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军事科学院专家进入中南海给中央领导上课
[打印本页]
作者:
残剑无忧
时间:
2005-9-3 01:39
标题:
军事科学院专家进入中南海给中央领导上课
2005年8月26日,在中南海举行的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中,军事科学院世界军事研究部副部长罗援大校,战争理论和战略研究部研究员江英大校,就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有关学术问题进行讲解,并向中央领导谈了他们对进一步加强中日关系、维护世界和平的意见。
两位走进中南海的军事专家引起了舆论的广泛关注。他们是怎样的人?有着怎样的经
历?记者走近了他们。
罗援:关注国际风云 纵论战争和平
8月27日傍晚,忙碌了一天的罗援副部长,抽空在办公室接受了我们的采访。魁梧的身材,睿智的目光透着军人、学者的气质,但并没让人觉得多么难以接近,言谈中他显得特别随和、谦虚。谈起去中南海讲解中国抗战史的情景,特别是讲到首长亲切地与他们交谈并合影时,他心情非常激动。
有着37年军龄的罗副部长,经历非常丰富。先后在总参测绘学院、石家庄陆军学院、解放军国际关系学院、国防大学学习深造,曾经从事过军事历史研究,是著名国际战略问题研究专家,学科带头人,博士生导师,中国军事科学学会常务理事兼国际军事分会会长,并兼任中国国际战略基金会特邀研究员,中国军控与裁军协会理事。他曾作为基层指挥员,参加过作战。同时,他还曾出任过我国驻丹麦副武官。他在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作为访问学者期间的学术演讲,受到外国学术界的关注。
从普通研究员到研究室主任、学术部领导,罗援多次承担和主持军委、总部赋予的国家和军事安全战略问题研究任务,主持和参加了军队建设规划的有关论证课题以及“21世纪初期国际战略形势分析”等重要课题的研究。参与了《战略学》、《中国人民解放军土地革命战争史》、《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战争史》等著作的编写。
作为主编和主笔,罗援组织完成了《我国亚太地区安全战略问题的研究》、《国际战略论》、《战略评估》、《伊拉克战争点评》、《能源安全问题研究》等多项研究成果,发表了一批有关国家和军事安全战略分析的学术论文。特别是他的一些有关军事安全战略问题的对策建议,受到军委、总部领导的肯定。
采访中,记者还了解到,罗援有16项研究成果获得全军和军事科学院科研成果一、二等奖,以及国家图书奖。他作为军事评论员,参加了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电视新闻媒体的点评,受到广大观众的好评,名气风生水起。
在荣誉和机遇的面前,罗援却是一副波澜不惊的样子,显得平静、淡泊、严谨、务实。他深知自己与拼搏在练兵场上的官兵相比,付出还太少太少;与笔耕在科研一线的同行相比,差距还太大太大。他说,虽然在没有硝烟的战场上看似平静,但一旦狼烟乍起,胜负自明。平时的付出,就是为了战时少付出,战场上无情,只有胜负之争。因此,我们军事科研工作者,必须求真务实,慎之又慎。我们的每一份研究报告,每一条对策建议都要对历史负责,要对战争胜利负责。罗援如是说,也如是做。
江英:放眼战史长河 探索军事精要
当记者在准备采访江英研究员的时候,心中就糅进了对他的一种钦佩之情。他徜徉军史长河的背影,富有播音主持般感染力的讲话,特别是声情并茂讲述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神情,总是在记者的记忆中挥之不去。他总是那么谦和、平易,从不见张扬。
江英经过地方和军队高级院校培训,曾先后在人民大学、中央党校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现为军科中青年科研骨干,博士生导师,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兼职教授。
长期以来,江英一直从事军战史研究,常常沉醉于与疆场战将的对话,或者在历史与现实的交汇处徘徊、思索,取得了一大批重要军事科研成果。编著或参与出版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七十年》、《全国解放战争史》、《第四野战军战史》、《军旗升起的地方》、《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史》、《世界近现代著名战役战斗》、《评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从对峙走向缓和———冷战时期中美关系再探讨》、《1955~1971年的中美关系》等一批重要学术著作。参与完成了《一百五十年来世界军事领域的新发展》、《世界新军事变革与中国军队建设》、《正义战争必胜》等研究报告。同时,发表了《人民军队跨世纪建设》、《人民解放军的昨天、今天和明天》一批重要学术论文。
在电视文献专题片和记录片《跨世纪红星》、《八一军旗红》、《光荣行》、《走进新时代》、《百年中国》、《20世纪世界战争全记录》等影视作品中,江英担任总撰稿或撰稿。有13项科研成果分别获得“五个一工程”奖、国家图书奖、中国图书奖、解放军图书奖、全军科技进步奖、军事科学院科研成果一、二等奖和中央党校科研成果奖等。
作为专家学者,江英不仅有许多重要的学术成果,而且多次登上总部机关和部队,以及北京大学、人民大学等高校讲坛讲学。曾赴美国哈佛大学进行学术交流,讲解阐述毛泽东国际战略思想和中国国防与军队史,引起广泛关注和好评。1998年,他受有关部门邀请,陪同外国驻华武官团到井冈山等革命纪念地参观访问。他还参加了《美国军事百科全书》等军事著作的部分翻译工作。
面对这些成绩和荣誉,江英特别理智和清醒。当记者问起一个成功的学者应遵循的原则是什么时,他深有感触地说:“历史发展生生不息,学习探索永无止境。”
这也许是江英博士对他人生轨迹的精辟描述。
欢迎光临 黑色海岸线论坛 (http://bbs.thysea.com/)
Powered by Discuz!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