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贴子最后由菜菜虫在 2005/03/22 02:06am 第 4 次编辑]
[color=#DC143C]新疆部分
[color=#DC143C]烤馕
馕的一般做法跟汉族烤烧饼相似。在面粉中加少许盐水和酵面,和匀,揉透,稍发,即可烤制。添加羊油的即为油馕;用羊肉丁、孜然粉、胡椒粉、洋葱末等作料拌馅烤制的为肉馕;将芝麻与葡萄汁拌和烤制的叫芝麻馕……馕的品种很多,大约有50多种,还有窝窝馕、片馕、希尔曼馕等等。
[color=#DC143C]米肠子与面肺子
米肠子和面肺子是利用羊的下水做的一道名馔。深受维吾尔、回族少数民族的欢迎。
做法是:将羊肺子和羊大肠洗净。将和好的面用水洗出面筋,呈糊状加油和盐,灌入面肺内,然后扎紧气管,放入水中煮两小时左右即成。米肠子是用切碎的羊肝、羊心、羊肠油、加胡椒粉、孜然粉、精盐拌入大米,用水煮,待半小时,在肠中扎眼使之漏气,煮一小时即熟。
[color=#DC143C]手抓羊肉
先把羊肋条肉剁成大块,下锅煮至半熟去尽浮沫捞出;再取洋葱、辣椒,留一大片洋葱,其余剁末;辣椒剁碎。将肉块摆放盘中,上放洋葱片并撒少许精盐,入笼蒸烂取出,滗汤。汤入炒勺上火烧开,下洋葱末、辣椒末、胡椒粉、盐,调好味浇在肉上即可。若在牧区,手抓羊肉的烹制仍保持其原始的风味:或把新鲜羊肉入锅清炖,只放胡椒、姜片,不放食盐;或什么作料也不放,肉炖至七八成熟即捞出,用小刀割成片蘸盐用手掇食。
[color=#DC143C]拉条子
拉条子,新疆人自称“拌面”。拉条子选用上好面粉和面,拉制而成,呈圆条状,由此而得名。
做拉条子的关键是掌握好和面和拉制两个环节。和面时用盐水,盐要放得适量,和软一些为宜,揉透饧好。
拉条子常用的拌菜是过油肉、鸡蛋炒西红柿、辣子炒羊肉、芹菜肉片等。拉条子柔韧细长,圆润滑爽,吃起来别具风味
[color=#DC143C]羊羔肉
羊羔肉多选择当年羯羊或周岁以内的羊。做法是把羊羔宰杀后,去其皮和内脏,洗净后放在大锅里煮,并放洋葱、胡椒等佐料.煮肉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先用冷水煮,另一种是先用开水煮,无论哪种煮法,都要捞去浮在汤上面的血沫,等肉快熟时再放盐。
[color=#DC143C]烤羊肉串
烤羊肉串的制法很考究。先把新鲜羊肉切成厚片,与洋葱末拌和腌制约半小时,用铁钎子串好,架在铁槽上烤。撒上精盐、辣椒粉、孜然粉,5分钟左右,翻动肉钎再烤另一面,并撒以上调料,烤数分钟肉熟即成。
[color=#DC143C]烤全羊
烤全羊是新疆最名贵的菜肴之一,它可与北京烤鸭、广州脆皮乳猪相媲美。高级筵席中,如果有烤全羊餐车出现在宾客们中间,整台筵席将顿时生辉,显得格外豪华阔绰,为饮宴增添了异常丰富的色彩。
烤全羊所以如此驰名,除了它选料考究外,就是它的别具特色的制法。新疆羊肉质地鲜嫩无膻味,在国际国内肉食市场上享有盛誉。
烤全羊是选择羯羊或周岁以内的肥羊羔为主要原料。羊宰杀后,去蹄及内脏,用精面粉、盐水、鸡蛋、姜黄、胡椒粉和孜然粉等调成糊状,均匀地抹在羊的全身,然后用钉有铁钉的木棍,从头穿到尾,放在特制的馕坑里,盖严坑口,并要不断地翻动观察,约1小时左右即成。
