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转帖]南京人对屠城历史缺乏耻辱感

  南京人对屠城历史缺乏耻辱感
 
   作为空间意象的城市其实是由一段段历史构成的。没有历史的城市是废墟、是沙漠。在城市的创建中,在时间历程中流淌着的历史就是城市的灵魂,如果省略了其中本该被铭刻的某段历史,那么这个城市的灵魂就残缺了。具体到南京大屠杀——作为剥魂的耻辱——它更应当被城市牢牢地铭记。这个与狭隘无关,也无涉宽容。历史就是历史,屠城就是屠城,不要粉饰它,更不能遗忘。然而,我在南京的这几年,所遭遇的有关南京大屠杀的见闻,都在强化一个让人绝望的现实:这个城市的人民真是太容易遗忘了,对于67年前的那次屠城血泪普遍缺乏应有的耻感!

   我亲历过两年前,也就是纪念南京大屠杀65周年的那次活动。那次的游行活动从晚上6点多开始,起点是大屠杀纪念馆,终点是莫愁湖南门广场。可能是类似的活动规模空前吧,江东路上被人流所拥塞,喇叭中放着哀乐,游行的方阵缓步前行。可我的感觉是几乎毫无庄重感可言:市民呼朋唤友的吵闹声盖过了哀乐,孩子嘻笑着奔跑在队伍前后,连绵起伏的南京市骂扰人清静,巨大的人群不断挤压甚至要冲断游行队伍,卡车拉着的大帮记者们蜂拥着拍照摄像。最可恶的是电视台使用了升降摄影装置,为了顾全电视摄像,领头的方阵不时停下来,于是后面的又紧跟着挤上来……。这样的情形包含着很丰富的信息,唯一难找到的是在该种仪式上应有的肃穆和庄严,有的是近似于举城看戏的场面。

   当然,队伍最终是到了莫愁湖南门广场,一个很小的广场,那晚的祭念主会场设在这里。地方真的很小,几万名看热闹的人一下子停顿下来包围了这片几百平米的小广场。市民?对不起,统统被拒绝在外面。不过既然是露天的场地,当然无法禁绝市民的聪明才智。于是,你看吧,栅栏上站满了人(准确的说,是被各式各样裤子包裹着的腿所站满),广场上尚未完工的楼房上也流进了大批看热闹的市民。人墙?人海?人山?马戏团?露天电影?反正很滑稽的场景:一个城市的居民被拒绝在了关乎所在城市重大纪念活动之外,成了不折不扣的看客。

   紧接着,我“听见”女主持用诗一样的语言作着抒情的演说,仿佛那全然不是什么惨绝人寰的悲剧,而是一出抒情剧目。空洞的和平和平和平和平很顺畅地冒将出来。这个时候,警察开始驱赶不守秩序的人群,开始驱逐跑上那座楼房上的市民;边上一个中年妇女突然和邻近的人吵了起来,起因就是人家踩了孩子的脚,至于骂的是什么——不说你也知道——无非是些南京市骂的堆砌或者组合而已。

   ——是的,我很想说,在对待大屠杀的祭奠仪式上,官方的安排并没有让南京市民产生足够的祭祀心态,没有能够创造出一种恰当的氛围,让市民去缅怀那段黑暗的历史。南京大屠杀纪念馆今年才开始免费开放,以前都是卖票的。我就很奇怪,以江苏的财政实力竟然无法支撑起一个纪念馆的开支?从1995年开始,南京市政建设就一个接着一个,直到现在也没有消停过,按理说供养一个对于城市历史具有标致意义的纪念馆竟然成问题。——好了,这些既然已经过去,不提也罢。再来说说南京大屠杀纪念馆本身的观感吧。纪念馆场地之逼仄和它本身的历史价值严重失衡。我理解这是南京这个城池在那段悲惨历史前的失态和出丑。别的我不说,纪念馆设计上最大的弊端在于没能烘托出气氛来。有的是30多万的阿拉伯数字的牵强,有的是石雕的附会,我很想很希望能体会到悲惨的氛围。可是……,唉!最让人不可思议的是,纪念馆中用来反复播放的记录屠城历史的影片,其最新的资料竟然仅仅到1980年代,也就是说,最近10几年来关于南京大屠杀研究的资料、围绕南京大屠杀展开的国际诉讼、日本人对南京大屠杀的污蔑,等等,都不见介绍。更叫人窝囊的是,记录片的总是以“向前看”“要与日本人民世代友好”“和平是可贵的”等等作为结尾词,似乎在表白那些无用的气度。看着这样残缺的、说教和粉饰味道浓烈的宣教片,心底里竟然生起了反感。

  曾经看过靖国神社的图片介绍,很不甘心也很不情愿地说,和咱们的南京大屠杀相比,人家在一个祭祀场所的造势方面比咱们用心。侵略者的鬼地方都可以那样,咱们这边的怎么就不争气呢?!所以,每当看见我们抗议什么相什么长去那个地方祭拜的新闻时,总是不自觉地拿大屠杀纪念馆和人家的相比,总是觉得咱们太草率了些,对于自己的历史总是稀里糊涂的,总之是很怪怪的感觉。

