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推荐]毛主席去安源
[打印本页]
作者:
黑色叶子
时间:
2006-4-28 20:40
标题:
[推荐]毛主席去安源
鲁豫:在三十多年前呢有一幅油画曾经风靡了整个中国,当时啊这幅画被印在很多东西上面,比如说喝水的杯子,写字用的笔记本,还做成邮票、做成了挂历、招贴画什么的,这幅画就是《毛主席去安源》,这幅画也成就了当时一位很年轻的画家,刘春华。
画外音:1967年12月《毛主席去安源》这幅画正式出版,印刷量高达9亿多张,按照当时中国8亿人口推算相当于人手一份。一时间《毛主席去安源》家喻户晓,几乎所有的文化用品上都能看到这幅画的影子,在上海一家文化用品单位仅是这样的笔记本就印刷了五千万册,诞生在将近四十年前一幅绘画作品,由于特殊的年代有了一段特殊的演绎,而它的作者刘春华也在偶然和命运的共同驱使下,走过了一段不平静的人生道路。
鲁豫:这就是画家刘春华老师,这幅画实际有多大?如果挂在这儿的话比这个屏幕要大吗?
刘春华:差不多,应该是尺寸高是两米二,宽是一米八。
鲁豫:高是两米二,宽是一米八。这幅画现在挂在哪儿?
刘春华:现在在中国建设银行。
鲁豫:当年是被建行买了,是吧?
刘春华:1995年秋天。
鲁豫:当时拍卖会上卖的,卖了多少钱?
刘春华:最后成交价是605万。
鲁豫:在1995年当时是最高价吧?油画的最高价?
刘春华:国内、大陆的油画拍卖记录,一直到今年春季保持了近十年。国内的油画拍卖记录。
鲁豫:那你在1995年就已经是百万富翁了?
刘春华:算吧。
鲁豫:这是在1995年拍卖的时候成交价,是中国油画的拍卖的最高价格,这个价格呢保持了将近十年。这幅画呢其实当时刘老师画这幅画,是一个特别偶然的一个机会。
画外音:刘春华出生于中国东北松嫩平原上的一户普通农家,1963年19岁的刘春华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中央工艺美院,那时成为一名画家是他的人生理想。
1967年,在刘春华大学四年级时,为了宣传毛主席领导安源工人运动的成绩,一场名为毛泽东思想的光辉照亮了安源工人运动的展览 应运而生,当时展览的筹备者来到中央工艺美院物色美术人才,为展览进行设计和绘画创作(刘春华:当时商量定一个同学叫(赵大福),他技术、业务能力很强的,给他说他也同意,就这么定了)没过多久上级临时通知全体创作人员集合,赴江西安源搜集素材,而之前确定的那位高年级同学却因离校回家而无法取得联系,因此只能由刘春华临时顶替,第二天全体创作人员坐上了去到安源的火车。
到了安源之后,刘春华和其他成员访问了当年参加工人大罢工的一些老工人,通过他们的介绍,刘春华得知毛主席第一次到安源时只有28岁,于是刘春华反复临摹主席年轻时各个角度的照片,来掌握主席的面部特征,回到北京之后,刘春华立即起草了几十张草图,然而在草图观摩会上,别人的草图都顺利通过,只有他的迎来了颇多争议。
鲁豫:这是当年画的一幅草图吗?
刘春华:对。
鲁豫:这个形象是怎么出现在您的脑海里?就是想到毛泽东是这样 拿着,穿着一席长衫,然后拿着一把雨伞,这样从远处慢慢地走过来。
刘春华:我想画主席到安源这里去,可以学好多情节,但哪个情节更有典型意义吧!脑子里就是把当时了解的这个过程啊,反复地思考,最后想呢,还是走这个环节更能表现出去安源的这样一个特定历史的环境里面的一种精神状态。
鲁豫:那为什么刚刚那幅草图会引起一些争论呢?有什么问题吗他们觉得您画的?
刘春华:文化大革命那个时间,有一些习惯性的思维,说主席到安源就是深入工作,到安源深入群众吧,就应该和群众画在一起,一个意见就是说你画一个人孤零零,是孤家寡人,脱离群众,意见就是说,应该主席和工人画在一起。
鲁豫:那他们说要画到多少个工人才算不脱离群众?