全羊烤成后即放置餐车上,烹制者在羊头上挽系红彩绸,打成花结,羊嘴放置香菜或芹菜,餐车备有小刀,服务人员推车围绕餐桌转动,恭请客人启刀食肉。不客气的食客们,持刀从烤羊身上切下肉来,尽情地吃,其热烈闲逸古朴浪漫的情景,非身临其境的人,是难以想象其盛况的。烤全羊色泽黄亮,皮脆肉嫩,鲜香异常,是维吾尔族人民招待贵宾的佳品。
[color=#DC143C]哈密瓜
哈密瓜又称为厚皮甜瓜。大约在一千六百多年前,新疆就已有大量种植了,现在大约有一百八十多个品种及类型。其中最受人们欢迎的有:红心脆哈密瓜,它肉质红嫩,香脆甜爽;黑眉毛蜜极甘哈密瓜,它肉质软而多汁,甜蜜醇香;网纹香哈密瓜,瓜肉为绿白色,含糖量特高,风味香甜可口。
[color=#DC143C]薄皮包子和烤包子
烤包子(维语叫“沙木萨”)和薄皮包子(维语叫“皮特尔曼吐”)是维吾尔族同胞喜爱的食品。城乡巴扎的饭馆、食摊,多销售这两种食品,类如北京夹肉烧饼和天津的狗不理包子一样,很受顾客欢迎。有趣的是,当薄皮包子蒸熟揭笼或烤包子从馕坑取出那阵子,厨师常常提高嗓门,拉着长声呼喊:“依布拉音·艾利克斯拉木包子哎……”据说这个依布拉音·艾利克斯拉木是几百年前的名厨,他做烤包子、薄皮包子誉冠西城。于是,后人就拿他的名字作为招徕顾客的牌子。
烤包子面皮要擀得很薄,几乎可以透亮。肉馅主要用羊肉丁、羊尾油、洋葱末、孜然粉、胡椒粉、精盐和少量的水搅拌而成。包好的包子在笼里蒸20多分钟即熟。烤包子用未经发酵的面做皮子,皮子要擀得很薄,做成方形包子。馅用羊肉丁、羊尾油、洋葱、孜然粉、胡椒粉和盐搅拌而成。把包好的包子贴在馕坑里,十几分钟即熟。
在维吾尔族的烤包子中,除了用馕坑烤制的以外,还有用油炸的包子,叫“桑布萨”。做馅的原料和其它烤包子相似,不过事先要在锅里先炒一下,然后再用。这种包子形似饺子,用花边刀压边,压出整齐的花纹,很像小巧的艺术品。这种包干除用来招待客人外,还常作为办喜事时互相馈赠的礼物。烤包子所用的坑,叫“沙木萨吐努尔”,比一般馕坑要小。一般用小号的水缸,取去缸底,倒扣过来,四周用土坯垒齐,烤包子时,要往烧热的坑里洒些盐水,以防止包子脱落。
薄皮包子也就是蒸包子。做馅的原料和烤包子差不多。包子皮要攒得很薄,蒸熟后,几乎透过包子皮就可以看到里面的馅。吃起来好像包子皮都溶化到嫩肉油香之中,颇有灌汤包子的风味。
[color=#DC143C]纳仁
纳仁是新疆牧区的一种佳肴,具有明显的牧区特色。这种佳肴也叫手抓肉或手抓羊肉面。做法是:把羊宰杀后,去其五脏,把羊肉切成大块,一般两个小时即可煮熟。汤肉放盐、洋葱。肉取出后,用原汁肉汤煮面条或是面片,捞出盛盘,把面片放在盘底,块肉放在上面,肉用小刀切碎后同面拌在一起,并撒些辣面子、洋葱末等调味品,然后用手抓着吃,这就是手抓羊肉面。
[color=#DC143C]南疆水晶无花果
无花果又名“映日果”、“奶浆果”、“隐花果”,因只见果不见花而得名。原产外国,约在唐代传入我国。我国新疆南部栽植较多。鲜无花果生食、制蜜饯、入肴皆可。味道鲜美甜润,为一难得佳品。
制法:(1)勺内加清水、白糖,用中火烧开,撇去浮沫,再加入猪大油、香蕉精,用手勺不断搅动,小火至浓汁,透亮,倒入碗内,放冰箱内冰凉待用。
(2)将无花果用滚水焯一下,晾凉剥去外皮,每个用刀一切4瓣,在盘中码放成放射状花形,晶糕切成5毫米小丁。
(3)取出水晶汁均匀倒在盘中无花果上,撒上晶糕即成。
特点:光润透明,形状美观,甜美软嫩,清凉爽口。
[color=#DC143C]吐鲁番葡萄
