毅然出面担当黄的辩护律师,从此走上政治的不归路。
  1981年11月,陈水扁以台北市第一高票当选第四届市议员,并与谢长廷、林正杰号称市议会“三剑客”。1983年起,陈还先后担任“党外”杂志《钟鼓锣》、《政治家》、《自由时代》、《蓬莱岛》社长。1984年7月,陈以《自由时代》杂志社长身份受邀赴美参加海外“台独”团体“北美洲台湾人教授协会”年会,这是陈第一次接触台湾人在美国的团体。回台后,陈于9月份成立了“组党促进会”,以推动“党外”势力的组党运动。同年10月,《蓬莱岛》杂志因刊登文章论及国民党学者、东海大学教授冯沪祥升等教授论文《新马克思主义批判》涉及“以翻译代替著作”而引发名噪一时的“七字官司”,被处有期徒刑一年,附带民事赔偿新台币200万元。为抗议司法不公,陈宣布辞去台北市议员职务,拒绝上诉。而同年12月,陈还被选为“台湾人权促进会”第一届执行委员。1985年9月28日,在“七字官司”上诉期间,陈水扁以所谓“台湾第一勇”获“党外”共同推荐参加台南县长选举,但在国民党开放竞选、海山两派双强夹杀的策略下以高票落选。在落选后的谢票过程中,陈妻吴淑珍遭遇车祸导致终生半身瘫痪。1986年5月,陈出任“党外公政会”台北市分会会长,先后参加了中山国小“台北市问政说明会”和要求当局解除军事戒严统治的著名的“5·19绿色行动”。6月,陈因“蓬莱岛案”被判入狱8个月。1986年9月28日,民主进步党成立。同年底,吴淑珍“代夫出征”参选“增额立委”并当选。
  1987年2月,陈出狱担任“轮椅立委”吴淑珍的“特别助理”,并在“立法院”率先成立了第一个“国会议员”专属办公室。为培养自己的人脉和亲信,陈还成立了“财团法人福尔摩沙基金会”。在此之余,陈曾重操旧业,做起了律师。
  1987年,在民进党纪念“二二八”事件的当天,陈公开宣誓加入民进党。3月,民进党召开临时“全代会”,陈以高票当选民进党第一届补选的中央委员会执行委员,并被推为“四一九行动”总召集人。同年底,陈首度当选民进党中央常务执行委员。自此时起直到1998年7月,陈连选连任民进党第二至第八届中央执行委员、中央常务执行委员,在党内扮演举足轻重的决策角色。1992年1月10日,在陈水扁领军下“正义连线”正式成立,并逐渐发展成为民进党内最重要的派系之一。1998年7月,在民进党八届一次会议上,陈及其领导的“正义连线”一举夺得5席中常委,成为民进党中央最大的派系。2002年7月,陈水扁兼任党主席,“正义连线”与“新潮流系”结合占据了党中央的核心。
  “立委”、市长跃升至“总统”
  1989年,陈水扁亲自披挂上阵,参选“立委”,年底陈以高票当选最后一届“增额立法委员”。1992年底,陈当选连任第二届“立法委员”。在六年的“立委”期间,陈曾先后任两届民进党“立院党团”干事长,并于1992年3月以首位在野党“立委”当选“立法院国防委员会召集委员”。1990年10月16日,陈水扁公开宣布,将调整问政方向,不再“为反对而反对”,同时以政策辩论取代政治抗争,为民进党走向执政迈出了第一步。凭借其法学素养,以“做什么、像什么”为座右铭,在六年任内,陈水扁成为“立法院”中睡得最少、起得最早、发言排队总抢第一、质询锋芒最厉的委员,特别是成为首位在野党“国防委员会”召委后,专揭军方和“国防部”的弊案,成为最令军方、“国防部”和“国安局”官员最头痛的人。诸如逼第一届“中央民意代表”全部退职、将“国大代表”改为无给职、揭发国民党大老李焕之女甲等考试舞弊案、“尹清枫命案”等全岛瞩目的事件,都使陈声名大噪,同时在社会上塑造了其“专业、认真、负责”的形象。1993年7月,《美国新闻周刊》特别报导陈水扁,形容他是“台湾政治竞技场的风云人物”。美国《时代》杂志曾将其列为“全球未来百位领袖人物”之一。
  1994年底,陈挟“立委”任内的突出表现,代表民进党投入第一届民选台北市长。结果,利用国民党候选人黄大洲和新党候选人赵少康之争而出线,成为首届民选台北市长,跨上了政治生涯中至为关键的一级台阶。上任后,陈刻意展现“与国民党不一样的作风”,组成超党派的市府团队,推行所谓“新市府运动”。四年市长任内,陈致力于市政建设,提升行政效率,加强便民服务,取缔违章建筑和违规广告招牌;强势取缔住宅区色情和电玩机、推动“青少年保护措施”以整顿社会治安;捷运提前通车解决了交通拥挤问题等,台北市也因此成为一个“以服务为导向、为目标的活力政府”,施政满意度一直保持在70%以上的纪录。陈水扁在台北市的成功执政被岛内舆论称为“台北经验”。民进党也因为有了“台北经验”这个样板,1997年底第四届县市长选举时,终于在地方执政版图上击溃国民党近50年来独霸的局面,一举夺得全台12个县市、且大多是富裕的都会区的执政权,使国民党沦为地方在野党。陈水扁也因为在选举中的卖力演出而掀起了“陈水扁旋风”,其重点辅选的县市几乎全数当选,成为民进党内无人匹敌的超人气明星。