刘春华:我就和他们争论啦,在那开会的屋里边有一张主席半身的照片的那个宣传画,在天安门上面挥手的。我说你看就一个人,而且还半身,下面是千军万马,您能说那是孤家寡人吗?就争论。还有一个意见就是说,我当时推敲来推敲去吧,我把那个后面的背景画成云彩,一画上云彩吧,他们说这么画就是黑画,因为当时都形容毛主席是红太阳,红太阳出来就是说满天都是红彤彤的。
鲁豫:就没有云彩了?
刘春华:应该是没有云彩,这个为什么我画云彩呢?就是为了表现当时那种时代背景。安源当时有一首民谣,叫:直到1921年,忽然雾散见青天,有个能人毛润之打从湖南来安源。后边还有几句,我受这个民谣的启发,就是在构思的时候,决定画云表现当时的那个时代一种特征吧,画面也很丰富。但是我这草图上这么一画出来吧,他们意见说画上乌云这就黑画,这画黑画就得该批,主要当时这么两点的意见。吵的也挺激烈,吵到最后就是说你这么画就得批判!我说那你们现在就准备批判稿去。
鲁豫:那您还是这么画?
刘春华:我扯着我那草图就气跑了,回来之后我还是想来想去,我认为我这个想法从艺术创作上,它应该是站得住脚的,我就坚持这么画下去。
鲁豫:现在我们可能觉得没什么啊,就是个艺术争执嘛,要知道这幅画作画的时候是1967年,那个时候画这样一幅画不仅是一个艺术创作,还是一个政治任务。当时刘春华老师很年轻,也就23岁,还是个学生,一方面要完成自己的艺术创作,还要完成这样一个很重要的政治任务,所以压力非常的大。
画外音:1967年,在这次名为毛泽东思想的光辉照亮了安源工人运动展览的筹备阶段,展览的组织者想把场所设在中国革命博物馆内,与之取得联系之后,对方不仅答应提供场所,还主动提供一些物资帮助。但实际上为了避免遭受冲击,当时的革命博物馆已经被保护起来不许外人进入。因此当上级机关得知此事之后,对这次展览感到极为不满。(刘春华:当时他就往外轰我们这些人,他在那个食堂贴大字报贴出来了,因为我每天到食堂去吃饭嘛,贴大字报就惹得我们这些人很不高兴,有一天中午,我记得就吵起来,那时候就所谓说辩论嘛,都上了餐桌了,站在桌上讲,弄得挺激烈的。)在这些参加展览的创作人员中,有些人已经回到自己的单位进行创作,而另外一部分始终坚持不撤离博物馆,刘春华也是其中之一,而事先答应提供场地和部分材料的革博也随之改变了态度,不再提供画布和画框等材料,于是刘春华没有画布就找来一块旧画布,没有粗笔就把两支细画笔捆绑在一起来画。经过三个月的筹备,1967年的10月1日展览还是在革命博物馆如期开展了,但事实上直到展览开始的那一天,油画《毛主席去安源》并没有完全完成,尽管如此,这幅画还是在当时引起了很大轰动。
鲁豫:当时展多长时间?在革命博物馆.
刘春华:从1967年10月1号开展,到1969年的9月份,近两年吧。因为10月1号开展吧,我这个画已经挂到展厅了,要按照我这个预想的效果,还很不满意,所以挂在展厅之后呢,观众也进来了,我还挤在观众里面接着画,还在那里继续画。
鲁豫:那您怎么画呢?
刘春华:我就贴着墙边就拿个笔,后边都是观众挤来挤去的,这么挤挤插插画,后来博物馆工作人员对我抗议了,因为不能整天站在那块画嘛,去喝口水、去趟洗手间,那个调色盘放在那墙根下面,观众也不注意,踩那个颜色到处都是。人又多,根本顾不得擦,结果那服务员说,这个地是一种塑胶地,当时是比较高级的,一干掉之后那地都毁掉了,你不能在这儿画了。我一看也确实是,给人家那个地面带的那么大的一种破坏,我只好收场。
鲁豫:那这副画就没有画完吗?