“城在葡萄中,人在葡萄中”,来吐鲁番市的宾客无不绕有兴致地谈论触目皆是的葡萄。吐鲁番是葡萄的故乡也是葡萄的王国。据史书记载,早在2000多年前西汉时期张骞出使西域,就发现这里种值葡萄。由于这里气温高、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特别适合葡萄的生长和糖份的累积。
这里的葡萄干是用特殊方式晾制成的,在吐鲁番处处都有用土块砌成的四面通风的花格建筑--荫房,利用热风,自然荫成的葡萄干,碧绿甘美,酸甜可口,倍受人们的青睐,畅销国内外。
吐鲁番的葡萄,似珍珠,象玛瑙,晶莹剔透,甜嫩多汁,令人垂涎欲滴。这里的品种繁多,现有无核白、红葡萄、黑葡萄、玫瑰香、白布瑞克等500多个优良品种,堪称“世界葡萄植物园”。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color=#DC143C]新疆抓饭烧麦
制法(1)将黄萝卜改刀成筷子粗的条,肥瘦羊肉全部切成约1厘米见方丁。
(2)将高压锅坐火上,加入油烧至七成热时倒入羊肉丁,炒至上色时倒入黄萝卜和洋葱,加盐与孜然粉,再加少许清水焖约10--15分钟。
(3)将泡好的大米捞出倒入锅内,扒平(不要翻动,使黄萝卜在米下面),盖上锅盖焖约10---15分钟,将米翻一遍,再盖严锅盖,焖约15--20分钟即可成熟,将米与黄萝卜、羊肉丁加入孜然粉搅匀即成抓饭馅。
(4)将面粉加盐制成半烫面,下成50克7个的小剂擀成烧麦皮,逐个包入抓饭馅,使每个馅心中能包入4--5粒肉丁,入笼屉蒸约8分钟,至皮成熟即可。
特点:馅心羊脂香味浓,甜咸适中,即可作点心,又可为主食
[color=#DC143C]油塔子
油塔子形状似塔,色白油亮,面薄层次很细,香软油多而不腻。油塔子的制作,是先用温水把面和好,加酵面揉成软面,发约一小时,再加碱水揉好稍饧。根据制作需要,揪成数块,外抹清油待用。取其中一块,擀薄拉开,抹上炼羊尾油,撒少许精盐和花椒粉,将面边拉边卷,卷好后搓成细条,再切成若干小段,然后拧成塔状,入笼屉用旺火蒸半小时,即可启笼食用。
[color=#DC143C]新疆葡萄雪鸡
制法:
(1)将猎捕或饲养的雪鸡洗净后将肉剔下,入水中煮至七成熟时捞出。
(2)勺内加入雪鸡汤及盐、葱、姜、葡萄汁、料酒,再把捞出的雪鸡改刀成1.5厘米宽、5厘米长、厚内1--1.5厘米的条形块,放入加好调料的勺内烧至成熟的捞出,摆入盘中。
(3)鸡块周围围一圈加工成灯笼的喀什哈尔葡萄即可。
特点:形状美观、鲜甜浓香。
[color=#DC143C]新疆琉璃葡萄
制法:(1)新鲜的马奶子或喀什哈尔葡萄在沸水中速烫后去皮,滚上干淀粉。
(2)挂蛋粉糊入六成油中炸至结壳捞出,再炸至金黄色。
(3)锅内倒入少许底油,加入白沙糖,加热至淡黄色,倒入炸好的葡萄翻勺,使糖浆挂均匀,用筷子夹起一个个码放盘内,在盘心摆成同心圆形。
特点:味鲜甜,色泽亮黄。
[color=#DC143C]新疆丝路明珠
制法:
(1)将菠菜洗净,用开水稍烫,用扒烧法将菠菜整只烧至成熟呈咸鲜味。
(2)用菜叶对顶式将烧好的菠菜拼入大鱼盘中,中间留空隙,将几种哈密瓜切开,去掉籽,用小匙将瓜瓤剜成直径约3厘米的圆球,放在扒烧好的菠菜中间,一般放入20个小哈密瓜球为宜,装好即可。
特点:菠菜咸鲜,哈密瓜香甜。
[color=#DC143C]柯尔克孜族烤全羊
制法:
1、选1只肥嫩的羊,剃去羊毛,灌入泻药以清除内脏杂物。
