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转自西祠:《BEYOND印象》罐头壳子

事先声明,我是一个伪摇滚,伪BEYOND发烧友。
第一次听BEYOND是在高中的时候。说来惭愧,比起那些老牌乐迷,那时侯我的欣赏口味如果说出来的话,脸会红的,止步于一些诸如情哥妹意的口水歌。

睡在我上铺的兄弟告诉我BEYOND那是摇滚,其时我对摇滚简单的理解就是一帮吃饱了撑的慌的鸟人嚼几粒摇头晃脑的大丸药,摆弄几件叫不上名字的家伙事,嘶哑的叫上几嗓子。这样的印象来自我初中的时候慕名搞来唐朝老五《再渡归来》。尽管后来我对唐朝的印象大有改观,不过一朝被蛇咬的恐惧影响着我的嗜好。

再后来,整个楼道里面都充斥了这几个小子的声音,惊天动地的,强奸着我的耳朵,鉴于不知那位哲人说的:“生活如同被强奸,如果不能反抗,那就慢慢享受吧。”(同样的感觉,我在一首叫《十年》的歌曲里面听到了:“一边享受,一边泪流。”)说实话,他们的节奏还是不错的,比那些娇滴滴的声音强了不少。只是里面的粤语我是实在不能接受。

对于歌词的错误解读导致我把《真的爱你》一直当做爱情歌曲哼唱不已,被纠正之后,惭愧的我钻研起BEYOND,超越乐队,何处超越?超越什么?

就像我一直喜欢的高中时候语文阅读课本上一篇关于瞿秋白的文字《觅渡,觅渡,渡何处》,这样的问题困扰着我,也困扰着BEYOND。

《长城》,《大地》,《交织千颗心》,《海阔天空》,《俾面派对》,《喜欢你》,《灰色轨迹》,《冷雨夜》,《阿拉伯跳舞女郎》,《爸爸妈妈》,《冲上云霄》,《农民》。。。。。。我已经没有必要一一说出BEYOND带给我的惊喜了。

说实话,和所有大陆的人一样,我对香港抱有这样的偏见,那里只是一个娱乐商业的城市,纸醉金迷,棱角分明的高楼大厦,流行文化的盛行验证着文化沙漠的盛名。而BEYOND的起初,也不过几个喜欢胡思乱想的楞头小子的不安于现状。

《光辉岁月》,《AMANI》的出现是又一次改变。从简单的小人物的自怨自艾,怨天怨地到博大的人文关怀(没有大而无当),BEYONG跨过表面上只是一小步,而实际上确实远远的一大步。这些是他们同时代乐队所望尘莫及的。这样的理解确立了我在以后的生活中对歌曲格调的判断。

文化沙漠的大风沙一次又一次席卷着中原大地的歌舞升平,莺声燕语。我身在其间。

对BEYOND的狂热,是在黄家驹的逝世成为一个神话以后,我一直否认自己是一个追星的人,因为音乐而人,还是喜欢人及音乐?这样的讨论在关于BEYOND消失了,有的时候感觉那些时常响起的BEYOND的音乐里面是有一个人的灵魂的,在我们谁都看不见的地方,有一双眼睛在注视着。

黄家驹之于〈海阔天空〉,张国荣〈风继续吹〉,我竟然觉出一种叫宿命的东西。王勃在〈滕王阁序〉里面说:“小子何能?躬逢盛宴。”而我走在中国音乐的黄昏,脚下一地鸡毛,那场盛会我是真的错过了。

中国人是很忌讳讨论死亡的,可几个人的死亡却一直叫我们津津乐道。海子,顾城,张国荣,黄家驹,还有我精神上的大哥——王小波。“一个人仅拥有此生此世是远远不够的,他还应该拥有更诗意的世界。”像一阵风,掠过我的身体。是不是一个人精神的飞升的极至只能是死亡,如果再给一次机会,他们还会选择曾经的生活吗?没有答案,至少他们完成了自己的超越,用自己的死亡和后人的凭吊。也满足我这样的小八卦迷的考证高烧。

现在的兄弟告诉我更喜欢现在的BEYOND,黄家驹的死真好成全了三人组,成全了纯摇滚,成功的剔除了以前歌曲里面的偏流行化的成分。也许吧,反正后来的BEYOND我是很少听了,也很少关心了,记忆中只有黄家强的泪流满面和三个的奇形怪状的发型。

“摇滚是一种能引起同类人同种心情强烈共鸣的音乐。”兄弟教导我。很感谢这帮喜欢摇滚的朋友的谆谆教诲,叫我在这条路上一路狂奔,回过头的时候一脸茫然。

前一阵子,大概过年的时候,BEYOND解散了。

我的心一颤,又一个传奇没有了。

转自西祠:《BEYOND印象》罐头壳子

他们唱得的确挺好。!!
我也喜欢,老黄走了,就。。。。。。
还有张雨生,可惜啊!!!

TOP

转自西祠:《BEYOND印象》罐头壳子

我最喜欢光辉岁月和真的爱你

TOP

转自西祠:《BEYOND印象》罐头壳子

俺喜欢,光辉岁月,跟大地。。。。。。。。。
太多了。hoho!~~~~

TOP

返回列表 回复 发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