刘春华:我有时候自己说,对我预期的效果,我说它是没完成的。但终究它整个大的效果都已经都有。
鲁豫:当时展出听说是盛况空前,是吧?围了多少人?在那幅画前边。
刘春华:现在的人很难想像,好像前后两天时间,我记不得了,展览会一个统计,几百万人吧。
鲁豫:我们现在没法想像,就一幅画会引起多大的轰动,我们可能会觉得一首歌或者一部电影、一个演唱会,可能会有万人空巷场面出现吧。当时那样一幅画的确在全国范围内引起了很大的轰动,不过那时候那幅画呢没有署名,所以很多人知道这幅画,但还不知道这幅画的作者到底是谁。
画外音:1967年12月《北京工人报》报道安源展览时,将刘春华的作品作为题图率先发表,(刘春华:但这画没标题也没作者,就我知道这是第一次算公开发表)紧接着《光明日报》、《人民画报》也相继发表了这幅作品,而《毛主席去安源》这个题目也是《人民画报》编辑,在上报这幅作品时确定的名字。一年以后的1968年7月1日,江青指定油画《毛主席去安源》以及钢琴伴唱《红灯记》,作为当年向党的生日的献礼作品,并且在《人民日报》、《解放军报》和《红旗》杂志同时刊发,能够在当时的两报一刊发表也意味着这幅作品,即将红极中国的大江南北,直到此时,作品才开始署名,但个中过程也是阴差阳错。
鲁豫:当年这幅画署名是怎么署名的?
刘春华:当时这个署名吧,就是标题叫《毛主席去安源》,就展览会上都没这个标题,作者呢当时署是北京院校同学集体创作,刘春华等执笔,这么一个署名,按实事求是原则讲这个署名完全是虚假,刘春华等执笔这个署名说有三处错误,一个,北京院校同学没都来画这张画,当年那个气氛就是那样的,什么都加一个集体。第二个我的本名叫刘成华,这也搞错了。
鲁豫:您不叫刘春华,叫刘成华。
刘春华:刘成华,成功那个成。这个等除了我之外,没有别人动过一笔。这个油画吧,有时候可以用手指头蹭一蹭,添添颜色,就这个事也都没有别人参与过,完全就我一个人。
鲁豫:所以一个都没搞对。
刘春华:等于这三处,三处都错。
鲁豫:那您后来就改名叫刘春华了吗?
刘春华:就不改没办法,为什么呢?画一发表之后,全国各地就纷纷地给我写信的,寄钱的……
鲁豫:寄钱?为什么给您寄钱呢?
刘春华:寄钱有要求买这张画的,有要求买《毛主席语录》的,甚至还有要求买什么肥皂的、买糖的。
鲁豫:为什么到您这儿买啊?
刘春华:好像我当时一下成了什么都能做到的人一样,寄来钱都得到邮局去取,因为我的本名叫刘成华嘛,取钱用学生证,这个写的名都是春华,拿学生证取不出来,取不出来就得到学校办公室盖公章,每天弄一摞子去盖。盖章那个老师说你这太麻烦了,干脆再给你写个学生证,叫刘春华吧,你就不用来盖章来了,这样就给我又写了一个学生证叫刘春华。后来毕业离开学校,分配工作之后,大家不认这个成了,一说都是那个春,所以无可奈何情况下就这么叫刘春华了,所以我户口上还俩名,还有一个成华。
鲁豫:听说当时给您写信的人很多,除了寄钱以外的,写信的很多。
刘春华:那时候引起轰动的,文化界不太多,反正我收的信挺多的。
鲁豫:您收到过多少封信?
刘春华:没统计过,最后装起来整整四麻袋。
鲁豫:都是寄钱的吗?
刘春华:不,就是信。
鲁豫:我猜想如果四麻袋都是寄钱的,那会有很多钱。
画外音:据统计,文革期间油画《毛主席去安源》共印刷了9亿多张,正是出版发行则达到了一亿九千万张(刘春华:国家出版局一个朋友跟我说过这个事,聊起这个数字他说这个只少不多)在当时贴有《毛主席去安源》邮票的信封,可以不盖邮戳直接邮寄,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在中国的各种场合,几乎都能看到这幅作品的影子。37年前,名噪一时的刘春华迅速成为公众人物,备受新闻媒体的关注。
鲁豫:刚刚在放那个片子的时候我问刘老师,我说当时给您写信的有向您求爱的吗?他说好多人要我跟我约会的,那四麻袋信里面有两麻袋都是这样的吧?