2、再将其赶入被炉火烤得很热的屋子里。待其干渴难忍时,端来掺有各种作料的冷水,羊饱饮后再赶入热屋。如此反复数次,羊身上的作料味就愈加浓烈了。
3、将羊宰杀,去除内脏、头、蹄,悬在自制的炉灶里翻滚烘烤,直至出油,变色即熟。
特点:
味道鲜、火候好的烤全羊,吃起来外脆内嫩,余香满口。柯尔克孜人称其为“卡瓦布”,是柯尔克孜族的传统美食。
[color=#DC143C]酸奶
是蒙古族民间仲夏的一种常用饮料,这种饮料分两种:一是生酵酸奶,一是熟酵酸奶。生酵酸奶是将鲜牛奶或鲜羊奶、马奶、骆驼奶置于罐中,温度约保持在摄氏十八度左右,过上两天,就发酵成块,带酸味,这就是生酵酸奶。
制生酵酸奶,要自然发酵,不能用筷子搅动,制成的酸奶,也不能再入锅煮,如筷子动了,锅煮了,酸奶就分解水和奶豆腐了。熟酵酸奶,是将生鲜奶放入锅中烧开,后放通风处发酵,以带酸味者为佳。
酸奶子做法简单,富有营养,有滋补作用。据说,酸奶含有乳酸菌,对肺结核、消化不良、心血管等病,均有显著疗效。在暑伏天,若喝上一杯酸奶,就象吃了冰糕一样,从心里往外冒凉气,既能防暑,又能解饿,实是难得的清凉饮料。如喝得习惯了,别的饮料各它是无法比拟的。相传成吉思汗有一次征战途中路经蒙古鄂尔多斯地区,当时天赐他三碗酸奶子,离开鄂尔多斯时,成吉思汗胡子上的酸奶滴了下来,从此鄂尔多斯就有了福分。
[color=#DC143C]抓饭
抓饭,维吾尔语称“波劳”,是新疆维吾尔、乌孜别克等民族人民喜爱的一种饭食,多净手掇食,故汉语称为“抓饭”。
抓饭的主要原料有大米、羊肉、胡萝卜、葡萄干、洋葱和清油。用它们混合焖制出来的饭,油亮生辉,香气四溢,味道可口,甚受欢迎。维吾尔人的家里常做抓饭,特别是在婚丧嫁娶的日子里,总要做出大锅的抓饭来招待亲朋戚友。抓饭营养丰富。从它的原料看,羊肉性热,含大量蛋白质、脂肪和氨基酸,具有壮阳益肾补血之功;胡萝卜是含维生素丰富的蔬菜,俗称“小人参”,具有补气生血、生津止渴、安神益智的作用;洋葱含有蛋白质、脂肪、糖类、胡萝卜素、维生素B1、B2、维生素c、钙、镁和铁等多种成分,还含有挥发油,其中主要成分为蒜辣素,也叫葱蒜杀菌素,只要把洋葱放到嘴里嚼三分钟,就可把嘴里的细菌消灭干净。另外,大米和植物油也都为人体所必需的食品。把这些东西混合在一起制作,当然是一种富有营养、别具风味的饭食了。难怪有人给抓饭起了个外号,叫“十全大补饭”。
新疆的抓饭,种类、花样较多。所用原料基本相同,间或有些变化。如用油方面,除了用清油(胡麻油、瓜籽油、棉籽油、菜籽油)外,还有采用骨髓油、酥油、羊油或红花油做抓饭的。在用肉方面,除了羊肉外,还有选用雪鸡、野鸡、鸡、鸭、鹅和牛肉来做抓饭的。此外,也可选用葡萄干、杏干等干果代替畜肉禽肉来做抓饭,称为甜抓饭或素抓饭。
南疆维吾尔族人做抓饭的花样更多,有的喜欢在抓饭里放一种“毕也”;有的干脆在抓饭上面放些用粉条、白菜、西红柿、辣子等炒的莱,称之为“菜朴劳”,边吃抓饭边吃菜,又方便又可口。最有趣的是在抓饭上倒上一些酸牛奶,这种抓饭叫“克德克朴劳”,它兼有开胃、消暑、利消化的妙用。
还有一种抓扳叫鸡蛋抓饭,其做法是:当抓饭快熟时,在抓饭上面弄个鸡蛋大小的窝,然后把鸡蛋打在里面,等抓饭焖熟时,鸡蛋四周沾满了米粒,吃起来特别油香。
不过维吾尔族人最讲究的抓饭要算“阿西曼吐”,也就是包子抓饭,即在每碗抓饭里放上五、六个薄皮的肉馅包子,这种抓饭大都用来招待尊贵的客人和亲密的朋友。远足来新疆的客人们,别失去尝一尝新疆抓饭的机会!
