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美再次登月图什么?不想在载人航天中输给中国
[打印本页]
作者:
残剑无忧
时间:
2005-9-27 20:57
标题:
美再次登月图什么?不想在载人航天中输给中国
“美国人要再次登上月球!”最近几天,全世界都被美国航空航天局正式宣布的耗资1040亿美元的“新登月计划”搞得很兴奋,尽管这最早也将是2018年的事,离现在还很远。根据该计划,宇航员将在月球住上1个星期左右,建设月球基地。许多人把这个计划看作是人类对外太空的又一次大规模远征,但也有人投以怀疑的眼光:在美国财政面临重大挑战,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飓风灾区重建到处要花钱的时刻,布什政府却决心
要把大把的钱花在茫茫的太空,图的是什么?
“小行星似的新飞船”
美国航空航天局局长格里芬在19日的新闻简报会上透露了“新登月计划”的一些细节。由于部分细节与36年前的“阿波罗”登月计划惊人地相似,让一些媒体感到失望。但格里芬反复强调,它绝不是“阿波罗计划”的简单重复。
据《新科学家》杂志等媒体介绍,这次登月计划最主要的“三大件”是:载人飞船、载货飞船和登月舱。其步骤是:第一步,将先用大推力火箭把载货飞船和登月舱发送到地球轨道,然后宇航员乘载人飞船上天。第二步,“三大件”在近地轨道对接起来,形成一个长21米、重40吨的大型飞行器,然后借助载货飞船上火箭的推力飞向月球并绕月飞行。第三步,宇航员乘登月舱与飞行器脱离,降落在月球上,开始科学考察,并建设月球基地;飞行器则继续绕月飞行。第四步,宇航员乘登月舱中的飞行舱离开月球,返回绕月飞行的飞行器。第五步,载人飞船抛弃飞行舱,开始返回地球。
专家介绍说,新登月计划有三个方面的显著进步。第一,飞船体积庞大,很像一个小行星,格里芬把它比喻为“小行星似的阿波罗”。第二,载人飞船,结合了航天飞机和宇宙飞船的优势,可重复使用的优点。第三,“阿波罗计划”是冷战时期美苏太空竞赛的产物,美国当年让宇航员登陆月球,只是为了证明自己在航天技术上的优越,计划结束后没有进一步行动。相比之下,如今的登月只是“新探索框架计划”中的第一步,美国的下一步目标是在月球上建立能供宇航员居住半年左右的半永久性基地,第三步是在2025年左右将宇航员送上火星。
会不会成“包袱计划”
这个雄心勃勃的计划立即引起了全世界关注,许多人公开喝彩。欧洲航天局发言人说:“这表明航天事业还在不断前进。”美国空间史学家罗尼斯在接受《纽约时报》采访时兴奋地说:“如果我们真的在月球上站住脚,又能到像火星这样的地方,我们就知道在外太空该怎么办了。”丹麦《信息报》说,登月计划有望给因航天事故而暂时陷入危机的美国载人航天事业注入新活力,还会促进航天技术进步,激发起下一代对太空探索的兴趣。
出乎许多观察者意料的是,这个计划在美国激起的批评声几乎和喝彩声一样响亮。虽然格里芬解释说,考虑到通货膨胀的因素,新登月计划的耗资只有“阿波罗计划”的55%,但质疑者的火力仍首先集中在该计划的代价太高昂上,尤其是美国要将数以千亿的开支投入反恐战争和伊拉克战争这样的无底洞,“卡特里娜”飓风之后南方地区又将进行浩大的重建工程,其成本还是个未知数,而未来更多的飓风等自然灾害还可能袭击美国,在这种情况下,耗资1040亿美元、持续14年的新登月计划可能成为美国的“新包袱计划”。
《纽约时报》的报道指出,大力支持新登月计划的美国总统布什,到2008年就结束任期了,他通过鼓吹新登月计划,为自己树立了类似于肯尼迪那样支持航天探索的形象,却把这个“新包袱”甩给了他之后的美国政府。相比之下,肯尼迪总统在1961年提出登月目标,而“阿波罗计划”在1968年就宣告成功。《纽约时报》援引专家的话质问说:“为什么用成熟技术来重复这件事情,还要花差不多两倍的时间呢?”美国物理学会发言人罗伯特·帕克就不无辛辣地评论,这个项目是布什留给后任的“一颗毒丸”。《华盛顿邮报》则援引专家评论说,这个计划“现在负担不起,将来不可持续”。
政治与科学的奇特交织
对于新登月计划,美国科学界的批评声也不绝于耳。他们的主要观点就是,用成熟到称得上“老旧”的火箭技术把宇航员送上月球,在科学探索和技术进步的方面,几乎不会有什么贡献,即使成功了也更像是一个造成公众轰动的“政治秀”。