刘春华:不,那太夸张,当时我说四个同学帮我收信,见那特殊的就偷偷地塞给我,有的还有照片。
鲁豫:您都看了吗?
刘春华:有的看了,后来我说我一概不看,你们处理吧,同学有开玩笑说你不要给我吧,当时年龄正是二十多岁。有一个姑娘我感觉对不起她。
鲁豫:为什么呀?
刘春华:因为我结婚之后,孩子都挺大了,还在给我写信。
鲁豫:天呐。
刘春华:因为我从来没回过信,后来一想一想,我有点对不起人家,应该给人回个信。
鲁豫:她不会现在还在写吧?
刘春华:现在没有,写到七十年代末。
鲁豫:从1967年开始,写到1978、1979年这个样子啊?至少有十年。
刘春华:1975年、1976年。
鲁豫:那差不多有将近十年。
刘春华:所以我感觉很对不起人家,我过分了。
鲁豫:关键您主要一直没回音,人家觉得没回信,可能就是有戏的意思。
刘春华:所以我就感觉我说对不起人家。
鲁豫:天呐,会有记者来采访您吗?像现在这样的记者,娱乐记者什么的?
刘春华:当年没有娱记,但是呢记者也是挺多,弄得我个别狼狈的时候穿不上衣服。
鲁豫:为什么呢?
刘春华:因为记者采访我没黑没白的,确实是那一段时间休息不好,我躲到别的同学寝室里面去睡一觉,刚躺下睡着,有的记者就打听到,记者本事很大的。那时候夏天天比较热,穿得很少,结果男的女的记者都围在床前围一群。
鲁豫:您盖着被子吗?
刘春华:盖个单子,那时候比较封建,现在可能也不在意了,那时候不好意思,围个单子坐在那个床上,挺狼狈的,但是我也知道他们也都好意,没办法。
鲁豫:这幅画在全国范围内影响力很大的时候啊,还是个学生、还没有毕业,等着毕业分配呢,因为这样一幅画,后来人生道路都不一样了。
画外音:时值文革的1968年,等待毕业分配的学生彻底遵循面向基层、面向农村、面向边疆、面向工矿的原则,带着当时年轻人的激情,刘春华的愿望是去当兵(刘春华:当时当兵是很多很多年轻人的一种期望,就是全国人民学解放军嘛,解放军在全国人民心目当中那种威望和地位确实是年轻人都特别向往,我也向往。)因为油画《毛主席去安源》的巨大轰动,作者刘春华已经成为上上下下关注的重点人物,他个人的去向也已无法自己决定。当分配方案公布的时候,原本以为马上能穿上威武军装的刘春华,得到的却是另外一个结果,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谢富治亲自安排了刘春华的工作(刘春华:分配方案完了,说让我留北京,定这个谁也不好再改变,这样我就没去成部队)没有如愿穿上军装的刘春华被分配到当时的北京市革命委员会毛主席著作出版办公室,也就是日后的北京市出版局,在工厂锻炼了三年之后,1971年时,组织上决定将刘春华调入出版办公室领导小组,管理整个北京市的出版、印刷和发行工作,那一年,刘春华才刚刚27岁。但实际上在任命下来的最初几个月里,刘春华并没有接受,当时的国家总理周恩来在一次活动上,当面询问刘春华的工作问题。
鲁豫:那您当时的那个职位是什么?相当于比如说科长?处长?还是师局级什么?相当于什么?
刘春华:就领导小组就相当于局一级。
鲁豫:27岁您就是局长了?
刘春华:如果准确地对应,应该算副局长。
鲁豫:副局长。那后来总理跟您说什么呢?您当时还不太乐意的。
刘春华:因为宣布这个任命之后我不接受。
鲁豫:为什么?您想当局长不想当副局长?