[color=#DC143C]哈蜜瓜脯
哈蜜瓜是新疆的特产,由于它具有特殊的香味,加上它肉色鲜艳,体大肉厚和清脆爽口的优点,颇受国内外市场的欢迎,特别近几年来,经过农业科技工作教室的努力,已培育出像“炮台红”、“红心脆”等优良品种,深受外商的欢迎。
但是瓜的保存期受品种条件的影响,一般在2~3个月内鲜瓜就会腐败变质。为了满足瓜季过后对哈蜜瓜制品的市场需要,石河子市食品厂近几年来,加工生产了哈蜜瓜哺,经每年外销,证明很受国际市场欢迎。
工艺流程(返砂型):鲜瓜→挑选→去皮切条去籽→浸硫晒干→浸泡→糖煮→铺盘烘烤→包装
制作方法:
1.鲜瓜挑选:要求挑选绿皮红瓤的哈蜜瓜品种,并选肉厚个大的进行加工。(破裂而不坏的也可以加工)要求成熟度在七成。已经腐败变质的不能加工。
2.去皮、去籽、切条:将哈蜜瓜洗净,用专用刨刀刮去表皮(保留青肉层)然后切成两半,用铝匙或刮刀去瓜籽(瓜籽清洗晒干后可榨油),最后将瓜切成4~5厘米宽的瓜条。
3.浸硫晒干:将瓜条放在2%的重亚硫酸钠溶液中浸泡10分钟(目的是将瓜条漂洗,防止虫蛀),然后捞出放在芦席或芽挂在绳子上晒干,待水分低于18%后,即可收放在竹筐中待用(切忌用铁制品装,以免瓜肉褐变)。
4.浸泡复原:将瓜干用水浸泡4小时左右,让其复原成鲜瓜状瓜条,然后进行加工(用鲜瓜加工要受季节影响,因此先加工成瓜干。后复原加工)。
5.糖煮:将瓜条放入16~18波美度的糖水中煮沸15分钟后逐步加入白砂糖(分撒)使锅内糖浆浓度在24~26波美度,再煮半小时即可捞出放入24波美度凉糖浆中浸泡12小时(糖煮终点视其瓜条呈半透明状即可)。
6.铺盘烘烤:将浸泡好的瓜条捞出滤去糖水,铺在竹盘上,送烘房烘烤(挑出残次品和吃糖不均的瓜条),烘烤温度在65~68℃,约12小时后即可出炉(烘8小时后需翻盘一次)。
7.包装:烘好后的瓜脯,一般水分在10%以下,此时趁热从竹盘上取下瓜条,然后挑选分级用塑料袋或纸盒包装。
质量标准:色泽:褐色色;形态:半透明条状;水分≤10%;总糖量:65~70%。还原糖18~20%。
[color=#DC143C]帕尔木丁
帕尔木丁是维吾尔族人民传统的风味食品。它色泽黄亮,形象美观,皮酥脆,肉鲜嫩,咸中带甜,颇受人们欢迎。
帕尔木丁是用面粉、肥羊肉、炼羊油(少许)、洋葱(皮牙子)、鸡蛋、精盐、孜然粉、胡椒粉等原副料,在馕坑烤制而成。
制作帕尔木丁,先把肥羊肉切成小丁,洋葱切碎加盐、胡椒粉、孜然粉和少量清水拌匀成馅;在面粉中加酵面和鸡蛋、适量淡盐水和面,稍饧,分成等量小块,擀成圆面皮;与馅做成马鞍桥型。沾醋贴的馕坑内壁上,贴完,盖严馕坑口。约五分钟,揭开盖,再烤约二十分钟,帕尔木丁呈金黄色,取出抹少许炼羊油即可食用。
[color=#DC143C]街头风味串烤肉
新疆维吾尔民间传统的串烤肉,同样既是街头的风味快餐,又是可以上席待客的美味佳肴。正宗的串烤肉也和烤全羊一样色泽焦黄油亮,味道微辣中带着鲜香,不腻不膻,肉嫩可口。用料的讲究不似烤全羊那样严格,二者的区别在于烤制规模的大小和具体方法上。
串烤肉,首先将净肉剔下来切成薄片,每一片有瘦有肥最好。然后将它们肥瘦搭配,一一穿在铁钎子上。过去,做串烤肉用的钎子都是用红柳的细条截削而成的木钎。现在,这种原始的木钎不容易看到了。把肉穿好之后,便将它们疏密均匀地排放在燃着无烟煤的槽形铁皮烤肉炉子上,一边扇风烘烤,一边撒上精盐、孜然和辣椒面,上下翻烤数分钟即可食用。
近年来,在墨玉、库车和乌鲁木齐二道桥市场等地出现了串烤肉的另一种形式,民间称它为“米特尔喀瓦普”,意为“1米长的串烤肉”。这种串烤肉确实名符其实,钎子足有70-80厘米长,肉块儿也大,立在馕坑里烘烤,一次可烤出十几串,味道鲜嫩可口,吃起来更为过瘾,因为这一大串足顶那小的7一8串烤肉。所谓炒烤肉,就是用上述那些调料用锅炒出来的羊肉片。
更为有趣、难得一尝的要数“肚子烤肉”。何谓“肚子烤肉”呢,就是把羊肚子洗净后,把羊肉剔下来塞进肚子里,再倒进些盐水把肉块拌匀,然后把口系牢,埋进用篝火烧热的沙子里烤熟的肉。烧烤的只是那肚子,肚子在这里真正成了“饭锅子”。人们尝了这种烤肉后都赞不绝口,说只有吃到这种肉时,才能享受到羊肉特有的、天然的鲜嫩香昧,那独特的滋味是任何其它方法烹制而成的肉食无法替代的,或许,这是最原始、传之最久远的食俗之一吧!