  说到耻感,就不能不插叙日本的国民性。美国学者鲁思-本尼迪克特在那本著名的《菊与刀》中区分了罪感文化和耻感文化。前者是躬身自省型,后者则需要强有力的外力。日本人是一个缺少罪感文化的民族,道德的绝对标准没有任何约束力。他们接受和认同的是耻感文化。在这种文化中,没有坦白忏悔的习惯,他们有祈祷幸福的仪式,却没有祈祷赎罪的仪式。耻感文化不是靠内心的反省,而是靠外部的强制来行善行,只要没有外人在场,他们就不会觉得有什么罪恶感。这种民族心理从妻子为丈夫嫖娼买单、驱使慰安妇劳军、珠海集体嫖娼事件中都崭露端倪。所以,即使不从政治角度,单纯从文化角度来看日本政客祭拜靖国神社的事件就可以看出,对于这种事件,仅仅用口头的谴责是起不到丝毫效果的。——话题或许扯远了,我要说的是,在我们这个民族的心理习惯中,面子是最重要的,进而推及到对待耻辱的态度,除了遗忘还是遗忘。即使出现过诸如胯下之辱、勾践卧薪尝胆的举动,激起的都是不很健康的行动(但比起很多人对待南京大屠杀的态度不知又要好到多少)。正因为在对待耻辱方面所抱有的功利心态,国人在面对屠杀的历史时,总是下意识地选择逃避、选择遗忘、选择暧昧地背过身去。

   一位当年被迫成为慰安妇的韩国老人今年来南京的时候,指认了当年那些耻辱的发生地。可就在此后不久,南京市政府就准备要把这座慰安妇处所拆掉,借口嘛还不都是为了老城改造?!后来有报纸披露此事,希望政府手下留情,把这座历史遗迹保存下来。不过,后来的舆论要么寂寥,要么沉默不语,这事也不了了之了。如果不惮以最坏的恶意去揣度,并结合政府在拆迁中发明的“只干不说”的策略,我估计这座旁证了那段历史的建筑早就被拆得片瓦不存了。如果这样,消失了的恐怕不仅仅是一座建筑吧。——这件事情再次验证了一个足以让南京人脸红的现实。在对待南京大屠杀的历史上,外地人比本地人更有热情,外地人比本地人更有知识,更有紧迫感,更知耻。

   最近还有一件和屠城有关的新闻发生。南京大屠杀幸存者、指控日本右翼歪曲历史事实的李秀英老人日前逝世。于她自己来说,死亡或许意味着解脱;相对于南京的城史,则又少了一位活的目击证人。生前,老人家直面那段夹杂着恐惧和羞辱的记忆,表现出了极大的勇气、极其可贵的精神。但老人家是孤独的圣斗士,为她送行的市民寥寥可数。在她被安葬的时候,南京的历史继续朝前,南京大屠杀纪念馆继续落寞。历史是由人书写的,好人、坏人以及不好不坏的人。我并不相信一个人可以书写所有的历史,但在对待南京大屠杀这段历史上,李秀英老人的所作所为会让某些政府官员汗颜。对于那些继续左右着城市历史的官员而言,在为人民创造环境和氛围熟识历史方面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可遗憾的是,出于传统羞耻感的拘谨,政府的“历史不作为”到了无法再被漠视的地步。我们说,患上失忆症的病人是可怜的,而一个患了历史“失忆症”的城市则不仅是可怜,更可以说是可悲可叹的了。毫不夸张的说,这种失忆造成的是城市精神的破损、城市灵魂的缺失。GDP可以弥补城市破旧的外表,却永远也无法弥合这种悲哀。

   无疑,南京大屠杀是南京城市史上难以绕开的一个血红色章节,它给我们的警示自有力量。城市的主人不要再把脸别过去了,即使不愿意正视它,起码不要掩饰它、遗忘它。屠城就是屠城。记牢它并非要计较出确定的仇恨,仅仅因为这是一座完整城市——不得不带着一起前行——的历史。

[转帖]南京人对屠城历史缺乏耻辱感

                       《南京、广岛;两个受害之城的比较》
12.13的深思!《南京、广岛;两个受害之城的比较》  
  作者: 我言无忌
发表日期: 2004-12-12 23:50:25      
本版搜索 站内搜索 返回本版 快速返回 作者的家