  1998年底,民进党再次推出缔造出“台北经验”的陈水扁连任台北市长。结果,陈水扁以获68.8万票,得票率为45.91%而败给国民党形象清新的候选人马英九,但得票率仍比上届选举时增长了2个百分点。兵败台北市并没有降低陈水扁长期累积的“超人气”,却从反向促成了陈投身于2000年“总统”大选。1999年,在民进党的征召下,陈与吕秀莲代表民进党角逐2000年选举。2000年3月,在宋楚瑜参选、国民党严重分裂的情况下,民进党候选人以497.77万票,39.3%的得票率,击败国民党候选人和其他独立参选人,当选“总统”。
  务实善变的性格
  陈水扁之所以能够从一名普通的律师一步步成为反对运动的显赫人物,并最终登上台湾领导人的“大位”,除了思维细密、做事执着、肯吃苦外,更重要的是与其政治性格务实、善于妥协、协调分不开。陈水扁自云:追求卓越、“是什么做什么;做什么像什么”是他的人生期许。陈也常对外表示:“认真做好现在的工作,下一个机会自然会到来”,其迎合社会趋势的可塑性由此可窥一斑。这一人格特质来源于自幼家庭的贫寒培养的生活独立性。正是在这一人格特质之下,陈懂得什么时候能做什么事,懂得策略对于目标的重要性,并据此能不断地根据形势的变化适时调整政策和策略。如他“以千错万错都是我的错”来调整府会关系,亲自登门认错的方式化解与彭明敏之间的“阿婆生子”风波等都体现了这一点。
  陈的“务实”性格最重要的是表现在他对“台独”主张的态度调整方面。为了使“台独”主张不影响民进党执政和自身对权力的追逐,在民进党通过有关台湾前途的几个重要决议案时,陈水扁均扮演了居中协调的关键角色。1994年参选台北市长期间,为了争取中间选民,他一改民进党传统选战策略,回避统独之争,主打“快乐、希望”和“市民主义”牌,并在竞选总部悬挂“中华民国国旗”。当选台北市长后,他依照选前承诺在“中华民国国旗”与孙中山遗像前完成法定宣誓仪式就职。
  1998年寻求连任台北市长失败后,陈立即针对败选原因——省籍和统独问题进行了检讨,于1999年初提出了“新中间路线”诉求和“建立超党派政府”主张。在正式代表民进党角逐台最高领导人后,在坚持“台独”理念的前提下,他也在选民最为关心的两岸和平问题上做出策略调整。1999年11月,陈抛出“跨世纪中国政策白皮书”,明确主张台湾是“主权独立国家”,“依目前宪法称为中华民国”;对“公民投票”进行重新解释,宣称“任何有关独立现状的变动,必须经由台湾全体住民以公民投票方式决定”,并提出两岸为“两个国家的特殊关系”;批评国民党的“戒急用忍”政策,提出以“积极管理”来代替“临时性的、消极性的政策”等等。随着选战的升温,陈声称当选后“不宣布台独、不搞公投入宪和两国论入宪”;在选举最紧张时,为了化解部分选民对其“台独”主张的疑虑,又抛出了所谓“发展两岸关系七项主张”。2000年5月,陈水扁正式就任台湾当局领导人后提出了“四不一没有”的主张,随后他又相继抛出了“统合论”、“大胆讲话”等,这些淡化其“台独”色彩的主张,虽说带有捞取选票、塑造政绩和欺骗误导岛内民众的明显意图,但客观上也显示了陈趋向务实的作风。
  在从政过程中,陈水扁还比较重视保持与工商界的联系,并培养了丰沛的人脉。早年陈当执业律师时,就长期担任长荣集团的法律顾问,深得总裁张荣发的信任与欣赏,第一次参选台北市长的巨额经费主要来自长荣集团资助。台北市长任内,由于被不少人看好有可能是下任“总统”,不少政商名人张荣发、王永庆、吴东进、蔡明忠、徐旭东、殷琪等纷纷与陈建立关系,其中一部分人还在2000年大选中对陈的当选发挥了临门一脚的作用。陈水扁的“福尔摩沙基金会”和“台北市文化基金会”所打造的“政商军团”可以和连战的“青年发展基金会”相比,陈个人在政商界形成的关系网甚至比民进党中央的还大。而中小企业界一直是陈最稳固的支持力量,陈旗下的“福尔摩沙基金会”的资金主要来自中小企业界的捐助。
  “台独”理念的坚持者