[color=#DC143C]库尔勒香梨
产地:中国新疆库尔勒。
历史:据晋代葛洪撰《西京杂记》记载:“瀚海梨,出瀚海北,耐寒不枯”。此“梨”指的就是库尔勒香梨、库尔勒地区栽培香梨,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
典故:相传,古代有一个叫艾丽曼的姑娘,为了让乡亲们吃上梨子,她不畏艰难,朝东翻越99座山,到过99个地方,骑死99头毛驴,引进99株梨树,在当地栽植。其中只有一株梨树与本地的野梨树嫁接成功。当梨树上结的梨子成熟时,香气浓郁,随风飘散,乡亲高兴地称它为“奶西姆提”,意思是喷香的梨子。
特点:库尔勒市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北部,天山南麓,塔里木盆地北缘,孔雀河流贯,是一个肥沃的绿州。这里出产的香梨最为有名,素有“梨乡”之美称。库尔勒香梨,维吾尔叫“奶西姆提”,它以皮薄、肉脆、汁多、味甜、酥香、爽口,耐贮藏,营养丰富等特点驰名中外。印度人称它是“中国的王子”,其珍贵由此可见一斑。
成份:据科学化验分析,库尔勒香梨营养价值高,含糖量10%,酸0.03%,灰分0.12%,每一百克香梨含维生素C约四点三毫克,可食部分达83.6%。
奖项:1985年,库尔勒香梨被评为中国优质水果。
[color=#DC143C]木赛来斯
木赛来斯是南疆维吾尔群众普通喜欢的一种饮料。其制作方法也是十分独特。这种饮料完全是用鲜葡萄为原料酿成的汁,但却不是葡萄酒。
做法:把鲜葡萄摘下后,放在洗干净的案板上,摊开,用洗净的戈壁上的骆驼刺,去叶留刺,用其敲打葡萄,使葡萄的皮和核留在案板上,汁流入盆中,然后用纱布过滤后倒入锅中熬。10公斤葡萄汁加20公斤水,用文火慢慢熬成10公斤的汁。熬好后,倒入洗净的缸中,加盖密封,置于向阳的地方,让其发酵,约40天左右即成。发酵时,会产生咕嘟咕嘟的响声,像水开锅一样,等到完全平静后,表示酿制好了。
木赛来斯的制作,由于地区的不同,在汁里放的东西也不完全一样,有的地区在汁里要放一些玉米粒,茶叶和药材等。据说,莎车的群众在汁里还放去头去爪、去毛和五脏的雏鸽,烤熟的羊羔大腿肉(要去脂肪)。有钱的人家,还在汁里放些金子的粉沫,以达到滋补和治疗疾病的作用。
被维吾尔族群众视为琼浆玉液的木赛来斯,呈淡咖啡色,味微酸甜,气味芳香,是营养丰富的上等补品,当地维吾尔族群众把这种饮料称其为“多拉”(药)。木赛来斯含有微量的酒精,具有舒筋活血的功能。
吐鲁番的维吾尔族群众大多喜欢园艺,房前屋后栽种葡萄。等到葡萄成熟后,便开始酿制这种饮料。这种饮料大都为家酿,自制自用,或是用来招待客人。
[color=#DC143C]核桃
产地:中国新疆策勒。
特点:纸皮核桃:核果呈椭圆或卵圆形,较大,顶端微尖,壳厚1毫米左右,出仁率65%-69%,出油率74%。其壳薄如纸,一捏就破。栽后3年之后结果,产量高。露仁核桃:核果形状多种多样,以卵圆形为最好。核壳局部退化,种仁外露,取仁极为方便。出仁率60%-70%,出油率75%,一般晚熟、丰产。隔年核桃:核果圆形、扁圆形,壳稍厚,出仁率40%-50%。二年生可开花结果,尤其是适应性强,产量高。穗状核桃:多个核果着生于一个穗轴上,数目不等。果实大小不整齐,出仁率35%-47%,丰产。
[color=#DC143C]新疆杏
产地:中国新疆阿克苏。
