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前书4:1-2
基督既在肉身受苦,你们也当将这样的心志作为兵器,因为在肉身受过苦的,就已经与罪断绝了。你们存这样的心,从今以后就可以不从人的情欲,只从神的旨意,在世度余下的光明。
彼得前书4章1-2节告诉我们,因基督在肉身受苦,神就劝勉我们应当将受苦的心志当作兵器。这样作,就可以表明我们已经与罪断绝了。只要我们存这样的心志,从今以后,我们就可以不从人的情欲,只从神的旨意了。问题的关键在于有没有受苦的心志,有受苦的心志,才能将受苦的心志当作兵器。有没有一个受苦的心志,对传道人讲,对一个蒙主恩召,奉献身心为主作工的人来讲,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是关系到你能否在神面前站立得住,是关系到你的事奉能否被神悦纳的大问题。因此说,这是一个非常紧要,非常急迫的问题。
受苦与受苦的心志,这两者之间有着极大的差别。有些基督徒错误的认为,一切苦难都来自神,只有吃辛受苦才能讨神喜悦,因此他们强调苦难,千方百计来苦待自己的身体。这种思想不是基督教的教义,是对福音真理的歪曲,是根本违背圣经教导的。约伯记37章23节说:“论到全能者,我们不能测度,他有大能力,有公平和大义,必不苦待人。”歌罗西书2章20-23节说:“你们若与基督同死,脱离了世上的小学,为什么仍像在世俗中活着,服从那不可拿,不可尝,不可摸等类的规条……这些规条,使人徒有智慧之名,用私意崇拜、自表谦卑,苦待己身,其实在克制肉体情欲上是毫无功效的。”这两处经文清楚的告诉我们:1、神决不苦待人,有些人承受了苦难,决不是出于神的本意;2、叫人通过苦难制服肉体的说教,不过是叫人服从那不可拿、不可尝、不可摸等类的规条。而这一种的规条“在克制肉体情欲上是毫无功效的”,它不过是“世上的小学”,证明这些人“仍像在世俗中活着。”其实许多的苦难是来自我们自身的罪孽。诗篇32篇10节说:“恶人必多受苦难,”诗篇107篇17节说:“愚妄人因自己的过犯,和自己的罪孽,便受苦难”,对一个依靠耶和华敬畏神的人则是有“慈爱,四面环绕他”(诗32∶10)。再就是魔鬼的攻击,有时候神对魔鬼的攻击采取一定时间内的默认,目的是对我们的试炼和考验。再其次就是天灾人祸,是超自然的现象,所以说,宣传苦难,追求苦难绝对不是符合神的旨意的,神不愿意他的儿女受苦,是乐意将一切福乐赐给他的儿女。诗篇23篇l节说:“耶和华是我的牧者,我必不至缺乏。”也就是说,神是我们的牧者,我们就不会有缺乏,神的意思乃是要以我们得着饱足。“吃苦”,“受苦”不是神的意思,也不是我们属灵追求应走的路。“苦行僧”,那是印度教的东西,而不是基督教的教义。这一点我们必须看清楚。
神虽不要我们吃苦,但神却要求所有属他的人,特别是传道人,必须具有受苦的心志,并且要把受苦的心志当作兵器。所谓兵器,就是作战的武器。与谁作战?就是与罪恶作战,就是与黑暗作战,就是与一切不公、不义、不洁作战,就是与那个一切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行为作战,就是与一切不蒙神悦纳的思想、言行作战,而作战的武器是“受苦的心志。”
什么是受苦的心志呢?就是指一个人,他为着事奉神,宁愿吃苦受累。他为了事奉神,放下自己一切选择。他为了事奉神,他宁愿作出牺牲,为着坚待公平、公义、真理而不顾一切,这种态度,这种思想,这种行为,都是植根于“受苦的心志。”他为此而受苦,不是来自神的定规,而是出于自己的甘心乐意,是出于他自己自觉的选择,好象是一种“自讨苦吃”。一个传道人,若不具备这种精神,若不具备这种“受苦的心志”,他将一事无成,他的事奉是不会有任何果效的。为什么有人在事奉的路上未走几步又退回去了呢?根本的原因是因为他里面没有具备“受苦的心志,”在困难面前退缩了,在试炼面前倒下了。所以说,一个传道人必需确立“受苦的心志”。你若真正确立了“受苦的心志”,再大的困难,再大的试炼,你一定会胜过,你一定会勇往直前,向着主的标杆直跑。主仆约伯就是这样的人,不论吃多少苦,不论魔鬼如何攻击他,但他在神面前总是赞美神,依靠神,敬畏神。
