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转帖]杨尚昆谈毛泽东 [打印本页]

作者: starlight    时间: 2006-4-9 19:20     标题: [转帖]杨尚昆谈毛泽东


长征的转折点是遵义会议。红军在重新获得军事指挥权的毛泽东指挥下绝处逢生,转危为安。对此,杨尚昆体会颇深。他是这样说的:
我是1934年1月到三军团的,过去没有学习过军事,到军队工作时间不长,又没有参加毛主席领导下的第一、二、三次反“围剿”战争,但是,在遵义会议上在两条军事路线的强烈对比中,我深刻地体会到以毛主席为代表的军事路线的英明正确。对我来说,参加遵义会议是上了极好的一课。后来,读到毛主席写的《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觉得非常亲切,越读越有味道。如果没有遵义会议,如果不是由毛主席来指挥,那么红军也没有出路,可能要被打散,最少一方面军要被打散了。
“没有同张国焘的分裂主义斗争的胜利,就没有一、二、四3个方面军的大会师”
1935年6月,两大主力红军在雪山脚下胜利会师。为了团结红四方面军北上,中央决定将周恩来总政委一职让给张国焘。有的同志对张国焘一再要挟中央忍无可忍,毛泽东却告诫说:斗争是需要的,但目前不适宜,应用教育的方式。正是在这个时候,知人善任的毛泽东突然找杨尚昆谈话:
“尚昆,你和陈昌浩在苏联不是中山大学的同学吗!” 杨尚昆说:“那时我是党支部委员,他是共青团支部委员。我到莫斯科学习比他早,班级也比他高,他总叫我老学长。” “你在江西时是总政治部副主任,他到总政治部去名正言顺。你以前领导过他,现在你到他那里去,叫他领导你一下。”毛泽东胸有成竹:“你们又有老关系,有利于团结。”毛泽东还特意地关照说:“你到那里,要强调一个‘韧’字。要当‘牛皮糖’,不要当‘玻璃’。”他解释道:“‘玻璃’一碰就碎,‘牛皮糖’,拉不断,掰不折。软不拉叽地富有韧性。你切记不要当玻璃,不要一碰就破,那样就不好工作啦!”根据中央的决定,杨尚昆调任红军总政治部副主任,带领着原总政治部的100多名干部,到陈昌浩那里报到。这样,就出现一个怪现象:同在一个村子里,有两个红军政治部,一个是陈昌浩当主任的总政治部,一个是傅钟当主任的前敌政治部。两个政治部机构重叠,又住在一起。陈昌浩不理睬杨尚昆,杨则充当“牛皮糖”,每天到陈那里坐坐。
按照中央军委的决定,一、四方面军重新组合成左右两路,分头北上。率领左路军的张国焘竟公然违抗中央的决定,执意将整个红军带到人烟稀少的西康地区。一天,杨尚昆前去探视在三军团司令部养病的周恩来和王稼祥,返途中遇到了毛泽东和张闻天等人。毛泽东向杨尚昆作了简单的交代,说,张国焘不安好心,公然违抗中央北上的决议,并要挟中央南下。我们只好单独北上,明天拂晓行动。你快回去和叶剑英、李维汉同志联系,走时把总政治部的干部带出来。临别时,毛泽东再次叮嘱:你一定要小心,小心又小心一点啊!当天晚上,杨尚昆与叶剑英商量决定,以筹粮的名义将原总政治部的干部带出,向三军团的驻地集中。而他们两人则脱离部队单独前行,终于在黎明时刻赶上了大部队。晨曦中,杨尚昆看见毛泽东与彭德怀正在向他们招手,一股暖流涌上心头。毛泽东高兴地说:“你们出来了,好得很,我们正为你们担心呢!”不久,中共中央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决定将单独北上的7 000多红军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支队,毛泽东任政委,彭德怀任司令员,杨尚昆任政治部副主任。这是红一方面军规模最小的时期,但它却是开创中国革命新局面的先锋,担负着实现中央战略方针的任务。
杨尚昆回忆:如果没有北上这一着,一、二、四方面军统统集中在藏民区的贫瘠地方,慢慢地就会被消灭了。因为那里既没有条件扩大军队,更没有条件搞生产,那是草原和不毛之地,敌人把几个山口一封,你就没有办法了。而且那时红军已经走了快一年,筋疲力尽。