特点:库车小白杏和叶城黑叶杏。果实圆形,中等大小,果面桔黄有时略带红晕,肉橙黄,柔软多汁,味甜。其干及脯外形较大,肉质肥厚,酸甜爽口。种仁甜,是制包杏仁和制罐头的优良品种。和田胡安娜杏。果实个大,长卵圆形,果面色彩艳丽,肉肥厚,种仁甜而饱满。是制干的好品种。因为不易落果,所以成熟后如不采收,可在树上自然晒干。
[color=#DC143C]石榴
产地:中国新疆叶城。
功用:果实大而色泽艳丽,外果皮包着一袋味甜汁多、晶莹剔透的颗粒状果实,果实含糖、酸,且含有高于苹果、梨两倍的维生素C和磷、铁、钙等矿物质,营养价值极高。其果实中富含石榴素、性温涩,既润燥又收敛,有非常高的药用价值,用于治疗肠胃病、高血压和冠心病;果皮可止痢及肠泻,花瓣可止血,叶可治眼疾,皮还可以制鞣料和天然染色剂。其花艳丽似火,花期长,可做庭院绿化树种,极具观赏价值。
[color=#DC143C]曲曲
曲曲是深受维吾尔族人民喜爱的传统风味小吃。它跟汉族人民所说的馄饨相仿,在制法和用料上却有它的独特之处。
先用上白面粉和面,擀成薄片,切成四平方厘米的方片。再把肥羊肉剁成肉泥,用肉泥、洋葱末加盐、胡椒粉、孜然粉和少许肉汤和成馅。切羊尾油成小方丁(哨子)。用面皮逐个包馅,先成饺子状,把两头从底部弯曲捏合。在肉汤煮开时,放入包好的曲曲。煮熟时,把切好的羊尾油丁倒入煮开,放香菜即可舀出盛碗。
曲曲皮薄馅嫩,配用羊肉原汁原汤,且汤清味鲜,风味别具,在新疆城乡到处可以吃到。
[color=#DC143C]新疆凉面
新疆凉面又叫黄面,因其色黄而得名,维吾尔语叫“赛热克阿希”,属夏令风味小吃。面中有一主要原料叫蓬灰,蓬灰来源于戈壁上的“臭蓬蒿”,这是一种野生植物。秋季来到,人们把蓬蒿收集起来,放进坑中烧。蓬蒿流出的水汁冷却后会凝结成块,这便是蓬灰。制作凉面时:先用淡盐水、土碱水和面,加入蓬灰水,边加边拉,揉到面团柔软光滑有拉力时即可,然后放在案板上饧。氢菜葫芦去皮,掏籽、切丝、菠菜、芹菜切段。把面拉成细条下锅,煮熟后捞出,过两次凉水,淋少许清油拌开。把炒勺中的水烧开,下菜葫芦煮熟,加盐,打鸡蛋花,下菠菜,加湿淀粉勾成芡成卤汁。芹菜段入油锅炸熟,分别把油辣椒粉、鞭泥、芝麻酱用游泳水稀释。吃时凉面盛于盘中,浇卤汁,放醋、蒜、油辣椒、芝麻酱,再放芹菜段。面柔软而有筋感,拌料酸中带有辣香。
[color=#DC143C]酸奶子
是一种发酵的乳制品,极受维吾尔人喜爱。不论春夏秋冬,不论男女老少,对酸奶子一往情深,视为离不开的家常饮料。酸奶子如此备受青睐,自有它的魅力。它的营养价值远远超过新鲜牛(羊)奶。它含有多种乳酸、乳糖、氨基酸、矿物质、维生素、酶等。它所含的蛋白质的生理价值,比大米、白面、肉类都高。其作用也十分广泛,也很神奇。胃病患者喝了它,可促进胃酸分泌,食后非但不气胀、腹泻,反而通气,消食。酸奶子对高血压、冠心病,可收防治之效。其中所含的乳清酶等能抑制胆固醇。有人通过试验观察到,每日饮700毫升酸奶子,一周后,可使血清胆固醇显著下降。经常饮用,可预防动脉硬化和高血压。从外国专家研究的资料看,喜食酸奶子的维吾尔人血中胆固醇的浓度多为130%毫克,远比一般美国人240%毫克的水平低。
专家们还认为,人过早衰老的原因之一,是由于肠道腐败菌引发肠中毒。而酸奶中的乳酸杆菌能抑制和消灭肠道内伤寒杆菌、痢疾杆菌、葡萄球菌等腐败菌,从而有助于改善肠道菌丛的分布状况,抑制腐败菌产毒,增强肠道机能,促进营养物的吸收,防止过早衰老。酸奶子还具有防癌功效。科学家做过这样的试验:把患有肿瘤的小白鼠分成甲乙两组,甲组每天喂酸奶子,乙组则不喂。20多天后,前者癌细胞的生长速度比后者降低了30─35%。维吾尔人患癌的比例较少,恐与饮食酸奶子不无关系。