12.13的深思!《南京、广岛;两个受害之城的比较》

南京、广岛;两个受害之城的比较
法国一名名叫切尔西的女记者走访了在二战中遭受浩劫的一些城市.她对日本的广岛和中国的南京两个灾难深重的城市记录得比较详细,现摘抄一些:
广岛: 被原子弹轰炸得残骸都保存完好;
南京: 难以找到当年屠城遗址.
南京: 大屠杀死难人数36万人以上,纪念馆"哭墙"上只刻有3000个死者的名字;
广岛: 2001年8月6日,公布原子弹受害者221893人,精确到个位.
广岛: 每年8月6日,举行悼念大会,8月15日,钟声汽笛鸣响,工厂、学校、机关停止一切工作,全城哀悼;
南京大屠杀纪念大会从1985年才开始,1997年才有了拉响防空警报和车船汽笛的做法,除了悼念大会会场,鲜见肃立默哀场面.
南京: 参加纪念大会人数2000左右,最多不到1万人,占全市人口1/2800或1/500;
广岛: 参加纪念大会的有5万多人,占全市人口1/21……
两个民族对历史的记忆,为什么差别这么大?
最初原文节略:
   而今,南京难以找到当年屠城遗址,被原子弹轰炸的广岛残骸保存完好,纪念地遍及全城,免费参观,宣传纪念品免费赠送。市中心的和平公园有慰灵碑、长明火、和平纪念资料馆,每年接待150万参观者,远远超过南京。仿佛世界上只有日本人才是受害者。
    “南京大屠杀”死难人数36万以上,精确不到万位。2001年8月6日,广岛公布原子弹受害死难者共221893人,精确到个位,名单在和平公园记载。并有全面、科学、综合分析的专著《原子弹灾害白皮书》,南京则没有。
   每年8月6日,原子弹轰炸纪念日,广岛举行悼念祈祷大会。8点15分,钟声和汽笛声鸣响,工厂、学校、机关停止一切工作,人们肃立,车辆停驶,全城哀悼。从早上4点到午夜12点,人们去和平公园排队悼念。南京纪念大屠杀大会从1985年才开始,没有全城哀悼规模。
     纪念大会最高级别:广岛,日本首相亲临讲话,并邀各国代表参加;南京,江苏省委书记、省长,南京军区司令员。
     纪念大会人数:广岛,5万多人,占全市人口1/21;南京,2千人左右,最多不过1万人,占全市人口1/2800或1/560。每年清明节祭祀祖先却达200多万人。
1995年,美国要发行一枚纪念原子弹轰炸广岛的邮票,图案是蘑菇云。日本举国抗议,迫使美国收回成命。
有人曾断言,广岛几百年寸草不生。诗人说:这是一座死城,太阳也沉默在地下。但轰炸几个月后,劫后余生的小草破土而出,夹竹桃、矢车菊也绽开了鲜花,给人们带来了生存的希望。长明火决定在核武器消灭时熄灭。广岛地表60厘米的土从外地运来。广岛发展速度始终超过日本平均发展速度,建成世界十大汽车厂、造船厂和钢铁厂之一- - 马自达、石川岛播磨和福山。广岛产值6倍于南京,人口不到南京的1/5。十三届亚运会有十二届是在各国首都举办的,只有广岛一个地方性城市举办过亚运会,况且自筹资金,而北京亚运会资金由全国筹集。不理解广岛人的那种举动,就决不能理解广岛的奇迹,日本的奇迹。 
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1 9 9 4 年1 0 月1 日,广岛亚运会开幕式结束后,5 万人的体育场没有一点垃圾。国外媒体惊叹:可怕又可敬的大和民族。同一天,中国国庆4 5 周年,在天安门广场这庄严神圣的大雅之堂,留下了上百吨的垃圾,口香糖残迹更是随外可见。1 9 9 9 年1 0 月1 日,又有3 0 0 吨垃圾被当作生日礼物献给了共和国5 0 周年庆典。该带走的被扔下,不该带走的被哄抢。2000年10月18日,人民大会堂下的上千盆鲜花被洗劫一空。 
关于南京大屠杀,日本人写了《东史郎日记》, 德国人有《拉贝日记》, 中国有什么呢?东史郎这位有正义感的老兵,曾参与南京大屠杀,但他表示忏悔. 他在南京作报告时, 台下就有日语式的中国话“死啦死啦”的逗趣。为了看他是否“潇洒”,人们向前挤,“怎么瞧着象刘德华来啦”。如果东史郎能听到或听懂,他会想些什么,他是否会为自己的反省后悔,是否会想到日记中那句断言:“中国人永远得不到一等国民的称号。”他在东吴大学参观的纪念碑,许多大学生不知道。他说要征集一亿中国人签名,声援他在日本打官司,然而全中国不到20万人签名。
   影片《屠城血证》导演出生于抗战前,在南京工作多年一直不知道南京大屠杀, 直到八十年代才知道,决心拍摄成影片。放映时,观众叹息强奸女护士的过程太短,不太暴露。正义之士愤而起之, 与之角斗。吴子牛拍摄《南京大屠杀》有模仿《辛德勒名单》的痕迹,缺乏深刻的反思, 没有引起预期的轰动。1995年9月,日本方面要求观摩,访日的中国电影代表团认为“友谊交流,不适合带这样的影片”,由此失去让日本人深入了解的机会。日本方面表示无法理解。中国人却很理解日本人。


TOP

[转帖]南京人对屠城历史缺乏耻辱感

干完日本杂种,连狗都比不上
日本人与狗不得进入~!

TOP

返回列表 回复 发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