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Linux 下访问 Windows 的分区
我相信不少朋友都会在有 Linux 的基础上再装一套 Windows 系统。而 Windows 下的 C:,D:,E:等怎么访问?没办法了吗?不!首先你得知道Windows 下各个硬盘的文件系统类型,是FAT32还是NTFS。如果是FAT,那好办,执行:(假设挂载C:,且C:为主引导分区)
mount -t vfat /dev/hda1 /mnt/c
此处的 hda1 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这样,我们就可以从 /mnt/c 中访问C:了。
如果是NTFS的类型,那就不好弄了,我们需要编译内核才行
执行 make xconfig 命令。会出现一个英文的程序,不管它什么语言,选“File System”(文件系统),再在 NTFS System Support (Read Only) 中选“y”,当然选“m”也可以。只不过M是只把修改过的部分编译成为模块,而不写入内核当中;而Y则是编译并写入内核当中。然后回主界面,并选“Save and Exit”(保存并退出)。不过任务并没有完成,要编译内核费事着哩!然后执行以下命令:(#后是注释,不用输入)
cd /usr/src/linux-2.4 #进入目录
make dep #建立内核的目录树以及有关层次
make clean #清除残余内核代码
make zImage #开始编译内核,时间一般在15分钟左右。
make modules #开始编译模块
make modules_install #开始安装模块
cp /usr/src/linux-2.4/arch/i386/boot/zImage /boot/zImage #复制内核文件到启动目录
vi /etc/lilo.conf #编辑LILO文件,注意,如果你用GRUB,就把LILO换成GRUB即可
在文件中找到 image=/boot/vmlinuz-*.*.**-* 改为image=/boot/zImage
然后执行:wq ,保存退出。
lilo #重新激活LILO程序,根据情况可改为GRUB。
内核的编译就到此结束了,是不是看的不太懂?没关系,Linux操作的多了,慢慢就理解了。
重启计算机,OK?新的内核就编译好了,它将会在启动系统时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