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原创]Linux配置与优化经验谈 [打印本页]

作者: bigblock    时间: 2004-12-24 17:05     标题: [原创]Linux配置与优化经验谈

作为Linux爱好者,笔者安装过各种Linux发行套件。在每次安装过程中,大量的配置优化工作花费了许多时间,并且容易造成一些细节的遗漏。本文以安装与使用RedHat 6.1为例,谈一些自己的体会。  
关于硬盘分区  
笔者的经验是安装Linux时一定要建立单独的分区,用于存储用户的私人数据,同时可以用于备份系统的配置文件,便于以后配置。&nbs
p;
编辑/etc/inittab文件  
大部分Linux的发行套件都建立六个虚拟控制台,实际上三个已经足够,并且可以节省可贵的内存空间。编辑/etc/inittab文件,在下面三行的前面加上#。  
4:2345:respawn:/sbin/mingetty tty4
5:2345:respawn:/sbin/mingetty tty5
6:2345:respawn:/sbin/mingetty tty6  
然后执行init q,使系统重新读取/etc/inittab文件,关闭tty4、tty5、tty6虚拟控制台。如果不考虑系统的安全,你可以利用第四个虚拟控制台来查看各种系统信息,编辑/etc/syslog.conf文件,在最后一行加入:  
./dev/tty4  
最后再执行killall -HUP syslog。  
编辑/etc/inputrc文件  
只要编辑/etc/inputrc文件,设置INPUTRC的环境变量,利用Tab键的命令补全功能,就可以实现类似于MSDOS的DOSKEY的功能。这样对文件与目录的各种操作,也一样方便快捷。  
编辑/etc/rc.local文件  
如果需要定制自己的登录信息,注意要修改/etc/rc.d/rc.local文件,因为每次执行/etc/rc.d/rc.local文件,都需要修改/etc/issue与/etc/issue.net文件,我们可以编辑定制自己的/etc/issue文件,加快Linux引导过程,并且加入以下内容:  
echo "base=0xd8000000 size=0x800000 type=write-combining" >> /proc/mtrr
# Enable NumLock
for tty in /dev/tty[1-3]; do
setleds -D +num < $tty
done  
定制vim的环境  
在Linux环境中,有许多编辑器,主要有emacs、vim、joe等,对于从没有使用过UNIX或者Linux的人,笔者的建议是最好找几本有关的参考书,先了解这些编辑器的使用方法,这样安装好Linux后,在编辑与查看一些配置文件时,不至于茫然不知所措。  
编辑/etc/mtools.conf文件  
一般情况下,都是在自己的机器安装Windows 98与Linux两种操作系统,通过安装mtools包,可以不用安装相应的文件系统,允许在MSDOS、Windows 98与Linux的文件系统之间,实现文件的读、写、移动、显示等操作。假设Windows 98安装在/dev/hda1、/dev/hda5分区下,修改/etc/mstools.conf文件,加入以下内容:  
drive c: file="/dev/hda1"
drive d: file="/dev/hda5"  
这样就可以执行mdir c:等命令。  
拷贝各种配置文件  
根据机器的用途,编辑拷贝相应的配置文件,例如:samba的配置文件/etc/smb.conf,域名服务器的配置文件,DHCP的配置文件/etc/dhcpd.conf等。一般情况下,这些文件一旦配置好,很少发生改动,这样可以节约许多时间。注意原来的配置文件一定要做好备份,如果配置文件发生改动也要做好备份!  
编译Linux内核  
一般各种Linux系统套件安装的内核,都适合大部分的机器,但缺点是大而全,套件中包含有许多自己根本不需要的模块。只有根据自己的需要及机器硬件条件来配置内核,才能达到最优。注意在编译内核前,一定要对自己机器有一个全面的了解,这样才能做到心中有数。  
以下是编译内核的简要步骤:(以redhat6.1为例说明)  
1.进入/usr/src/linux,编辑Makefile文件,修改EXTRAVERSION= -xx,其中xx表示编译的版本号,最好用数字,并且大于原来的数值。  
2.根据自己机器的硬件配置,选择相应的选项来配置内核。  
#make menuconfig  
3.理顺各文件的依存关系,清理以前生成的目标文件及其他文件。  
#make clean ; make dep  
4.编译内核与安装,并且安装模块。  
#make bzImage
#make modules; make modules_install  
5.安装内核。  
# cp arch/i386/boot/bzImage /boot/vmlinuz-y.y.yy-xx  
将内核复制到/boot目录下,其中y.y.yy表示Linux版本号,xx表示编译的版本号。  
# cp System.map /boot/System.map-y.y.yy-xx
# cd /boot
# ln -s System.map-y.y.yy-xx System.map  
最后,编辑lilo的配置文件/etc/lilo.conf即可。  
6.测试新内核。  
引导完成后,注意检查/lib/modules/y.y.yy-xx目录下,是否建立modules.dep文件。如果文件存在,可以修改/etc/rc.d/rc.sysinit,将有关执行模块依赖的命令的内容注解掉,这样可以加快Linux的启动过程。  
注意测试新内核之前,用户最好保留原来的内核,这样如果新建的内核引导Linux不成功,可以利用旧的内核引导Linux操作系统。





欢迎光临 黑色海岸线论坛 (http://bbs.thysea.com/) Powered by Discuz!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