刘春华:做梦都不想,我就想从事我的专业,做领导工作或者换个词说当官吧,并不是我想。
鲁豫:当官的也能画画啊?
刘春华:我感觉我没那本事,有些人有那本事,就是说一方面做这个,一方面做这个,还同时做那个,确实有些人有这种能力。
鲁豫:您觉得不行?
刘春华:我感觉我做什么都比较执着,比较单一,做编辑工作吧,我感觉我学的专业也对,我也喜欢,这个做领导工作我没想过。所以这个任命下来之后,我就拒绝去参与这个工作,宣布之后有一段时间通知我开会我不去,要给我搬办公桌,我不搬。就在这样的情况之下,也不怎么叫总理知道了,在一次活动上总理就问我这个事情,他说叫你参与行政工作听说你不愿意?我说是,他说你怎么想的?我说我就想搞专业,搞美术。总理当时跟我讲这个道理,说革命工作方方面面都需要有人做,你50%做专业工作,50%你做行政领导工作。当时吴德在旁边,吴德当时北京市一把手嘛,叫吴德同志要给春华同志保证,吴德当时那也很痛快,答应一定保证。就这样和总理也没有那个条件再讨价还价了,来参与这个行政工作。
鲁豫:就这样当了官了,当了官以后还能画画吗?还有时间画画吗?
刘春华:当时的领导对我都很好,尽量减轻我负担,叫我能画,给我安排的办公室是最大的一间,就我一个人,一边是画架,一边是办公桌,一边是床,活动也很方便的。画画需要光线,有点特殊要求,就是不要阳光直射的,给我安排在阳光不直射的这个北部,对我都很照顾。但是终究有些工作,我想老同志当时也有一种顾虑,如果是不把我当一个领导成员那么去对待吧,可能有人会有意见,你们这个排斥年轻力量,有些工作一参与进去之后,就自己左右不了,有些时候去开个会,一天两天回来了,我还接着可以再画一画。有时候一出去十天半个月回不来。我当时画油画,这油画笔都干得硬硬的,拿那稀料泡都泡不开了,整把的笔我扔过好几次,后来实在画不了, 在七十年代初末我就拿起国画来,就早晚可以画一画。
鲁豫:而且可能画了那样一幅画之后,在超出《毛主席去安源》可能…….自己对自己要求会很高,或者会很有难度。
刘春华:我从来没想再画过一张超过《毛主席去安源》的画。
鲁豫:刚才我们听说这幅画,后来被印成很多那种宣传品,我看过有那种挂历的或者是海报的,印了是9亿多张。可惜当时没有那种什么《版权法》,按道理说每印一张应该给您钱的,对不对?
刘春华:那时候都没有了。
鲁豫:我们就想,如果就不按9亿张,按1.9亿张来算的话,每一张给您一毛钱或者一块钱,想一下……
刘春华:也想过,也议论过,同学同事们开玩笑也都谈过,要是那时候有稿费你就能发一笔财了。
鲁豫:就是啊。
刘春华:我说不该发财就发不了,不该是你就没有。
鲁豫:但是政治荣誉巨大,只不过当年啊政治荣誉其实也很危险,因为在那样一个波峰浪尖上,那样的政治荣誉,其实是带有很大的风险性,所以后来刘老师也因为这幅画,遇到了很多很多挺麻烦的事情。
画外音:1966年文化大革命刚刚开始,江青如众星捧月般迅速大红大紫,并且不断地出席各种公众活动,而刘春华对江青的印象也源于江青在北京大学的一次讲话,(刘春华:她当时那个很慷慨激昂地讲了一句话,革命的过来,不革命的滚蛋。如果这个话讲革命的过来,反革命滚蛋,应该说没错。那不革命的就全滚蛋了,有点太过分了)1968年7月1日,《毛主席去安源》被江青指定为七一向党的献礼,从此,江青便对这幅画留下了印象。10月1日也因为这幅画,刘春华被邀请到天安门参加观礼活动,活动进行中,工作人员告诉刘春华等人活动结束后不要离开,首长要接见,然而刘春华和江青的这次见面却给刘春华留下了更不好的印象。
鲁豫:见到江青是在什么时候啊?
