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军防空导弹部队在对这种类型低空无人侦察机进行导弹攻击时的主要特点是:发现及自动化稳定跟踪距离不远、地形反射和镜面信号反射对自动跟踪影响大、跟踪错误多、防空导弹无线电引信对小型目标的可靠起爆性能由导弹攻击目标时的制导精度决定。
为了及时发现无人侦察机,提高导弹攻击效率,人民军防空导弹部队在大量使用搜索和目标指示雷达、导弹制导雷达站的基础上,还创造出了编队搜索低飞目标的方法,这种方法的广泛使用能够保障防空导弹部队在较远距离内发现美军无人侦察机,并在迎击航向上对之进行攻击。
在跟踪无人侦察机方面,最有效的方法是自动跟踪法和复合跟踪法,即使有地形和镜面信号反射影响,攻击时的导弹制导错误也会相对较少,比手动跟踪效果要好得多,杀伤概率也大大提高。这两种方法能够降低防空导弹攻击目标时的迎击距离,从而增大了目标方位角,降低了地形和镜面反射影响,即使在某些角度上有制导错误,也不会对导弹整体攻击效果产生较大的影响。
越南人民军防空导弹部队在对美军无人侦察机进行导弹攻击时,基本上都是在杀伤范围纵深之内,在迎击方向上,及时发射导弹,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为了对无人侦察机的侦察飞行进行有效掩护,美军在吸取经验教训后,开始利用干扰发射装置进行主动噪音干扰,导致人民军防空导弹部队在及时发现目标、有效跟踪、精确制导方面的效率降低,攻击效果急剧下降。1968-1969年,人民军防空导弹部队对美军高强度空中侦察飞行的无人侦察机的攻击效率下降为0.26,击落一架无人机平均耗弹量增加到了5.4枚。
人民军防空导弹部队对美军无人侦察机导弹攻击不太成功的主要原因是:手动跟踪目标时的制导不够精确、尾随航向攻击效率较低、对小型目标的无线电引信引爆可靠性能及弹片杀伤效果较低、导弹发射数量限制、制导方法和战斗部爆破方式选择错误。
当然,人民军防空导弹部队也总结、应用了一些新型高效战法,调动两个防空导弹营的火力集中攻击一个目标,攻击效率大大提高,使用这种方式对美军无人侦察机共进行了5次导弹攻击,击落了5架飞机,平均耗弹量为2.6枚。集中火力的主要特点和优势是:增加综合利用个别防空导弹营最有利攻击条件的可能;提升最佳条件下的杀伤概率,提高攻击效果;增强不同跟踪方式、制导方法、战斗部起爆方式的有效结合能力。
1973年十月战争(斋日战争)期间,以色列军队使用了BQM-34A、147F型无人侦察机和MQM-74A型小型无人侦察机实施空中侦察。
战事初期,MQM-74A小型无人侦察机从载机上投放,主要用作诱饵飞机,造成较为复杂的空中情况,迷惑敌军,模拟反辐射导弹发射,吸引阿拉伯国家防空导弹部队注意力,在所有战线上的战事结束后,MQM-74A开始进行空中侦察和无线电技术侦察。这些无人机也能从距停火线较近的以军阵地上,在地面发射装置的帮助下,升空执行侦察任务,敌方很难及时发现并进行导弹攻击,另外,MQM-74A的有效反射面较小,仅为0.1-0.3平方米。不过,在阿拉伯国家防空导弹部队及时发现以军无人侦察机后,在杀伤范围纵深之内,迎击航向攻击时,C-75M和C-125防空导弹系统对这种无人机的导弹攻击还是比较致命的。
越南战争期间,美军U-2和RB-47侦察机在14000-20000米高空进行侦察,SR-71“黑鸟”在23000-24000米高空进行侦察,在北越上空的飞行速度为2800-3200公里/小时,只在白天有阳光的情况下进行活动。
SR-71侦察机在上世纪60-70年代的主要战斗使用特点是:绝大多数情况下单机侦察飞行;一个地区2-3架飞机先后侦察飞行(间隔1-20分钟);一个地区2-3架飞机间隔飞行(间隔2-5小时);一次2-3架飞机在不同地区不同时间飞行。
人民军防空导弹部队对SR-71侦察机的导弹攻击效果非常不理想。首先是由于“黑鸟”较高的飞行高度(22000-24000米)和较高的速度(3700公里/小时),
另外,“黑鸟”拥有较高的战术技术性能和飞行性能,机载雷达辐射探测设备和防空导弹发射预警设备,使其能对来袭导弹提前进行防范,使用机载主动干扰发射装置进行干扰,从而保障了这种飞机较高的使用效率,极大地降低了被越南和阿拉伯国家防空导弹火力摧毁的可能性。
SR-71高空高速飞行参数,对CA-75M防空导弹系统来说,杀伤范围纵深仅有5-9公里,即使是在最低飞行数据下,也只有14-18公里。因此,即使能够较早发现“黑鸟”的行踪,发动导弹攻击所需要的必要射程、导弹迎击距离也无法得到保障,导弹攻击只能采用“半取直”制导法,在没有受到干扰的情况下进行。