但话又说回来,吃苦的人,不一定有受苦的心志,有受苦心志的人不一定吃苦,有的人,神为他们预备的非常丰富,物质方面很充足,弟兄姊妹,你不要怕,你可以存着感恩的心享受。但是,就是当你在物质方面非常丰富的时候,你的里头仍然要有一个“受苦的心志”,你虽然现在没有受苦,你的心志却愿意为主受苦,一旦挪去你所有的富有,你就能不至跌倒,不至退缩,不至改变初衷。所以,问题的关键,不是你外面有没有受苦,而是在于你里面有没有受苦的心志。我们不一定天天吃苦,而是在于里面有没有受苦的心志。有一次,省基督教两会办了一个培训班,在会议进行中,培训班要求每个学员就当前全省的教牧工作谈谈一些看法,其中有一条,“你最感困惑的是什么”,却有一位同工说:“我最感困惑的是这次培训班的伙食,想不到这么差,标准太低,(标准是每人每天7元)。”你们看,教会中有那么多的大事,重要事需要我们研究,需要我们思考,需要我们探讨,而这位同工占据他思想的是“伙食如此差”(你在家里平均有7元一天吗?)为此而感到困惑,这反映了这位同工的精神面貌,他为什么这样讲呢?就是他不具有受苦的心志,他是来准备享受一下,来“改善’一下,结果非如他所想,就感到失望了,困惑了。而其他人集中思想在学习上,集中思想对问题的研究和探讨上,因此对生活感到满意。看到了吗?虽然在客观上没有受苦,但由于没有具备“受苦的心志”,你就会感到“意外”,感到困惑,对待问题的处理和看法就不一样了。我认识一个人,他开始对主很热心,特别羡慕圣工奉献,读神学,毕业后不多久,他离开了教会,我写信去问他,什么原因?他回信说:他以为牧师最神圣,最受人崇拜,是神人之间的桥梁,太荣耀了,可是到工场之后,发现牧师的工作是那么具体,那么琐碎,那么辛苦,他感到失算了,于是他离开了教会另谋“荣耀”的工作了。你们看到吗?一个不确立受苦心志的人,是不会甘心终身事奉神的。
受苦的心志不等于受苦。但是,你若遇到困难,碰到了苦难,发生了意外的事,是你不想发生的事,因为你确立了受苦的心志,你就不会退缩,你就不会感到意外,你就会迎着困难上,你会从中得到教益,更坚定你对神事奉的决心和信心,所以,凡是在身体上、工作上、生活上、经济物质上受到试炼的弟兄姊妹请注意:在神面前算数的,或者说,能在神面前蒙悦纳的,是受苦的心志,而非受苦,受苦的人不一定有受苦的心志,他在工作上,就不会拼,他不会牺牲自己而成全神的旨意。因此说,在主看为宝贵的是受苦的心志而非受苦,请注意,我们不能认为苦受得越多越属灵,越蒙神悦纳,不是那回事,我们不能用受苦代替受苦的心志,有没有受苦的心志是个大问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则问题,如果你确立了受苦的心志,再苦也干、再难也干,再没有利的,你还是干,因为你不是为“得着”而来到神面前,乃是为神能从我们身上有所得而事奉神。
弟兄姊妹,神所拣选的,神所关注的是有受苦的心志的人,只有这样的人,才能真心实意地与神同工,问题的核心不是受不受苦而是有没有受苦的心志,确立受苦心志的人越多,神就会有大作为,神的教会就会越发兴旺,神的旨意就会得到成全。但愿一切事奉神的人都能将受苦的心志当作兵器,为主而战,为真理、公平、公义而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