刘春华:第一次见面是在1968年10月1号晚上,在天安门城楼。这个时间很特殊,记得很清楚,就是在晚上参加观礼活动,中间有工作人员通知我们,说叫我们活动结束之后留下,首长要见我们。大家都走了,我们三个人在那西平台上等到好晚的时候,十一天也很凉了,都感觉冻得发抖了,等等等等,看从那边过来两个战士扶着一个人,刘庆堂就说江青同志来了,心里坦白说,也有点激动,终于要见到这个首长了。看两个战士驾着她,穿一个军大衣,不是正式那种军大衣,我心里想首长看来是很疲劳了,刘庆堂嗓门挺大的喊了一声,江青同志你好!因为他们熟,江青就站住了,她那个脑袋往后一甩,特别像唱京剧,要上刑场就头发散出来,一低头往后一甩,就和那个动作确实一样,她说我今天身体不好什么的,刘庆堂根本不管这些跟她谈的什么,同时那刘庆堂也给我介绍了一下,她和我握了握手,回头又说我今天身体不好,以后有机会再谈。完了和刘庆堂说话的时候我感觉又慷慨激昂的,最后脑袋又忽然一下不行了,又低下去了,战士赶快把她帽子给兜过去了,走了。
鲁豫:她的亮相挺戏剧性的啊。
刘春华:回去一方面和同学说上天安门了,见到首长了如何如何,一方面和比较要好的一两个同学底下说,我说感觉江青有点神经质,有点装腔作势那种感觉,印象不好。
鲁豫:但她想重用您吧当时,当时不是要成立什么五七?叫什么学校?
刘春华:五七艺术大学,七十年代初,也就是1971年左右,江青要搞个中央五七艺术大学,就把北京这些艺术院校,中央美术学院、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中央戏剧学院、北京电影学院,把这八大艺术院校合到一起叫中央五七艺术大学。这筹备的时候呢,北京市委的组织部门找我,就说中央要调我上中央工作,吴德亲自找我,北京市委当时是市委组织组,当时都叫组,就相当于现在市委组织部吧,问我为什么不想去吗?我说我这个现在在工厂接受工农兵再教育,我确实感觉很有必要,中央五七艺术大学还都是知识分子成堆的地方,我想我还需要继续接受再教育,当时确实是真心话。这个事情就这样就没有下文了。
鲁豫:但现在看来没去是对的,如果是去的话,后来粉碎四人帮之后,您可能很多事说不清楚了。
刘春华:后来想起特后怕,我要去了死路两条,绝对没有第三条活路。
鲁豫:为什么叫死?就是反正左右都是死了。
刘春华:肯定死路两条,第一条,到那儿去和他们对着干,当时我就得干死,他们非得把我弄死不可,这是一条死路。再一条,那时候年轻吧,我跟着他们干估计也是这么一条路,我要到文化部当那副部长,我估计要干起来的话,肯定比他们干的坏事还干得多。所以最后打倒四人帮也是死路一条,所以我就是说要去了那就是死路两条,绝对没有第三条路可走了。
鲁豫:那文革十年之后,差不多整个中国文化界又有十年的反思,所以在文革时候创作的很多的艺术作品啊,在后来就被销毁了或者不要了,当时刘老师特别担心自己创作的那幅画,就是《毛主席去安源》到底怎么样了,他想把那幅画再要回来,能够把它给保存下来。
画外音:1978年,34岁的刘春华辞去了北京市新闻出版局副总编辑的职务,来到北京画院,想安心画画,没想到一年之后,他又担任了北京画院的院长,而一当就是15年。(刘春华:这辞职报告,我在画院当院长近15年的这个时间里面,我写了多少份我自己也搞不清楚,一直在和领导提这个)1969年,由于政治原因,历时近两年的毛泽东思想的光辉照亮安源工人运动的展览结束了,展览会的作品全部被移交给中国革命博物馆保存,文革结束之后,刘春华偶然间听一个朋友谈起文革前创作的《刘少奇在安源》已经被毁,刘春华开始担心自己的那幅《毛主席去安源》(刘春华:我心里有点不安,我这个怕那个画被毁掉)于是刘春华找到了博物馆的负责人,要求取回自己的作品,经过几番周折,1980年4月刘春华接到博物馆的回复,通知他可以将画取回,然而在取回之后如何保存这幅画却又是一个新的难题。
鲁豫:去要这幅画怕人家不给,人家真给您了,您心里是种什么滋味?