“延安整风是很伟大的,不然全党的思想统一不了”
1940年底,杨尚昆从抗日前线回到延安。那时,延安正紧锣密鼓地准备七大。但皖南事变的发生,使形势骤然紧张,会期被迫推迟,杨尚昆等也就留了下来,参加整风运动。
在这段时间,杨尚昆读了不少书,马列著作和毛泽东的著作当然要读,刘少奇的《论共产党员的修养》、陈云的《怎样做一个共产党员》也是必读书目。他还认真地研读了由毛泽东主持编撰的一本“党书”:《六大以来》,受益匪浅。他是这样评价“党书”的作用:
以前,我们在莫斯科中山大学期间也读过不少马列的书,也学习革命史,但教员引经据典地讲的都是俄国的经验、英国的经验,我在那里4年,就没有在课堂上听说过毛泽东,也没有听说过农民运动,虽然知道中国人口中的90%以上是农民,但认为它只是工人阶级的同盟者,并不是革命的基本力量。出席党的六大的代表到中山大学来作过报告,也没有讲毛泽东在井冈山这股革命力量,没有指出它是将来的希望。所以大革命失败后,在中山大学一味责备那些缺乏“理论”的老干部断送了革命,王明还大肆吹嘘中国革命非我们这些“新知识分子”不成。到这时,我们系统地读了“党书”,有一个鲜明的比较,才开始认识到什么是正确路线,什么是错误路线;什么是创造性的马克思主义,什么是教条主义。“党书”在延安整风中确实是发挥了巨大作用的犀利的思想武器。
在整风运动中,杨尚昆更深刻地认识到毛泽东的英明正确。虽然整风运动的宗旨是“惩前毖后,治病救人”,但也出现过“左”的偏激情绪,在几个关键时刻,是毛泽东把握了运动的正确方向。
经过延安整风,杨尚昆收获甚大。他认为:延安整风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是极其重要的一页。通过整风运动学习马列,研究历史,分清路线,整顿“三风”,特别是毛主席提倡“实事求是”,从思想方法的高度总结历史经验和教训,这是很伟大的,不然全党的思想统一不了,七大可能开不成功,以后中国革命的发展也不会那么快取得胜利。
转战陕北这一段是毛主席扭转乾坤的时候”
抗战胜利后不久,杨尚昆被任命为中央书记处办公厅主任。
在这个特殊岗位上,杨尚昆一干就是20年。在贴近毛泽东的岗位上工作,杨尚昆对毛泽东思想的发展具有独到的感受。
947年3月29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决定: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等同志为中央前委,留在陕北指挥全国解放战争;刘少奇、朱德、董必武等组成中央工委负责中央日常工作;叶剑英、杨尚昆、李维汉、李克农等组成中央后方委员会,进驻晋西北地区,统筹中央的后方工作和参谋工作。毛泽东指定叶剑英任后委书记,杨尚昆任副书记兼后方支队司令,共同主持后委的工作。
杨尚昆在回忆录中写道:我们后委是从延安撤退出来以后成立的,中央机关大都设在后委,叶剑英是后委的书记。后委有几十部电台,毛主席那里只有一部电台,中央的指示要通过后委下达。所以后委是一个转换系统,是个枢纽。它承上启下,又负责陕北战场的前方供应,像前方的衣服等物品都是后委给驮去的。在杨家沟的时候,毛主席住的条件很差,吃饭是在老百姓的羊圈旁边搭的一个小棚子。转战陕北这一段毛主席和中央领导同志的生活都很艰苦,同时又是毛主席扭转乾坤的时候。
当时,形势异常险恶。有人曾劝毛泽东离开陕北,毛泽东却下决心,不打败胡宗南,决不渡黄河。毛泽东认为,中共中央留在陕北,不但使陕甘宁边区的干部与群众有了主心骨,而且可以吸引敌人兵力,减轻其他解放区的军事压力。毛泽东说:中央是坨臭肉,走到哪里,那些绿头苍蝇就跟到哪里。意思是说,中央走到哪个区域,敌人就要集中兵力到哪个区域。对于毛泽东的决心,杨尚昆无比钦佩,他说:“当时胡宗南等的军队大约是我们的10倍,陕北能坚持下来很不简单,毛主席有这样的决心是非常了不起的。”
“没有毛主席的领导,这种合乎国情而又使革命加速胜利的办法是难以想像的”