俄罗斯专家认为,人类早在30年前就已经登上了月球,为什么现在还要再等上20年,还要用老式的技术才返回去?这不是浪费时间吗?好多俄罗斯人告诉记者,如果俄罗斯有美国今天的条件,他们早在2000年就可以登上火星了。欧洲很多太空研究者认为,太空探索计划还要看投入与产出的比例,美国的计划让人感到花了大钱,买了一些并不等值的物品。德国《图片报》更直言不讳地指出,这是布什在“政治作秀”,以弥补自己在飓风等事件中的过错。
这样的分析或许有些过激,但事实上,几十年来政治和科学就奇特地交织在美国航天的发展轨迹上:科学家想用尽可能低成本的手段获得宇宙的知识,而政治家总要提出提升人气的“大项目”,从肯尼迪的“新边疆”政策和“阿波罗”登月到布什的“重返月球”号召,莫不如此。更有意思的是,提出航天“大项目”的历任总统一般都能如愿以偿,在美国民众中引起积极反响,赢得梦寐以求的“政治分”;而反对航天“大项目”的总统如艾森豪威尔等,也会被批评为“落伍”、“保守”,成为美国航天当时落后的历史罪人。美国航天史学家亚历克斯·罗兰如此评论:公众只关心计划是否成功、宇航员能否登月,才不会管其中采用了多少新技术。新登月计划模仿了“阿波罗计划”的过程,而且使用了旧火箭,从这个意义上说可能是一种倒退,但这个计划是“搞政治推销”。
新航天竞赛时代来临
尽管遭受众多批评,但美国媒体认为,鉴于航天话题在美国政治生活中的独特地位,这个新登月计划几乎可以肯定会得到参众两院的批准。有媒体评论指出,美国以这种方式加入了新的航天竞赛。
美国一直以航天技术领先世界而自豪,但自从冷战结束后,它就处于一种“找不到参照物”的境地。“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在2001年失事,它在载人航天领域的地位受到了挑战和质疑。当今世界上,美俄中三国拥有载人航天能力,而日本、印度、欧盟也有发展载人航天的长远规划。在月球考察方面,欧盟已于2003年发射了“斯马特”1号月球探测器,该探测器于2004年11月16日进入环月球轨道,正式踏入月球“大门”。日本、中国和印度,都设想在下一个十年以无人探测器探索月球。此时,美国提出让宇航员再次登月的计划,无疑在国际上也有着深远的意味。
前不久,格里芬在一次接受媒体采访时表露了他的第一要务:美国一定要在太空探索中保持自己的领先地位。当有记者问及美国航天是否和中国、俄罗斯的同行处于竞赛中,这位拥有7个科学和工程学位、美宇航局历来学历最丰富的局长先是予以否定,但又很有深意地说:“太空总要被探索、被开发,如果我们不干别人也会干。我们当然希望全人类和我们一起参与,但绝不希望只有别人而没有我们。”
相比之下,美国堪萨斯州参议员山姆·布朗贝克谈到这个话题时要坦率得多。他说:“你知道中国和其他国家计划送飞船,甚至送人到月球去,我们可不想在这场竞赛中输给别的国家。”
月球吸引力在何处
德国《科学》周刊认为,科学技术的进步使在太空建基地成了可能。丰富的资源则成为各国争相进行太空探索的动力。特别是在地球资源越来越枯竭的今天,月球以及其他星球成为某些国家的目标。这已经超出了太空计划的意义。对一个国家提升国际地位、加速军事现代化、发展科技和经济都具有重大意义。
专家认为,月球最吸引人类的是它能提供新的能源。月球储有地球上稀少的氦3约100万—500万吨。这种物质是无污染的核聚变反应堆的理想燃料。用航天器将其运回地球,可供人类使用几万年。同时,月球上无大气阻碍,阳光充足,用太阳能发电效率高得多,其电能可通过微波传输到地面,供人类享用。此外,月球含有60多种丰富的矿藏,极具开发价值,可用来为人类服务。
专家评价说,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看,地球上的能源、资源早晚要耗尽,人类迟早要飞出太阳系,走向外太空。而现在美国登月建基地,在走向外太空的行动中占得先机。
欢迎光临 黑色海岸线论坛 (http://bbs.thysea.com/)
Powered by Discuz!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