刘春华:真给了心里挺难过的,两个方面,一个,作为我们这行的吧,有作品能存在美术馆存在博物馆,这是一种荣誉。这个观念早都知道,这个东西从博物馆要出来了,等于没有收藏了,这是一点。另外一个,拿回来怎么办?往哪儿放?又是个难题, 这个画刚才讲了,两米二高,一米八宽,一般要是进到咱们这个楼里边是感觉挺大的,另外那个外框吧当时还装着,也没有拆,我当时都想了,就画布一拆,一卷起来,体积会小,但是一两年之后再一拉开,油画颜色可能掉皮,所以我就始终坚持着没拆下来,一直带个框子,拿塑料布包起来之后塞到衣柜后面。
鲁豫:塞了有十几年吗?
刘春华:到拍卖15年,我1980年取回来的。
鲁豫:那这么一直塞着15年,它不会坏啊?
刘春华:中间我打开过几次,北京都知道,冬天一来暖气很干,夏天一下雨又相对潮,这一年一年一年的松松紧紧画面出现归裂,出现归裂, 坦白说修复这方面知识基本没有,如果掉皮了的话,掉在脸上的那个部分,等于就彻底报废了,所以又是个心病。
鲁豫:所以最后把它拍卖可能也出于这个考虑吧?
刘春华:拍卖有很多人都不太理解,相当一个时间之内想找博物馆谈,说送给你们,万一博物馆说不要,我这脸皮又刮没有了。
鲁豫:您别让别人知道不就完了嘛?
刘春华:不可能保得住密,假如说你是博物馆的,我和你商量这张画给你要不要?
鲁豫:那您跟我说,如果您不要的话,您别跟别人说,那我就答应你。
刘春华:那是搁嘴上说,写在纸上的都可以不认帐的,回头一转眼就说:“刘春华真是,拿那画往我们这儿送,我们不要!”回头外边很快就会传开,刘春华想把那个破东西往博物馆里塞,叫人给挡回来了。
鲁豫:那您去拍卖万一卖不出好价钱,那不是更……
刘春华:那个我还有点保险。
鲁豫:您懂它的市场价值当时?
刘春华:有的提的一二十万美元的,最高的有一个这么提的,说这个收藏家一百万美元以下的东西根本就不见,就不收藏,这个对我这个特别感兴趣,一定叫我出手。从1992 1993年之后,中国拍卖行业开始兴起,南方、北方的有些拍卖行业找过我,有的都给我发正式函,现在手边还有,要征集这个作品拍卖,所以我心里就有一个底数,我估计百十万肯定能上。
鲁豫:当然这幅画1995年卖了605万,卖过之后刘老师可能想不到会带来一场官司,这场官司打了五年的时间。
画外音:1995年的嘉德秋季拍卖会上,从一百万人民币起拍的油画《毛主席去安源》,最终以605万元的价格被中国建设银行广州分行拍得,创造了中国油画拍卖的最高记录,并且这个记录一直保持了将近十年,但是刚刚如愿以偿的刘春华通过新闻媒体,感觉到可能将会有一场风波到来(刘春华:最早呢是所谓和我一起集体创作的几个人,在电视上开始对我发难,我搞不清是怎么回事,也没有任何人直接来找我,都是远距离地通过新闻造舆论)直到1998年8月,因为油画《毛主席去安源》的财产权,刘春华被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告上了法庭,紧接着 1999年10月,自称参与创作的郝国欣、李绍洲以该油画为合作作品将刘春华再次告上了法庭。仅三年之后的2002年4月1日,北京市二中院作出判决,由于革博起诉追索该画已超过法律规定的诉讼时效,丧失了申诉权,因此驳回了他们的诉讼请求,而起诉刘春华侵权一案,法院认为,刘春华应为《毛主席去安源》画的惟一作者,享有著作权,判刘春华胜诉。自从油画《毛主席去安源》拍卖之后,刘春华就身陷各种官司之中,使他饱受诉讼之苦。
鲁豫:没想过会打这场官司啊?