为了准备迎接即将到来的全国范围的胜利,中共中央决定东渡黄河,移驻华北。1948年3月24日,毛泽东、周恩来等来到三交镇的双塔村,同中央后方委员会会合。这时,后委书记叶剑英已先赶赴河北,留在这里主持工作的是杨尚昆。
毛泽东等只在双塔村住了两个晚上。但有两件事给杨尚昆留下了极深的印象。
一件是毛泽东对他的严厉批评。当时晋西北的土改搞得很“左”,完全不顾党的方针政策,严重损害工商业者利益,损害中农利益;对地主甚至对富农搞扫地出门。康生更是“左”得出奇,说什么地主富农一定要扫地出门,只给留一个碗、一双筷子,其余什么都不留。乱打乱斗的情况十分严重。
毛泽东了解到这些情况,非常生气,当着别人的面严厉地批评了杨尚昆,说:你们后委就住在这里,这些事情你们都知道,可是你们为什么不反映?你们读的马克思主义到哪里去了? 毛泽东批评起来声色俱厉,在场的人都胆战心惊。后来,有人对杨尚昆说,毛主席怎么一点面子都不留。但杨尚昆口服心服,说:这个批评是严厉的,但也是正确的。
另一件是毛泽东对中国战局的判断。他对杨尚昆说:同蒋介石的这场战争可能要打60个月。60个月者,五年也。这60个月又分成两个30个月:前30个月是我们‘上坡’,‘到顶’,也就是说战争打到了我们占优势;后30个月叫做‘传檄而定’,那时候我们就是‘下坡’,有的时候根本不用打仗了,喊一声敌人就投降了。
几十年后,杨尚昆还清楚地记得毛泽东在谈到战争进程时眉飞色舞、喜笑颜开的神态。
历史完全证实了毛泽东的这个科学预言。8个月后,辽沈、淮海战役胜利,在军事威慑和政治争取之下,傅作义宣布接受和平改编,使举世闻名的古都北平兵不血刃地回到人民手中。杨尚昆在日记中写下了肺腑之言:“没有毛主席的领导,这种合乎国情而又使革命加速胜利的办法是难以想像的。作为共产党员,亲眼看见中国革命一步步地遵照毛主席规定的进程,走向全国胜利,实在值得兴奋,值得庆幸。”
“我确确实实没有动摇过对毛主席的信念”
新中国成立后,杨尚昆身为中央办公厅主任,负责六处三室,联系着东西南北中,党政军民学,工作千头万绪。他知责任重大,总是兢兢业业,言行谨慎,不敢有一刻懈怠。不分内务外事,不论昼夜节假,凡是党中央、毛主席有所指示,办公厅立即运作。杨尚昆诙谐地说:“打麻将不是有张叫‘听用’的牌吗?办公厅的工作好比是‘听用’,什么需要就干什么。” 然而,自1962年以来,毛泽东形成一种错觉:在中国共产党内有一个资产阶级司令部,党政军文各单位“相当的一个多数”,领导权已被修正主义分子所篡夺了。1965年10月,他在中央工作会议上,对各大区书记说:如果中央出了修正主义,你们就造反;不管谁讲的,中央也好,中央局也好,省委也好,不正确的,你们可以不执行。
一场“史无前例”的悲剧性的运动,已经是箭在弦上。
就在这时,毛泽东决定让彭德怀到外地去,出任三线建设副总指挥。对彭德怀的复出,杨尚昆感到由衷的高兴。没有想到,一周后,中央通知免去杨的中央办公厅主任职务,到下面工作两三年。对于如此突然的工作调动,杨尚昆感到十分纳闷。杨移交完工作,上书毛泽东,请求谈一次话。11月10日,毛泽东约见了他,谈话的气氛使人感到是一次正常的工作调动。可就在这一天,经毛泽东批准发表了姚文元的文章《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这篇揭开“文化大革命”序幕的“檄文”发表后,举国上下躁动起来。19日,杨尚昆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去向周恩来辞行。他说道:“由于我工作岗位特殊,涉及面很广,做了些工作,也犯过些错误。许多事情你都了解,有些问题只有你知道,我没有向中央其他同志说过;但也有你不了解的,我不愿意多说。如果发生意外的情况,要处分我,甚至要开除我出党,只要你知道我是坦白、无辜的,我就心安了。我决不计较个人利害,也不愿意说出不应该说出的事。”当时,周恩来并没有完全意识到事态发展的严重性,他浓眉紧锁,两眼一直盯着杨,默默无语,好一会儿,才严肃地说:“不至于如此,你放心!”