  陈水扁一直是激进“台独”的主张者和坚定支持者,但陈也是民进党内较早对“中国是攸关台湾前途最关键的强权”有所认识的政治人物。1990年7月,陈曾以私人身份访问北京,这趟大陆行使其认识到国民党对中共的了解有限,而民进党对中共的了解更不如国民党。返台后,陈特别建议民进党中央党部应成立大陆事务部。同年11月,陈在“立法院”总质询中,提出两岸以东西德“基础条约”模式,签订“两岸基础条约”草案,这是陈从政后的第一份具体诉诸文字的大陆政策思维。1992年5月,“国统会”讨论“两岸签订互不侵犯协定之可行性”议题,陈再度提出“十大行动纲领”,这是陈对两岸关系的进一步论述,他主张“国统会”应调整为“国家前途发展委员会”或“两岸和平促进委员会”,性质上则以“两岸政治性谈判机构”定位。
  然而,陈水扁对大陆的认知并未能改变其顽固的“台独”理念,陈的“台独”色彩非常浓厚,民进党建党以来的三次重大“台独”文件的通过都与他有关,是民进党“台独党纲”获得通过的推手和关键人物。
  1988年4月17日,民进党“二全”一次临时会议通过陈提出的“有条件独立”修正案,即“如果国共片面和谈;如果国民党出卖台湾人民利益;如果中共统一台湾;如果国民党在台湾不实现真正的民主宪政,则本党主张台湾独立,”此即“4·17决议案”。1990年10月7日,民进党“四全二次”大会又通过了陈水扁提出的“台湾事实主权不及于中国大陆及外蒙古”修正提案,此即“10·07决议案”。1991年10月,民进党五全大会上,陈提出在“党纲”中增列“基于国民主权原理,建立主权独立自主的台湾共和国及制定新宪法之主张,应交由台湾全体住民以公民投票方式选择决定”的修正案,此即臭名昭著的“公投台独党纲”,从此,民进党与“台独党”划上了等号。在经过数次选举的历练后,民进党内对这一“公投台独”党纲已经出现了不同的解释,围绕“台独党纲”是否修正的争议、相继出现了“台独的新世代纲领”、“台湾主权独立、改变现状、公投决定”等等,在不动“台独党纲”本文的前提下,民进党对激进的“台独”主张已做出了务实的调整,而在此过程中,陈水扁起过关键的作用是勿庸置疑的。
  1999年5月,为因应2000年大选和党内是否修改“台独党纲”的争议,在陈水扁的主导下,民进党八届二次会议通过了“台湾前途决议文”,首度以党的文件形式公开承认所谓“中华民国”,宣称“任何有关独立现状的变动,必须经由台湾全体住民以公民投票方式决定”、“台湾应尽速完成公民投票的法制化”等。但是,由于“台独党纲”的存在,民进党的“台独”本质并没有任何改变,而且陈水扁本人在竞选过程中,仍一再向激进“台独”势力表白其“追求台湾主权独立理念不变”,高喊“台独万万岁”,并在其所谓“宪政白皮书”中明确主张“未来宪法应确定台湾的领土主权”。陈水扁上台后,为缓解各方压力,维系“台独”政权,开始施用其惯有伎俩,提出“四不一没有”的“承诺”,推行“只做不说的两国论”和“渐进式台独”路线,两岸关系发展始终潜伏着危机。今年以来,随着权位的基本稳定,陈水扁的“台独”立场日趋强硬,7月他提出“台湾要走自己的路,走咱台湾的路,走出台湾的前途”;8月3日,他更露骨地提出“台湾与对岸中国一边一国,要分清楚”,“要认真思考公投立法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撕下了其“四不一没有”的伪装,彻底暴露出其“台独”的真本质。可以看出,在集党政军大权于一统后,自诩为“台湾之子”的陈水扁将会更加坚持其“台独”理念,并以各种手段在和个领域贯彻其“台独”路线。
http://www.nettuba.net/gao/taiwan3.jpg

TOP

百年汉奸榜(我们遇到外敌时,他们选择了背叛)

顶,国家的耻辱,败类

TOP

百年汉奸榜(我们遇到外敌时,他们选择了背叛)

BS汉奸
但是不讨厌间谍 
那是完全不同的啊~~

TOP

百年汉奸榜(我们遇到外敌时,他们选择了背叛)

精!
引以为戒!!!!!!!!!!!!!!!!!!!!!!!!!!!!!!!!!

TOP

百年汉奸榜(我们遇到外敌时,他们选择了背叛)

令我想起了一些陈年旧事...

TOP

百年汉奸榜(我们遇到外敌时,他们选择了背叛)

历史所记住的不仅仅是英雄
还有这些民族的败类~~
垃圾~~
但记住它们____是要我们反思历史而不是效仿它们!!

TOP

返回列表 回复 发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