刘春华:没想到。
鲁豫:一旦发现自己官司缠身以后什么感觉?
刘春华:第一个是很无奈,第二个是树欲静风不止,这是在1998年风波起来的时候,《南方周末》记者采访我就用的这个话。
鲁豫:这幅画如果就是您一个人画的,为什么别人会来说这幅画我们也参与其中了,这不太可笑了吗?
刘春华:很可笑,作为当年的当事人,实事求是讲是怎么回事,他们应该比任何外界人都清楚的,到底参没参与这个创作他们最清楚的。
鲁豫:所以这样一件事扯了您五年的时间?
刘春华:对啊,一个法官写了一篇文章,用了一个词,说刘春华对手之强大 令人咂舌,他们舆论宣传,电视台放了十四次新闻,等于没摆平才弄到法院,这个官司打了五年,实际上大大小小是五场,主要的是三场,三场里面有两场我是被告,有一场我是原告。
鲁豫:您原告被告都当过。
刘春华:在我这个打官司过程当中,有法律效力的这种文件,盖过国徽章的多少份。
鲁豫:但我觉得这个官司对对您来说最大的损失,就是又是五年作不了画,您看您画这一幅画以后倒是个传世之作,但是中间的将近有十几年时间,没这么画,然后之后好不容易有钱了,也踏实了,可以画了,又官司缠身,也不能画。
刘春华:是这样,经常身不由己。
鲁豫:那您自从画了那幅画以后,又画没画一些您稍微觉得能够有点,觉得有点代表性的,还不错的作品,后来出来过吗?
刘春华:出过一些,我也出过一本小画册,小画集。这个我自己坦白说……
鲁豫:都到不了那个高度?
刘春华:都到不了,一个它有它当年那个政治背景,那是从宣传角度来说,因为从当年画那画心特静。
鲁豫:您就没想过,我真的我现在静下来,我使劲静下来,我再画一幅画,也许有一天能够再画一幅那样的画?
刘春华:不可能,想都不想。
鲁豫:您觉得真的没有可能了?
刘春华:这是不可能,因为再没有那样的一种历史背景,你现在画得再好的,再出名的艺术家,再受欢迎的艺术作品,也到不了那种宣传规模。
鲁豫:那您觉得您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您是不是挺幸运的?
刘春华:我非常幸运,从另外一个角度要说起来,碰到很多不愉快的事情,我自己说我红的时候红得发紫,黑黑得发亮,折腾几回了,我一点没有说这个坏情绪吧。
鲁豫:现在刘老师过的生活很多人都很羡慕,已经把所有的职务都给辞去了,在家里面专心画画,因为他自个儿也说了嘛,他现在也不买房也不买车,但是也不愁吃、不愁穿,这是很多人一辈子都达不到那个梦想生活,他就已经达到了,就是专心画画,也许再也画不了一幅像是《毛主席去安源》那么有艺术高度的,或者能够传世的画,但是作为画家他还是有梦想,希望能够再画画,也非常感谢刘老师跟我们分享一幅画和一个画家的故事,谢谢您。
作者:
moyu06
时间:
2006-4-28 20:50
标题:
[推荐]毛主席去安源
毛主席画的不象
作者:
坏的刚刚好
时间:
2006-4-28 20:55
标题:
[推荐]毛主席去安源
毛爷爷保佑...
作者:
黑色叶子
时间:
2006-4-28 20:55
标题:
[推荐]毛主席去安源
什么年代的毛主席哦,拜托!
我爸说很早之前大队有个,还被收走了
作者:
moyu06
时间:
2006-4-28 21:02
标题:
[推荐]毛主席去安源
就是年轻时候的也不象
作者:
黑色叶子
时间:
2006-4-28 21:47
标题:
[推荐]毛主席去安源
他搞的年轻和老年杂糅了!
作者:
starlight
时间:
2006-5-1 13:48
标题:
[推荐]毛主席去安源
最近还有幅比较出名 好象是井冈山上毛泽东朱德还有哪个在一起指挥的油画
好象是这个内容
欢迎光临 黑色海岸线论坛 (http://bbs.thysea.com/)
Powered by Discuz!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