这样,在“文化大革命”的狂飙即将席卷全国之际,杨尚昆被“外放”出京。半年后,中共中央下达《五一六通知》,决定对所谓“彭真、罗瑞卿、陆定一、杨尚昆反党集团”进行“专案审查”,杨尚昆就成了第一批被打倒的“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1966年7月3日,杨尚昆被宣布“监护审查”。从此与外界包括家属失去了一切联系。
在接下来的整整9年里,杨尚昆不断地挨批斗,写不完的“交代”,做不完的“检查”。即使在那种情况下,杨尚昆仍然相信毛泽东。他后来写到:我从“文化大革命”开始一直被关到1975年,确确实实没有动摇过对毛主席的信念,始终认为他还是想挽救这个局面的。
“毛主席和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人继往开来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光辉旗帜”
1978年,中共中央工作会议决定,恢复杨尚昆的组织生活,分配工作。1988年,在全国人大七届一次会议上,杨尚昆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重新走上领导岗位的杨尚昆,深知确立毛泽东的历史地位、坚持与发展毛泽东思想的极端重要性。他始终把宣传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视为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
1983年,为了纪念毛泽东诞辰90周年,杨尚昆撰文《始终不渝地坚持和发展毛泽东军事思想》,文章论述了毛泽东在军事上的丰功伟绩以及怎样坚持与发展毛泽东军事思想。
1986年,中央文献研究室召集座谈会,杨尚昆作了重要发言。他以自己亲身经历的历史事实,对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作了科学评价,他讲得朴实、深刻、感人。会场上,回荡着杨尚昆沙哑而有力的四川口音:我总是想,毛主席确实是我们党、国家和军队的伟大的领袖,他是我们党的创始人之一,我们军队的创始人之一。带领军队上山打游击,建立根据地,他是最早的。他领导我们打败了蒋介石,推翻了三座大山,是新中国的缔造者。他是个了不起的人物。
他还回答了一个普遍存在的疑问:现在有些人觉得奇怪,说你们这些人受了这么严重的迫害,出来工作以后还讲毛主席好。我认为这是因为他们没有全面地估价毛主席。毛主席在历史上是反“左”的,后来他自己又“左”得厉害。但是不管怎么样,我觉得小平同志在同意大利记者奥琳埃娜·法拉奇谈话中说的那一段非常好,小平同志说:“毛主席一生中大部分时间是做了非常好的事情的,他多次从危机中把党和国家挽救过来。没有毛主席,至少我们中国人民还要在黑暗中摸索更长的时间。”在起草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决议的时候,小平同志讲了好几次话,他说,写这个决议最核心的一条,就是确立毛泽东同志的历史地位,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我认为这是很重要的,这一条是不能动摇的。起草历史决议的时候什么议论都有,有的要全盘否定毛主席,说毛主席一点可取的地方都没有,小平同志顶住了这些怪论,那是十分正确的。
杨尚昆坚定不移地说:“毛主席和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人继往开来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光辉旗帜。” 会场上响起热烈的掌声,经久不息。

作者: 神农架    时间: 2006-4-10 10:15     标题: [转帖]杨尚昆谈毛泽东

呵呵,他弟弟杨白冰也是上将呢,




欢迎光临 黑色海岸线论坛 (http://bbs.thysea.com/) Powered by Discuz!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