为了及时对“黑鸟”发动导弹攻击,在CA-75M防空导弹系统自动化发射仪进行发射数据准备工作的条件下,发现距离应当不少于100-105公里。事实上,越南战争时期,SR-71的平均发现距离只有70-75公里,防空导弹系统只能按照提前计算的原始数据发射导弹,而“黑鸟”乘员早已利用机载侦察设备和主动干扰发射装置,及时采取有效的回应措施。CA-75M导弹控制指令无线电发射机在受到主动噪音干扰后,会停机4-5秒,重新开机时,防空导弹营对目标的杀伤范围仅为10-15公里,在高强度干扰条件下,雷达背景上的飞机目标已经模糊不清,观察距离仅为30-40公里,无法再对防空导弹实施精确制导,只能采取半取直法和3点一线法制导,攻击效果可想而知。
1968-1969年,人民军防空导弹部队对SR-71“黑鸟”战略侦察机共进行了22次导弹攻击,发射了29枚B-750型地空导弹,却未能击落一架,杀伤概率为0。在这些导弹攻击中,有11次(50%)没有得到杀伤范围内导弹迎击目标的距离保障,主要原因是未能及时发动攻击,导弹射击时,目标已经飞到了有效杀伤范围之外,有7次发射(31.8%),是在系统采用3点一线法或从半取直法向3点一线法转换制导的情况下进行的,这对以700米/秒的速度在24000米高空飞行的SR-71来说,根本没有任何实质性的威胁。
人民军防空导弹部队对“黑鸟”拦截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不能及时发现目标、不能保障在杀伤范围之内发动导弹攻击、在受到美军飞机主动噪音干扰后被迫改变制导方法、三点一线制导法不能保障导弹对战略侦察机的有效攻击、系统杀伤范围内的目标参数缺乏、在高空高速战略侦察机跟踪方面的错误。
1973年10月中东战争中及战事结束后,SR-71“黑鸟”战略侦察机对埃及和叙利亚等阿拉伯国家进行了多次侦察飞行,以军、美军侦察机联合行动,特别是美军“黑鸟”侦察机从本土起飞,中间不停歇,经过5-6次空中加油后,在10多个小时内飞越23000多公里的距离,到达侦察区域上空,在阿联酋、叙利亚、约旦、黎巴嫩上空飞行侦察时,SR-71只停留35-55分钟,侦察高度为20000-22000米,速度超过了3000公里/小时。
叙利亚和埃及防空导弹部队未能对SR-71发动1次导弹攻击,主要原因是未能得到及时有效的雷达情报保障,防空导弹营发射准备所需要的各种数据都无法得到保障。
小 结
在整个越南战争和中东战争期间,空中侦察是美以获取敌方战役情报的基本手段,与其它侦察手段相比,空中侦察得到的情报内容丰富、全面、准确可靠、传递迅速。美以军方高层对空中情报侦察非常重视,投入了大量兵力,即使在相对平静的时期,下达的空中侦察任务也很多,以保障主动战事阶段能够正确判断待攻击目标的条件和性质。
特别是在越南战争期间,美军司令部下达的空中侦察飞行任务占全部飞机起飞架次的10-30%,在结束阶段,“后卫-1”和“后卫-2”战役期间,侦察飞行的次数占美军同期在北越上空总飞行架次的26-45%。1969-1970、1971-1972年间,美军各型侦察机飞行架次情况如下:
1969年,美军侦察机共执行了872架次飞行任务(包括夜间飞行),其中802架次是空中侦察飞行,SR-71“黑鸟”为16架次,U-2为3架次,147C、J、F型侦察机为30架次,RF-4C、F-105、F-101型侦察机为753架次。
1970年,共完成6739架次飞行任务,其中空中侦察飞行5320架次,SR-71为47架次,U-2为4架次,147C、J、F型侦察机为268架次,RF-4C、F-105、F-101型侦察机为5001架次。
两年内美军侦察机合计起飞7611架次,完成6122架次空中侦察飞行任务,SR-71为63架次,U-2为7架次,147C、J、F型侦察机为298架次,RF-4C、F-105、F-101型侦察机为5754架次。
1971年,美军各型侦察机共出动10797架次,其中空中侦察飞行7662架次,SR-71为54架次,147C、J、SC型侦察机为196架次,RF-4C、F-105、F-101型侦察机为7412架次。
1972年,共出动48845架次,其中空中侦察飞行20674架次,SR-71为123架次,147C、J、SC型侦察机为380架次,RF-4C、F-105、F-101型侦察机为20171架次。
两年合计共出动59642架次,其中空中侦察飞行28336架次,SR-71为177架次,147C、J、SC型侦察机为576架次,RF-4C、F-105、F-101型为27583架次。
通过上述数据,可见美军对空中侦察的重视,不过,越南人民军防空导弹部队也充分证实了自己在攻击有人驾驶和无人驾驶空中侦察设备方面较高的效率,尽管也有失败,特别是在对SR-71“黑鸟”的攻击方面,但造就“黑鸟”神话的并不仅仅是美军一方较高的航空工业技术水平,还与人民军防空部队当时装备的防空导弹系统构造特点有关。SR-71战略侦察机能以2800-3200公里/小时在高空侦察飞行,当时人民军最先进的CA-75M防空导弹系统只能保障对速度在2000公里/小时以下的目标的攻击效率。这种防空导弹系统经过必要的修正,完善各种战斗性能后,改进型系统战斗力急剧提升,已经能够摧毁类似“黑鸟”性能的高空高速目标,但战争已经结束,它们失去了证明自己的机会和用武之地,就此成全了“黑鸟”一架未被击落的神话。
|