有趣的是,妇女饮食酸奶子,可使皮肤变得白嫩、光洁,起到美容作用。酸奶子的神奇作用使美国医学界为之叹服,奉它为“世界最佳饮料”。酸奶子的加工制作,早在1000多年前就已经开始了。代代相传兴盛不衰。制作十分简单。它是以新鲜全脂牛(羊)奶为原料,经消毒后,加入乳酸菌(或已发酵的酸奶子发酵而成。乳酸菌大量生长繁殖,将奶子中的乳糖分解为乳酸,乳酸又把奶中酸蛋白钙化物的钙离子夺走。酸蛋白开始沉淀。牛(羊)奶不变成酸奶子。这叫前发酸。再把酸奶子放入10─15度C左右的房间,让其继续发酵,一两天后,产生芳香时,这就形成了味美质佳的酸奶子了。
维吾尔人家家都会做酸奶子,常常是自做自饮,也有清晨去巴扎买现成的。每日,数百名城效农村妇女,从四面八方将加工好的酸奶子运往城里销售,其收入也很可观。
维吾尔人饮食酸奶子,不加糖,就喝那个酸劲,内地人刚开始服用时,抵不住那个酸劲,可放适量白砂糖,搅匀后饮用,酸中透甜,加以奶香,也别具其味。喝酸奶子会上瘾,一旦上了瘾,也许会因此“终身受益”。
[color=#DC143C]油馓子
面粉用清油、花椒水和起,切小块,压成圆饼,从中开洞、拉长、搓条、盘层、拉细,入热油炸至金黄色而成,味香酥脆。
[color=#DC143C]粉汤
淀粉制成粉块,待凉切小。另取羊肉加调料、肉汤炖烂,放入粉块、鲜菜、调料、木耳烧成。酸辣味浓。
[color=#DC143C]酿皮子
用洗面筋之法,使淀粉与面筋分离,取其淀粉糊,倾入涮盘内一薄层,放滚水上加热而成。配以调料、佐料而食,软中有韧,利落爽口。
[color=#DC143C]库车汤面
羊肉煮熟切薄片。另以羊尾油丁加调料成汤,反复浇黄面烫热,放肉片、蛋皮丝、蒜油、酸辣味料,撒胡椒粉而成,酸辣味浓。
[color=#DC143C]熏马肠
每年11月底到12月份,是哈萨克族牧民熏肉的旺季。他们在这个时候,要挑选一些膘肥体壮的牛、马、羊宰杀后供过冬食用。为了使这些肉能较长时间的保存,他们采用了多年积累的方法——熏。熏肉时,先将肉剁成块,撒上盐,搭在木架上,四周是土块墙或是用其它东西遮挡一下,下面用松枝柴烟来熏,直到熏干,即成熏肉。还有一种熏羊肉的方法十分有趣,将羊宰杀后,将内脏掏空,烧掉皮上的毛,皮连肉一起剁成块,撤些盐,用熏陶的方法熏干。连皮一起熏的肉,可以保存较长时间,直到翌年的六七月份也不会变质,哈萨克族牧民最拿手的要数做马肠子了,他们挑选膘肥体壮的马宰杀后,取其马肠,洗净,按马的肋条切成条肉,连同肋骨撤上盐、胡椒粉等佐料,灌进三尺多长的马肠内,两头扎紧,挂在屋里风干,一个月左右即成。除用肋骨肉灌肠外,还用碎肉和块肉来灌肠,也有用熏的方法来做马肠子。还有一种腊肉,是将牛羊肉上撤些盐,灌进马肠内,两头扎紧口,吊起来凉干即成。哈萨克族的马肠和腊肉脂肪丰富,但油而不腻,瘦肥分明,不仅色悦目,而且营养价值很高,并具有特殊的风味。隆冬季节来到牧区,正是哈萨克族牧民显示他们烹饪技术的时候,这时若去牧区准叫你饱尝口福。
[color=#DC143C]喀什馕坑肉
“不到喀什不算到新疆”,到了喀什不吃馕坑肉只能算白跑一趟。维族人家家门口都有一个用来做馕的土坑,一半在地下一半在地上。把抹上佐料的整只羊封闭在馕坑内,暗火慢烤。烤到一定时辰,打开馕坑,香气四溢,用“十里”形容不为夸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